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图书阅读”和“网上阅读”的通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吉林考生

  亲爱的××同学:
  近好!
  来信悉收。你能很快适应以自学为主的大学生活,并在学业上迅速进步,老师深感欣慰。至于信中提到的“图书阅读”和“网上阅读”二者优劣的问题,我虽然没有专门研究过,但两种阅读方式都有所经历、体验,因而还是愿意与你谈谈自己的感受,以供参考。
  图书阅读,是一种传统的阅读方式,但虽为“传统”,并未过时,甚至还有强化、发扬光大之必要。这是因为:
  读书治学需要安静的心绪,深入钻研需要平和的心境,而图书阅读恰好提供了这样的情境。心理科学实验表明,人在心绪安稳、宁静的状态下学习,最能充分发挥大脑的内存潜能;也只有在摒弃那些芜杂、烦躁的念头,使心境如一块一尘不染的水晶,一泓清澄透彻的池水时,心灵这张“白纸”上,才最容易留下清晰的知识“图画”,打上深刻的思维“轨迹”。正如诸葛亮所说:“学须静也”,“险躁则不能治性”,“非静无以致远”,“非静无以成学”。“理得”,必须以“心安”为前提。为此阅读,才能做到像郁达夫所说的:“从书堆中进去,再从书堆中出来。”才能体验余秋雨先生所谓人生“最重要的是自身生命的质量,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的过程。
  网上阅读,是一种新的阅读方式,它的出现,被人们认同和选择,自然也有它的道理:
  网上阅读虽然是个虚拟的空间,但它具有任意的链接性、互动性、即时性等优点。网上各类图书,我们可以随意搜索、翻阅、选择,好则看之,差则弃之。而且不用花多少费用,也浪费不了很多时间,就能较快较多地接受信息,获得我们需要的知识、资料。这些都体现了网上阅读方便、快捷、灵活、随意的优势。然而,优势也不能代替图书阅读,因为它缺乏人们在深入接受过程中所必须付出的思索与思考。而图书阅读则更具思辨性,人要深入接受文化的浸润,是不能缺少古人所谓“俯而读,仰而思”的那种渐入佳境氛围的。何况不论从阅读的心态、笔记的便利、资料的剪辑、家庭的收藏上看,图书阅读都自有其长处。
  两种阅读方式各有利弊。我认为:若在专业上深入研究,宜阅读图书,在慢慢咀嚼中探索精髓、洞明要义,以期登临那无限风光的险峰;如果作广泛涉猎,或获取文化知识快餐,宜网上搜寻,在页面迅速变换中,浏览奇峰异石、花鸟草虫,以便达到“千帆收眼底”、“五音皆萦耳畔”的广博目的。
  以上是我读书中的感受和体会,但愿能为你提供些许借鉴!
  话也说得不少了。就此搁笔吧。此致
  祝你身心健康、学习进步
  你的大同学××
  ×年×月×日
  
  满分亮点:
  这是篇颇具创新意识的考场佳作。具体特色有三:
  一、形式上的创新。高考文写书信,虽然曾经考查过,年年也不乏以此种文体成文的文章,但像本文这样以教师的身份给学生回信,并借助书信之瓶,巧装意蕴之酒,从而很好地表现命题意旨的毕竟少见。
  二、洗练的语言。本文形为书信,实为议论性散文。文章有叙有议,叙述时清晰明了,议论处简洁洗练。
  三、思维的辩证。本文作者思维周密、论理辩证,既阐述了两种阅读方式的优势,又指出它们各自的不足,而且还为“学生”提出了不同阅读目的宜选不同阅读方式的建议,很符合深对学生负责的“老师”身份。
  责任编辑/夫 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405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