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谢文锋

  摘 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的教育事业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使得学校教育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们的教育事业也焕发出了新的生命活力。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它的独特性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宽广的阵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素质教育作为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激励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这一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我们要根据学校的条件、学生本身的个性以及相应的教学内容的特点,探索适应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模式。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扬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营造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在此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为目的。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中心,构建一个宽松的、自由的学习空间,以此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要彻底改变应试教育的教育模式,树立大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观念,由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改变观念是素质教育的第一步,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下高高在上,权威式的教学态度,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教学设计上,教师要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相结合,设计适合教学内容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课堂上,师生平等相处,消除了教师和学生的代沟,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中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堂情境。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在愉悦的心理状态下,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在深入探究知识过程中,不断创新,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素质教育下的语文课堂,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求改变以往那种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因此,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把紧张、枯燥的学习过程变为愉快的学习活动。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宽松的教学氛围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可以轻松地与教师、同学交流学习内容,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还应该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趣味盎然地学习,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不但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自己充分参与了学习,才会学得扎实,学得有效。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能把教学仅仅定义为“传道、授业、解惑”,填鸭式的教学难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难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起主导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了解不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制定与学生情况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从最适合学生的角度入手,因材施教,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开展自主学习,教学内容难度太大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内容难度太小又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所以安排适合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教学内容非常重要。
  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就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设疑、激趣、促思,组织动手、动口的课堂活动,或提出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看书、查资料、讨论、思考,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去解决问题,从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和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信心。
  同时,通过交流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任,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使教学更有利于组织与开展。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还能享受到自己解决问题的快乐,产生“我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这些知识并不难”的积极的自我评价,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是教师把学生推向做学习的主人的成功通道,也是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
  四、注重激励性评价,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觉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教师的评价和引导,帮助学生找到学习中的问题,并帮助学生改进学习的方法。
  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多用激励性的评价用语。教师不能歧视任何一名学生,要一视同仁,关注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评价要突出表现学生学习成绩进步与否,引导学生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以及自己学习方法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还要符合学生的情感要求,让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建立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富有创造性的问题和做出具有个性的回答,要给以正确、积极的评论,不能怕打乱教学设计而对学生的问题避而不谈,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提出问题后,要对学生说 “你有独立的见解”、“你的想法很有新意”等鼓励性的话语,使学生因为自己的不同想法而感到骄傲。
  合理的激励性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激励性评价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科学的教学评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评价还要打破以往以学生学习成绩为标准的传统评价模式,建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能够进行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学评价制度,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中,不断进步,不断创新。
  五、重视语文的德育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做到教书,还要注重育人,因此德育教育在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学课本里的课文,无论文言文还是现代文,无论诗歌散文还是小说戏剧或说明文,都饱含着哲理的意味和人性的魅力,这些内容都蕴涵着大量的德育教育素材。挖掘这些资源用来进行德育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构建语文教学目标时,千万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灵世界,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语文学科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还要弘扬古今中外的优秀道德品质,并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素质。语文老师要教会学生做人,让他们终身受益。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勇于探索,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将素质教育切实落实在课堂教学中,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354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