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高等学校教育发展基金现状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高等学校发展中,办学经费不足是高校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之一。我国高等学校教育基金会发展时间较短,总体规模不大,且存在基金投资保值增值渠道有限、专业人才队伍缺乏等问题。鉴此,本文将主要分析中国高校教育发展基金现状,并提出相關建议。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育发展基金;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高等学校办学经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的发展,而高校教育基金是高校接受社会各界捐助的主要途径,从而为高校建设与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经济保障。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的经营与发展就尤为重要。
  1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发展概况
  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是为促进高校教育、接受社会捐赠而设立的非盈利性公益组织。高校应向教育部、民政部或所在省份的教育厅和民政厅申请,政府批准后方可设立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教育发展基金会能够接受社会捐赠、吸纳社会资金,从而为高校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提供经济保障。同时,高等院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的服务范围是学校内部,其通过筹资的方式充盈了政府财政支持上的不足,但是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其依然无法满足高校教育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校友也逐渐成为了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的主要资金来源。
  2高校教育发展基金存在的问题
  基金会主要指的是应用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所捐赠的财产结合相关规范和要求,成立的非盈利性法人。我国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兴起于改革开放之初,2000年后迅速发展,到2015年年底已经多达数百家,公益支出数十亿元,同时其也成为高校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进而促进了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进步,但其在发展中依旧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2.1地区差异大,基金规模有待扩大
  根据全国各地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净资产调查情况来看,我国不同地区的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发展差异较大,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净资产较高的高校均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基金净资产总额占全国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净资产总额的八成以上,北京市的高校教育发展基金净资产总额约是湖南省高校总和的20倍;经济发达地区的基金会更多,北京、江苏、广东、浙江、湖北和上海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数量超过了210家,占到了全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总数的50%以上。另外,很多省份的基金会数量不足10家。清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与北京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分列高等教育发展基金净资产的一、二位,且排名靠前的均为国内的知名院校。其余的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净资产规模较小,截至2015年,只有不足20%的高校设立了教育发展基金会,可以说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2筹资渠道单一,自身筹资能力有限
  现阶段,捐赠是我国高校教育发展基金的主要资金来源,其中,高校校友捐赠占比较大,而且大部分基金会抱着被动等待捐赠的思想。在教育发展基金管理中,目前大部分基金会仅关注资金安全,缺乏以市场为主导的筹资及资本运作意识。将资金存入到银行获取定额利息是目前国内教育发展基金主要的运作方式。除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浙江大学基金会,其他高校基金会在投资运作能力上比较有限。统计显示,2014年只有不足90家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产生了一定的投资收益,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的投资收益在2亿元以上,其他7家基金会的投资收益超过千万元,另有30家基金会投资收益超过百万元,而其余的基金会的收益没有超过百万元。这充分证明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在发展中忽视了基金的科学运作,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实现资金保值增值,而且基金会吸引和创造收益的能力较弱,同时在投资收益较高的教育发展基金会中,只有2家收益超过了10%,与国外的教育发展基金会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2.3主体地位缺失,人员专业性有待提高
  虽然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本身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且理事会具有决策的职能,但是我国很多高校基金发展会均为高校的二级职能部门,因此理事会中的成员多为学校的领导,从本质上看,其依然由学校的管理层来掌管,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基金会向市场化方向迈进。这种相对滞后的管理模式对基金会各项工作的灵活运转造成了不利影响,许多院校的教育发展基金会成员均由行政部门人员担任,其在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上均存在明显的不足。此外,在人员配置方面也无法满足要求,基金会人员兼职现象较为普遍,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十分有限,进而阻碍了基金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4基金会透明度不足,缺乏社会公信力
