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振山

  新课改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的个性,开启和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当学生产生了对历史学科的浓厚兴趣后,才能使历史学习活动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密切关注新课改的要求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挖掘趣味性内容,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转变传统的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强化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那么,怎样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凸显历史学科的独特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历史,激发学习兴趣
  历史知识和历史事件蕴含着丰富的故事性和情节性。如果我们教师善于运用形象的语言、生动的事例来诠释历史,则能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其印象必然是深刻而持久的。例如我在给学生讲述“炮烙之刑”时这样说:“商纣王发明的‘炮烙之刑’是一种灭绝人性的酷刑,他先让人把铜柱子放在熊熊燃烧的炭火上加热,等铜柱被烧得炙热时,他强迫‘犯人’在铜柱上行走,‘犯人’刚踏上铜柱,就听到‘扑哧’一声,‘犯人’的脚底下立即冒起缕缕青烟,然后在摇晃中‘扑通’一声跌入炭火中,化为灰烬。”通过这种渲染性强和感染力丰富的描述,学生仿佛亲历了现场,犹如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产生了强烈的心灵震撼,自然加深了对商纣王残暴统治的认识。
  二、指导学生角色表演,感受学习乐趣
  初中学生表现欲强,好胜心强,感性思维丰富。在历史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可以使枯燥、遥远的历史再现在眼前。如果教师指导有方,教学效果就很明显,学生兴趣也很浓厚。如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我指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秦孝公”、“甘龙”、“商鞅”等历史人物穿越时空,聚集在教室,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唇枪舌战,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的场景。通过课前的资料收集和精心策划,学生们演得有板有眼,既加深了对秦孝公和商鞅的认识,领会了变法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了秦孝公知人善任的品格和商鞅无惧无畏的胆识和决心。之后我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白自古变法之路、改革之旅就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充满曲折和挫折,进而联想到今天的改革开放,从而升华了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三、恰当引入历史故事,诱导学习兴趣
  历史课本中蕴含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在历史课堂中巧妙灵活地引入历史故事,无疑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那些充满智慧、运筹帷幄的英雄人物,那些不屈不挠、奋发图强的政治精英,那些志存高远、顽强拼搏的仁人志士,对学生有巨大的吸引力。在历史课堂中,教师适时、恰当地向学生讲述一些故事,必定能成为历史教学的有效补充,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如在讲春秋五霸时,我向学生讲述一代霸主齐桓公的经历。执政初期,齐桓公任用贤相管仲改革,齐国大治,达到霸业顶峰,后来,不听良言,任用奸佞,导致自己死后儿子们为争夺王位而互相攻击,直至尸体存放了六十七天,腐烂生蛆都无人过问,齐国霸业也骤然衰落。然后,我抓住时机,进行引导:大家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发言,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得出了正确结论。
  四、积极创设问题情境,生成学习兴趣
  历史课堂上,教师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起到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优化课堂结构,增强教学效果。如在学习“官渡之战”的时候,我利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有关片段,制成课件。上课时先简单介绍一下战争的始末,使学生获得初步的认识,然后利用课件来展现战争的场景。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对历史课的浓厚兴趣,而且让学生处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认识、分析历史,加深了记忆,增强了对历史事件的感悟。
  总之,历史学科是人文性和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关系到中华文化的传承和世界文明的进化。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途径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去探索、求知,感受历史学科的无穷魅力,从而不断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285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