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搞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东生

  小学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较强的艺术性与趣味性,是一门充满生机与活力、充满激情的学科。在语文课堂中学习,学生应该学得有声有色,学得愉悦而富有动力,然而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却不容乐观。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低下,那么如何才能激活课堂教学,上好小学语文课呢,我认为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与教学内容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一、精心导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导入设计得精心巧妙,富有趣味性,可以在第一时间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参与欲与学习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容易为新鲜有趣的事物所吸引,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精心设计课堂导入,使其集趣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深深地被吸引到教学中来。
  如音乐导入。小学生对音乐情有独钟,用音乐导入新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欣赏优美动听的音乐中轻松愉悦地进入学习状态,这样的课堂深受学生的喜爱与欢迎。如《月光曲》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上课伊始,先播放钢琴曲《月光曲》,此时动听的旋律、优美的曲调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很快就融入到了乐曲所要表现的意境中,使得学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的刺激下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爱听故事是儿童的一大需要,也是儿童最为喜爱的活动之一。因此在课堂的导入环节,我们可以运用与课文联系紧密的故事来导入新课的教学,从而使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与高涨的学习热情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有乐。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参与,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提倡将课堂教学交给学生,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亲身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同时,语文教学就是母语教学,学生一直生活在母语环境中,那么母语教学对他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这也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主动参与中获取知识,求得发展,学生会觉得这样的课堂更有意思,更好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如在教学《搭石》这一课时,我利用知识的丰富性与联系性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老师首先给出搭石就是搭石头,然后再逐步引导学生对搭石这个中心词不断进行扩充,从而加深对搭石的理解,搭石的形状(平整方正的)→搭石摆放的位置(摆在溪里)→搭石摆放的距离(按两尺左右的距离)→搭石是谁摆放的(家乡的人们)→搭石摆放的时间(秋天)→搭石摆放的目的(为了方便行人)。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以搭石为中心词,不断把课文中的信息进行整理与组合,对其进行不断扩充,最后得出:秋天,搭石是家乡的人们为了方便行人按两尺左右的距离摆在溪里的平整方正的石头。这样学生亲身经历了一次充满趣味性的读写训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玩中学到了知识,获得了无穷的乐趣。
  
  三、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享受探究的乐趣,真正爱上语文课
  
  疑问是思维的开端,探究的动力。在教学时,我们要充分运用疑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动脑,主动思考,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所发展。这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教师巧设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可以提出预习提纲,让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预习,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这样通过巧设问题制造悬念,可以使学生处于一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进行主动探究。如在教学《草船借箭》这一课时,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东吴大将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要陷害诸葛亮,周瑜是如何陷害诸葛亮的?诸葛亮又是如何对待的?最后结果如何?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课文,最后总结出周瑜到底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二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加深思考。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学生需要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会提出问题,并据此来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机会,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在课题中、在矛盾处、在空白处、在比较与延伸中发现问题,采取科学手段促进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
  
  四、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加深知识与现实的联系,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小学语文教学要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要回归生活。语文教学生活化,是语文学科性质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基础教育被视为“走向生活的通行证”。因此我们的基础教育必须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生命的活力,才能加强学生对人生、对生活、对世界的思考,这样的教育才是有意义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当地的办学实际,优化整合教材,实现各种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加强现实生活与教学的联系,真正实现教学生活化。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我们要摒弃教材的唯一性,变教教材与学教材为用教材教和学,教材只是我们学习的一个方面,而非全部,在运用好教材的基础上,还要挖掘其他资源,正如海伦所说的: “课外阅读像一艘船,带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课外阅读可以说是架起生活与教学的桥梁,既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又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突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大大加强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为我们的课堂注入“时代的活水”“生活的源泉”,使得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更加得生活化。
  总之,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只要全面把握教学内容,基于小学生的实际,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手段,定会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为学生所喜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357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