  财务公开和透明是基金会运转的基本原则,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是一个非盈利性的组织,因此基金会成员应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同时也要以主动的态度接受来自社会公众的监督,增强组织本身的社会公信力。但是,一些基金会在信息公开方面并没有落实到位,建立门户网站的教育基金会不足总数的一半,部分基金会建立了门户网站,但是并没有第一时间将重要信息公布于网络,在日常工作中忽视网络的维护与管理,继而出现很多失效的链接。国内知名院校能够获得更多社会捐赠,部分原因是由于其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部分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所有的捐赠均来自于校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些基金会运作的透明度较低,社会公众对其不够信任,故而来自社会公众的捐赠相对较少。
  3促进高校教育基金发展的措施
  3.1建立健全法律制度,改善外部环境
  在公益事业发展中,建立健全法律制度是十分重要的途径。在实践中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要简化并完善公益捐赠审批的程序,增强可行性,从国家法律和政府政策制定方面为教育发展基金会创造良好的条件。再者,还可出台各类优惠政策,从而推动基金会的均衡发展,缩小基金会发展的差异。为了更好地解决各地区基金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政府可以对落后地区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如税收优惠政策等。同时还要重视机制建设,在考核机制中加入基金会发展评价,将基金会发展作为校长考核的重要指标。   3.2树立新的发展理念,优化管理机制
  高校领导要正确认识基金会的建设与发展,基金会是一个综合性的组织,而不仅仅是一個接受社会各界捐赠的组织。且国内外的知名院校通常并不是由于教育经费不足而建立教育发展基金,因此教育经费吃紧的高校需高度重视基金会的发展。在创建和发展基金会时不可能做到事无巨细,应将其视为一个独立的法人机构,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发展的基本需求。此外,还要分清权、责、利三者之间的关系,变革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实施市场化运作模式。基金会在运行过程中务必严格遵照国家法律和制度的规定要求,保证其合理合法运行。为有效带动基金会的平稳发展,中央直属高校需要认真落实文件要求,地方高校也需以此制度为基础做好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工作。
  3.3重视队伍建设,丰富筹资渠道
  高素质的队伍是推动基金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如今,国内很多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从业人员多身兼数职,在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方面均无法满足工作要求,无法顺应基金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组建一支专业的团队。
  首先需重视学习与培训,从而丰富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增强其实践能力,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其次是科学选拔人才,选择工作能力较强,管理经验丰富的人才。再次是结合实际引进专业人才,在基金会内建立科学的人才引进制度,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专业投资人才和风险评估人才。最后要充分发挥志愿者在公益事业当中的积极作用。拥有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将极大地促进基金会投资的多元化发展。另外,在基金会多元化投资的过程中,需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制度的要求,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风险评估的质量,加大风险防范的力度。为了更为有效地防范和规避风险,基金会投资要避免将所有的投资集中于同一项目和领域,避开投资风险较大的项目。
  3.4充分吸纳校友资源
  受我国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企业与公民的公益观念与西方国家相比尚存在一定的差距,社会公益文化素养的培养与形成需要较长的时间。公益意识培养需以公益理念教育为切入点,积极培养学生的捐赠意识,从而加深学生对学校的情感,营造良好的公益氛围,在学校教育当中积极培养潜在的公益捐赠对象。
  目前在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的发展中,校友捐赠主要流行于知名高校,而普通高校校友捐赠的比重较小。某些地区高校数量较多,校友对母校的捐赠行为实际上体现了学生对母校深厚的情感和思想上的认可。校友会是校友与母校沟通的重要纽带与桥梁,其在高校教育基金会的发展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母校情节,以情感带动捐赠行为。为此,要积极推动校友会与基金会的协同发展,促进基金会的稳定发展。
  3.5积极接受监督,提高社会公信度
  相关制度和法律明确规定,基金会要将年度工作报告、公益资助项目等多项信息完整准确地公布给媒体和大众。为了促进高校基金会的稳定发展,基金会也应积极开展信息披露工作,自觉主动地接受社会监督,以提高基金会运作的透明度,从而达到提高基金会社会公信力的目的,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可与信赖,为基金会吸引更多的捐赠创造良好的条件。如今“互联网+”己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在高校教育基金会发展中,需积极创建门户网站,并且还要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加强基金会的沟通交流。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显著发展,但依然存在明显的问题。社会不断进步,技术不断发展,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把握发展机遇,以实现基金会的科学和规范运作,促进基金会的可持续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708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