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高中语文教育的弊端和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丁玲

  尽管素质教育的风已经劲吹,但一部分人仍狭隘地认为,检验教师教学成果的只有学生考试的最终成绩,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置之不理。笔者根据自身经历,粗浅剖析高中语文教育的突出弊端并提出了几点对策。
  一、高中语文教育的几点表现
  高中语文教育的弊病已经渗透到了各个方面,它们像一座座魔障,时刻阻碍着学生素质的发展。
  (一)写作――老套、不讲真情实感。
  写作本来是抒发学生内心真情实感的园地,但在考试的指挥棒下,成了一种得分的工具,学生不得不按照程式化的方式去面对写作。
  有的学生一上写作课就感到郁闷,因为他们并没有领略到写作的真正魅力,也不能自由拓展自己的思维,而是必须按照老师讲的老套格式去组织与构思。长此以往,高中生的作文不断受到抨击:八股气、不讲真话。比如说,以“风”为题写作文。某同学想到了周杰伦的“中国风”,于是就写了一篇关于赞颂“中国风”的作文。但是,他的作文并没有得到老师的认同,原因是老师没讲过这样写。相反,一些同学按部就班,把课上老师要求熟练背诵的屈原、司马迁、曹操的伟大事迹写在了作文中,并按照老师讲的结构组织作文,却得到了老师的好评。
  (二)阅读――不会阅读,却很会做题。
  以下为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关于阅读的两大场景:
  在课文解读课上,老师在上面拿着一本教学参考书机械地讲着,学生没精打采,有的都快睡着了,提问几个问题能回答出来的寥寥无几,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在课本的空白处把老师讲的重点一一记下来。试问:这样的课堂有意思吗?学生的兴趣何来?学生真正理解了吗?
  在试卷分析课上,大家都打起了精神,听老师讲解各种得分秘笈与法宝。例如,答题时要分点答,越多越好;要会找答案,根据问题中的话,在课文中找到原句,然后上串下联,即使不读也能猜对一半。此外,老师还要求学生掌握多种答题术语,在拿不准时全部答上来“混”分数。试问:分数在了,阅读能力何在?
  (三)诗歌与文言文――背吧。
  在诗歌与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一些“头脑灵活”的老师抓住命题特点,对学生的要求很简单,背就可以了。文言文和诗歌是历代文人墨客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而我们却如此亵渎,真是教育的悲哀。课堂上他们哇哇背诵,可课后他们真能灵活运用吗?
  (四)有一种战术叫做题海战术。
  问一下那些高考语文高分生,他们真正热爱语文吗?答案是他们热爱做题罢了。茫茫题海中,一道道练习题在对学生进行魔鬼式训练的同时,也给他们的心灵留下了阴影。于是,他们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高考过后,永不看语文题。
  二、如何突破高中语文教育的瓶颈
  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老先生说:“语文天生重要。”而这样重要的学科,却落到如此尴尬的境地,这值得我们去反思,去想对策。
  (一)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生活是学问,我们应善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生活中好的与坏的东西,并表达自己的感想。表达形式老师应放宽要求,例如,日记、随笔、散文、诗歌均可,重要的是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多写创造性的东西,而不是人云亦云。
  例如,针对最近的动车事故,可以让学生们走向街头,展开社会调查。不要怕丢脸,向人们询问关于此事的看法,并在网上或图书馆中查阅相关的动车知识。在最后,形成一篇自己的感想,并在课上与大家分享与讨论。
  (二)将课堂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当前的应试技巧只是教给了学生考试能力,但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有不少高考中的弄潮儿到了大学中,却猛然发现,自己此时成了迷途的羔羊,没有了老师的敦促,完全没了方向感。因此,我们要将更多的宝贵时间留给学生。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要真正明确自己要掌握什么、怎样去学习。此时,老师应做一个引导者的角色。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用心去解答。这样,可以让基础好的同学自己潜心学习,提高自学能力,基础弱的学生,能够得到老师的一对一教学。
  (三)注重学生的能力锻炼。
  首先是交际能力的锻炼。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多组织几场辩论赛,既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口才;多搞一些诗歌朗诵来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另外,一些小游戏例如成语接龙、猜字游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敏捷学生的思维。
  其次是培养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绝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东西,而是内心深处的一种感想。建立学校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促进社会进步的人,而不是自私自利的人,社会需要他们去起导向作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否则,我们即使是培养了高学历人才,但是我们却发现他们发明了三聚氰胺来毒害社会、毒害国家!
  总之,指导应试,在目前升学与就业的分数与金钱的压力下,我们教师责无旁贷,否则被指无能。但如果是拘泥于应试来指导应试,则容易被动;如果是跳出应试看应试,又发现这些破解对策是高层次的,学生有了能力,还怕应试吗?老师应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力,并给他们提供发展的良好机会,让学生看到未来的希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354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