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自我 真情作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芳
《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提到:“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是要求学生的文章中要“有我”,而在实际写作中许多学生不关注自我,带给读者的不仅是千人一面的雷同感,还有冷冰冰的情感伤害。
2010年天津高考试题以《我生活的世界》为话题,2011年浙江高考题《我的时间》、湖南高考题《谢谢大家》等都强调文章中要有“我”,这些作文题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注重自我的真实体验,这样的作文题能体现个性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真正实现真情作文。
一、在认识上强化自我意识
首先是理念的引导,将“我手写我心”作为一条写作原则及评判标准纳入写作流程。许多学生拿到作文题不是先想到自己的经历,而是想我在哪本作文书上看到过类似的事情,然后翻箱倒柜地去找那篇文章抑或回忆其中的某些情节,要么看人家怎么写的,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结果胡编乱造一个故事应付了事。有了这条原则就解决了学生的依赖心理,不得不着眼于自己的生活,从而在回忆、挖掘中寻找到相应的素材,将“我”鲜活地展示出来。
其次“我”的独特性。在这个世界上我是孤版,我所亲身经历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带有我的独特性。即使是同题作文也因我的观察角度、思维角度、表达角度的不同而不同,自然也就避免了千篇一律、胡编乱造的现象发生。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必须剔除那些普普通通的材料,单把的确属于自己的东西写进去,剔除得越干净,的确属于自己的东西成分越多,那越是成功的作品。”
但是光有“我”还是不够的,还要展示典型的、细腻的、真情的我。
二、在细节中展示自我
不管是平时作文还是高考作文,学生写的最多的两种文体是记叙文和议论文。记叙文中有些学生的作文是有“我”,但因为选材上不典型,甚至是口水式的流水账,而让自己的文章流于平庸。所以要在素材上有所取舍,那些更能展示“我”的独特性、典型性的素材当然是首选。
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细节则是传情的最好载体,而打上个性色彩的细节更具有独特魅力。高考优秀作文《下辈子还做你的女儿》中有这样一段:
我胡乱地吃了一些饭菜,伸手拿起一块西瓜,幸福地吃了起来。我说:“妈,您也吃啊。”您说:“我从小就不喜欢吃这个,吃了肚子受不了。你快吃吧。”我便心安理得地吃光了所有的西瓜。
我回房间整理回学校要带的东西,妈妈收拾了碗筷。后来,忽然想到告诉妈妈要体检了,于是就去灶房找她。可是,我分明看到,母亲正背对着我,啃我吃剩的西瓜皮……那一刻,我不晓得该和母亲说些什么!庆幸妈妈没有回头,我冲回房中,捂着被子哭了好久。
作者选择的这一细节具有典型性、独特性,有感情张力。从母亲不喜欢吃西瓜到啃我吃剩的西瓜皮,通过前后细节的对比展示了一个家境贫穷的妈妈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的理解,艰辛的经历、细腻的描摹、真实的叙述中一个泪光盈盈地感恩着母爱的孩子在向我们走来,她不仅感动了自己,更感动了当年的阅卷者。一篇出彩的作文不仅要在细节中展示自我,还要在思考中升华自我。
三、在思考中升华自我
在思考中升华自我是指在文章中有作者对问题的思考、辨析、质疑、探究,有自己的声音,而不是人与亦云。在平时的作文点评中听得最多的是“文章上不去”,所谓“上不去”就是文章没有深度,缺少对问题的理性思考。孙绍振先生曾这样评价高中生的写作现状:“感性思维的泛滥与理性思维的欠缺。”
在记叙文中要擅长在文章结尾处画龙点睛、卒章显志。同样写亲情的文章,许多学生一直要写到文章末尾才能将事情叙述结束,而文章也就此画上句号,至于自己对事情的看法、认识、思考等就好像与他无关,导致文章肤浅化、低幼化。而有的同学却能有意识地考虑写作的目的和对象,真切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样写父爱,有的同学是以这样的方式结尾: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爱中长大的,就好像爸爸对我的爱,虽然很难发现,但每个细微之处都蕴藏着他那毫不张扬的爱。父爱如山,确实,父亲就像一座巍峨的山峰,总是为山下的小树苗遮风挡雨,看着它茁壮成长而欣慰地屹立不倒。伴随着我的成长,父爱愈深,但人却愈老。
在议论文中对某种事情的认识要有自己鲜明的观点。可以“横看成岭侧成峰”,多角度辨析;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去伪存真;可以多问几个为什么,由果溯因;还可以反弹琵琶,从不同的角度自圆其说。在文中表现出自己思维的活跃与创新,比公式化、概念化的事例加材料要深刻得多,灵活得多。余秋雨说:“那么年轻的生命,在作文的时候使用公式化、概念化的陈词滥调,不能把活泼的独特方式释放出来,那太遗憾了。”比如,2011江苏高考作文《拒绝平庸》的一个片段:
拒绝平庸,是唯愿走出自我之路的缘故。姑且仍拿苏轼举个例子,虽放下仿韩文之举,但从未放弃过对生死意义的探索。其前后两篇《赤壁赋》,以人生代谢之深刻大问,展纵横古今之思辨大美。未必可称“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至少成一家之言矣。行文此处,我不禁想起那个弃传统而坦荡独行的林纾,以《韩柳文章研究法》而闻名,更以此诗而著名:“平生不入三王家,家法微微出苦瓜。我意独饶山水味,何须苦攻学名家!”走出自我之路,是坚信“宁有种乎”,是自信“英雄不问出身”,只问是否跳出俗套,立为民生,言为心声!
这位考生一方面展示了自己深厚的古文功底,另一方面没有人云亦云的写苏轼、林纾,而是另辟蹊径,写苏轼从未放弃过对生死意义的探索而走出自我之路,写林纾弃传统而坦荡独行,都因为考生对人物独到的认识、思考,从而为自己的说理提供了有力而新颖的佐证,同时也彰显了自己的睿智和才气。
余秋雨说:“用自己的眼光,用自己的感情,用自己的感受去写作”。“我”作为文章的主角决定了每个人文章的独特性,我的经历、我的情感、我的思维、我的特质,都通过我的“手”展示了出来,注重自我,在文中展示自我,使自己的文章真实、真情、真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356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