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忆小学乡土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费孝通

  大概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门课叫“乡土志”。当时我不大明白这三个字的意义,衍声附会,讹成了“香兔子”。这个荒唐的误会,留下的印象却很深,至今我还喜欢把它作为笑话来讲。我幼年在动物中最喜欢的是兔子,在小学课程里最喜欢的是“乡土志”。这也许是把两者联系在一起的心理原因。
  讲这门课程的老师是这个小学的校长。我记得他姓沈,名天民。我很敬重他,不怕他。他不像有些老师那样,老是背着脸流露着讨厌我们这些孩子似的神情。他会拍拍我的小脑袋,微微带着笑容问我这一阵身体可好些了。原因是我那些年常常生病请假,大概在他的眼中我一直是个怪可怜的病娃娃。他对我的关心和抚慰使我终生感到亲切和温馨,每一想起还是音容宛在。
  我敬爱沈校长,也喜欢听他讲的“乡土志”。他在课堂上讲给我们听的,都是些我们熟悉的地方和想知道的知识。他讲到许多有关我们常去玩耍的垂虹桥和鲈香亭的故事。至今,我每每想起“松江鲈鱼肥”这句诗时,这些桥亭的画面仍历历在目,使我心旷神怡;同时眼前浮现出沈校长那种摇头吟诵的神态,更引人乡思难收。
  我还记得当时课堂上贴近着我坐的那位同学。他叫沈同,是沈校长的儿子。跟我相好,玩耍说笑都在一起,课堂上,我经常会忘乎所以地和他在下面搞起小动作来。小学毕业后,我们就分手了。没有料到1933年在清华园里我们又聚在一起,我是研究生,他是助教。两人不但口音都没有变,性情脾气也都未脱童年本色。此后,几次成为同事,直到老年。从他口中,我听说他父亲在我1920年离开吴江后不久就去世了。沈校长家道清贫,但从不言苦。他把一生的精力全都花在家乡儿童的身上。他播下的种子是有收获的:在我前后几班的同学里,后来至少有五个学有所成,包括他在大学里教书的儿子。我写下的各地社会调查也应当归功于他的启发,这是我不敢忘记的。
  当然,我也不敢忘记自己的父亲给我树立的榜样。我在吴江小学读书时,我的父亲是江苏省的视学,视学就是教育督导员。他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在江苏省境内巡回视察各地的学校。回家期间忙于写视察报告。我常见他书桌上堆满了各地收集来的材料和笔记。有时我出于好奇,趁他不在时,偷偷地去翻阅这些材料。虽然有很多看不懂,现在还记得的是他随班听课的记录,还有评语,如某某教师讲解得扼要明白,等等。他的视察其实就是有关当时教育的实地调查。他并没有料到,在他的儿子中会有人继承了他的调查工作。他并没有在我面前讲过要了解社会必须亲自去看去问的道理,但是他作出了身教,身教显然比言教更起作用。
  (赵坤虎选自《小学生经典美文阅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203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