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初中生写作能力的几点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常常会遭遇这样的窘境,学生对于老师写作辅导时布置的题目不是思如泉涌,而是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学生写作水平提高不起来,这个问题很多年来一直困扰着无数的语文教师,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在写作方面进行重点攻关,只有攻克难关,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经过长期探讨与尝试,笔者获得了一些经验,在这里抛砖引玉。
  一、广泛阅读,形式多样
  古人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素材单薄,词汇贫乏。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书籍也是一种学校。”又说:“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读书。”当代名家名作是现代文的典范,学习优秀范文是学习写作的必由之路,当学生对习作的意识还很朦胧时,教师应当有目的地选取篇幅短小、生动感动人的文章给学生朗读,而且是有感情地朗读,营造一种令人向往与陶醉的氛围,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还应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了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如一句话书评活动,漫画评价活动,阅读竞赛活动,即席演讲,讲故事接力赛等等。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应十分重视课外阅读,除了利用学校图书外,还让学生自带图书,成立班级读书角,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同时进行了“一讲三比赛”活动:一讲是定期为学生举办阅读讲座,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三比赛:一比谁读的课外书多;二比谁摘录的优美句子、名言、警句、奇闻、妙语、词语多;三比谁写的文章多。这样充分利用学生争胜心强的心理特征,通过比赛与讲座活动,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觉得有话可写。
  二、理论讲解,方法指导
  要让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上好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作家表情达意的基本技巧以及刻画人物的具体方法。比如上《我的老师》这一课,我们要帮助学生理清贯串全文的感情线索,以及五件小事的选择和安排顺序,还有描写人物所采取的方法,语言运用的技巧以及细节描写的作用等等。理论的讲解有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识别一些写作技巧,更为可贵的是他们能够在作文中能运用这些技巧,写出比较有文采的文章。当然,我们不能指望学生一下子就写出令人满意的优秀习作,写作的种种技巧不可能让学生在一次或几次作文中都体现出来,一次学会一样,也就够了,长期坚持下去,就能学会很多。教师在阅读时要作出评语,当面指导,鼓励学生写出更为精彩的文字。
  三、提倡模仿,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愉快学习,饶有兴致地轻轻松松地作文,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理想境界,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之路。模仿是激发兴趣的一条途径,但模仿不是简单地照搬,应当是创造性的借鉴。模仿的特点是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又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逐步培养写作兴趣,使之循序渐进地沿着写作的道路走下去,逐渐地提高写作能力。即使刚开始时的机械模仿,也应加以表扬和肯定,使他们产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历史上有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而来的。又如历史上左丘明的《左传》、司马迁的《史记》他们的写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课本中的许多文章都是很好的范文,学生学了课文,可以模仿写作,学以致用。例如我教朱自清的《背影》一课,让学生以自己的父亲为题材模仿写作,有很多学生仿写很成功,把课文写法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虽然模仿是提高写作能力的第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作文开始起步时,可以进行模仿,但入门后,必须脱离仿写,走创新之路,追求自己的写法,有自己的特点。
  四、留心观察,勤写片段
  生活是进行文学创作的源泉,不管写什么文章都离不开生活的沃土,作家无一不是先深入生活后才写作出优秀的作品的。中学生更应该扎根生活。因为他们还只是靠着自己对世界有限的的认识,去写人生百态、人生感悟,往往会感到“囊”中羞涩、捉襟见肘。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常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勤写片段,多记日记,以及写心得体会之类的小练笔。如在人物描写方面,采取动景、静景等多角度描写训练,并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平时勤写片段,多记日记,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这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对提高写作水平大有裨益。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强调每位学生每天写一则日记,多则多写,长短不限,大可以是对时事发表的滔滔宏论,小至针对某一件事的零星感受。大可以是一个事件的详细叙述,小可以是一个词语的造句。这样,学生不但养成了爱写日记的好习惯,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练笔后,积累的素材丰富了,写作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五、开展活动,激发欲望
  寻找材料,激发兴趣,还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加生产劳动、民间采风等方式去获得。比如本地方言里可以获得素材,民间谚语里可以吸收养分,民间节日里可以寻找民俗文化的沃土,春联、婚联等诸多对联里可以增加语言的素养。任教以来,无论在哪个年级,我都安排学生利用节假日、课外时间分期分批去到民间采风,如寒假收集对联,体验过年的习俗,暑假去收集方言和民间故事、民间谚语等等。此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加生产劳动,比如对环境污染、婚丧喜庆摆酒请客、铺张浪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等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这也是很好的收集素材和激发写作兴趣的方法,因为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当他们心中积聚有很多感慨后,需要表达的欲望就比较强,写作就是水到渠成了。
  六、创新机制,自我评价
  传统的作文评价,教师是评价的主导者和权威者,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作文评价能力极为不利。《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习作的评价应该引导学生尽量去发现文章中的闪光点,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学生,让赏识给学生送去快乐、带来干劲、增强信心。“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在作文评价上,我把作文批改与讲评的权利还给学生,采用了“集体赏改,示范引路”、“互评互改,生生合作”、“自评自改,二次作文”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的作文评价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在当前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作文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确实能让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558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