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现状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夏素萍

  近几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本文剖析了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社会认可度低、流失率高、学生素质普遍较低、学生学习状态不佳等现状产生的原因,并针对现状阐述了自己的思考与对策。
  一、社会认可度低,使得职校生源素质普遍偏低
  目前,在我们国家,人们还是普遍坚守着中学――普通高中――大学这样的成才模式。于是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上普高不说,就连成绩一般化的,家长也情愿多花几万块钱的择校费上普高,甚至有个别成绩很不理想的学生(总分七八百分,只考了二百多分),家长还是不到黄河心不死,挖空心思办休学,留级等,梦想着第二年冲天一跃,考上高中,从而圆大学梦。于是上职校的都有谁,我们就明白了:小部分是家境相对困难交不起择校费的学生(一般只要达普高线,家长还是不惜代价的);大部分是哪儿的高中都不要的学生;极少数没参加中考的学生(为了完成招生任务,是人就要)。进职校只是他们无奈的选择。这就势必造成职校生素质普遍偏低,给职校教育、管理增加了很大难度。
  原因分析:社会上不少人还没有改变传统观念,对职业教育缺乏理性认识。认为职校生只能是个打工者,找不到理想、体面的职业;职校未能及时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用人大环境,办学理念、模式与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不相适应。
  二、招生难,留生更难
  不少职校的招生,依赖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和保护,依赖金钱铺路;依赖给老师下达招生任务。加之生源萎缩,使职校招生市场出现混乱局面,形成恶性循环,学生一年比一年“贵”。
  中职校流生率普遍较高,据我们调查了解,一般都超过10%,一些学校的个别班级甚至超过50%。究其原因有:
  (一)社会环境影响。
  每年春节前后,是流失学生的高峰期。每到春节,在外打工的亲朋好友纷纷回家团聚,很多厌烦学习的职校生透过他们的“眼睛”,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当然,为了顾全面子,出门在外的辛酸他们避而不谈),心中升起对打工赚钱无限的期待和希冀:亲友们没有什么技能,没有文凭照样打工赚钱,我也打工赚钱去,享受无人管束的自由和轻松。于是“职校无用论”像传染病一样迅速传播,大家纷纷效仿。
  (二)家长的无所谓态度。
  很多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打工赚钱,很是羡慕,他们只考虑眼前孩子不读书可以减轻自己的负担,对孩子的辍学行为一般都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
  (三)学生自身意志薄弱。
  进职校的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是抱着到职校混混看的态度,进了职校后,发现职校并不像自己想象中的好混,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就辍学了。
  (四)职校教育管理存在漏洞。
  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教材内容陈旧,对孩子缺乏吸引力;教学方法老套,管理模式呆板。
  三、学生现状令人堪忧
  (一)学习目标不明,动力不足。
  厌恶学习,不谈学习什么都好,一谈学习一切都糟。到学校似乎就是消磨时间,上课等下课,下课再等上课,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上课讲话、吃东西,玩手机、睡觉;不交作业、迟到、早退、旷课甚至玩失踪。平时不学习,考试不着急,及不及格无所谓,过一天了一日。这些现象在中职生中大有市场。
  (二)纪律观念淡薄,集体观念差。
  自由散漫,放任自流,我行我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顾个人感受,不顾集体利益;缺乏正义感和是非观念;不服管教,凡事凭个人喜好和一时热情;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比如有些孩子打架的理由就是看对方不爽。
  (三)缺乏吃苦耐劳意识和文明素养。
  偷懒耍滑,怕苦畏难,意志力薄弱。冬天课间跑操,一圈没到头,掉下十来个,两圈跑下来,气喘吁吁,捂着心口直不起腰。整理环境、打扫卫生能躲就躲,或者干脆与我无关。出口成脏,肆无忌惮,一张嘴必带脏字。
  四、采取的对策
  (一)政府政策层面给予支持。
  加大对发展职业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改变用人单位歧视职校生的就业现状;加大对用人单位的管理和约束力,严禁用人单位招纳在校生。
  (二)加强教学和考核的力度。
  实行多层次、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三)优化职校生的成长环境。
  努力打造一个书香校园。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和熏陶。
  (四)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有人说情感教育是中国当代教育的软肋。现代社会衡量人才的标准,不再是传统的智商(IQ),还多了个情商(EQ),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又多了个逆商(AQ)。
  (五)增加学生活动、体验的空间。
  改变学校全封闭的管理模式,带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生活,走进自然,增加学生自我体验的机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和认同。
  教育的理想境界是:学校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理想空间。希望全社会共同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使职业教育走上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为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353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