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巧用“五美”赏古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恒仁

  古诗赏析是当前中考语文的热点、难点和重点。许多学生死记教师的讲解,当面对灵活多样的赏析题目时却束手无策。我根据近年中考命题的要求,结合诗歌教学实践,总结出简便实用的“五美”赏诗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推荐如下:
  内容美古代诗歌在内容方面可分为思乡诗、边塞诗、爱情诗、赠别诗、怀古诗、咏物诗、写景诗、言志诗等。在赏析时,我们可以先看一下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诗,然后根据诗歌的具体内容,分析作者的情感和志趣。如《登幽州台歌》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陈子昂前思古人、后念来者,感叹人生有限、壮志难酬,读后一种孤独寂寞之情油然而生。李商隐的《无题》是一首咏叹忠贞爱情的古诗,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山行》(杜牧)等都属于写景诗,分别描绘了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当然有的诗兼具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内容,如《次北固山下》(王湾)既可以是思乡诗,又可以算作写景诗;《黄鹤楼》(崔颢)既是怀古诗,也是写景诗,还可以归到思乡诗里。但大部分诗都可以在以上类别中找到较为明确的归属,可以根据所在类别从内容上加以赏析。
  想象美英国诗人雪莱曾说过,“在通常意义下诗可以界说为想象的表现”。意大利的维柯也认为“诗只能用狂放淋漓的兴会来解释,它只遵守感觉的判断”。奇特而丰富的想象是诗歌最为突出的特征之一。李白“白发三千丈”、“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想象;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造化钟神秀,阴阳隔昏晓”是想象;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也是想象,大胆超俗的想象,营造了诗歌所特有的意境,再造了一个瑰丽奇绝的世界。品味诗中最富有想象力的地方,联系作者借以想象的媒介,或山,或水,或情,或理,品出诗人的旨意,不也是一种很好的赏析吗?
  音画美诗歌与绘画、音乐等很多艺术形式之间都有相通之处。苏东坡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我们不妨就其《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来看一下。首先是构图简洁明快,大漠、长河、孤烟、落日,都是表现奇特壮美的塞外景色的特有事物。大漠辽阔无垠是面,长河蜿蜒而行,孤烟直冲云霄是线,落日是圆。其次笔力苍劲,“漠”是“大”,“烟”是“直”,“河”是“长”,“日”是“圆”,四个形容词逼真传神,真乃神笔。在用色上,黄沙、灰烟、白水、红日交相辉映,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不仅王维的诗,很多写景诗都可以从绘画的角度,从构图、线条、用色上加以赏析,像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等都可以从这个角度赏析。除了绘画,还可以从声音这一角度来欣赏古诗。“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是以动写静,有着禅者的虚无;“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是借猿声表达船行之快,突出李白的兴奋与喜悦;“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是作者在繁华欢娱的歌管笙箫中听出了亡国之哀。很多诗用声音叩响了我们的心灵,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有意识地用耳朵来欣赏。
  修辞美选用最恰当的语言形式来提高表达效果,这应该就是修辞。而生动、形象、凝炼是诗歌语言的主要特征,因而大部分诗歌不约而同地采用修辞来写景抒情,表情达意。“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运用对偶,景象开阔,笔势流荡,接着连用两个比喻,“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月映水中如天上飞来明镜,云结天上似空中平添海楼。“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都用了拟人手法,移情于物,形象感人。其他如设问、反问、借代等修辞在古诗中也较为常见。立足古诗内容,把握修辞特点,说出其表达效果,对于一名初中学生来说应该算是达到应有的欣赏水平了。
  炼字美如果从以上角度不好赏析,可以试着找一下诗中精彩的字、词,揣摩一下其妙处,体味一下古诗的炼字美。所找的词也许是诗眼,也许是一个动作,一种色彩,一个表示数量的词,但一定要说出令人信服的依据。如王之涣《凉州词》“一片孤城万仞山”中“一片”极写玉门关渺小,“孤”字既写出环境的旷阔悲凉,又暗示远征兵士的愁苦境遇。再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中两个动词“生”与“入”,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海日初生,春来江上的景象,给人以乐观向上的艺术感受。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句,用了“早”和“新”,来写早春景象,因是“早莺”才争“暖树”,因是“新燕”故啄“春泥”,不仅写出了初春特有的景物特点,而且隐约可以感到诗人喜迎春天的愉悦心境。
  “五美”赏诗法是为了方便学生尽快找到赏析门径,但在实际赏析时必须根据每首诗的特点具体特点具体分析,切不可生搬硬套。只有灵活运用这几种方法,不断加强对古诗的阅读理解、积累和感悟,从大量的阅读实践中不断丰富赏析方法,才有可能真正提高古诗的欣赏水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375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