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中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付 健 王新秀

  摘要:阅读习惯的养成,用好工具书,注重阅读中的积累和交流,提高阅读水平,以读促写,读写相结合。
  关键词:习惯 工具书 积累 交流 以读促写
  
  新课程标准已实施几年了,回首多年的教学经历,我深刻意识到良好的阅读能力在语文学习乃至人的一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语文成绩好的同学往往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而大多有着杰出成就的人,都有着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现在我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粗浅地谈几点体会,以作引玉之砖。
  
  一、培养阅读能力,把好识字关
  
  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更是阅读习惯养成的首要环节。如何提高学生的字词基础和水平呢?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提高字词水平就要养成一种习惯:那就是把工具书当作老师,勤翻工具书,用好工具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提高字词水平必须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我规定每个学生应配备《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典》《文言文翻译书》等工具书,养成不懂就查的好习惯。学生借助工具书能把握生字的音、形、义以及文言文重点词语的含义,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读书的准确性,还使学生养成了独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在读书时,遇到生字新词定要查词典,还要把其整理到“字词专用本”上,教师定期检查督促。这样,时间长了学生遇到问题,就会自觉去翻词典,翻积累。真是既提高了读书的质量,又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和文字水平。
  
  二、从阅读中积累
  
  广泛阅读能开阔眼界、充实思想、丰富学识。阅读要“于切要处下心力”潜心思考,深入理解,书本知识就可以逐步化为自己笔下的写作材料。文学家秦牧的作品旁征博引,知识面广,趣味性强,就得益于他丰厚的学识积累。我要求学生在阅读课和课余时间读课标推荐的课外名著,并尽可能多读一些散文或短篇小说,还向学生推荐一些长篇小说如《红楼梦》、《三国演义》、《资治通鉴》等文学书籍,还要求读一些关于科技方面的刊物,像《自然与科学》、《十万个为什么》。为了进一步巩固阅读的成果,我规定学生写阅读笔记,每天做两三段文字的积累。为了进一步巩固知识,我总是拿出一定的时间给同学们,让他们广泛交流所读的书籍和读书的心得体会,从而使大家产生浓厚学习兴趣的同时,又实现了生生甚至师生之间的资源共享。
  
  三、以读促写,在阅读中学习写作
  
  阅读,绝不只为了写作。但在阅读中学习写作,确实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积累、模仿、探索、创新,铺就了作文成功之路。积累是作文成功之路的基石。因此说,作文,从积累开始,更是从阅读开始。
  1.积累素材,使作文言之有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最无奈的是词语的匮乏,难以把文章写得生动形象,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让学生在阅读时,积累好词好句,并分类整理,比如:写人的、写物的、写景的等等。有了丰富的词汇,仅仅解决了作文过程中一小部分问题。要想使文章妙笔生花,还应当多摘抄妙语佳句,精彩片段,并做到熟读成诵,看书不能走马观花地翻一遍了事,于是我把那些精彩的段落要求学生反复阅读,把它们深深地记在心里。每读完一篇好文章,我都要求学生把作者的成功之处和自己的感想记在一本取名“积水潭”的读书笔记上。时间一长,这些句子就不由自主地在学生笔下流淌和升华。有位学生写到:“当我因考试失败而意志消沉时,想起了拿破仑的话‘光荣的成功,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于屡败屡战’,又重新点燃了我心中那簇将息的火苗;当我学习懈怠时,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又使我重新拿起了笔;当我感到自己一无是处时,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又让我找回了久违的自信。”
  2.积累构思技巧,使作文言之有序。构思创新,但须先入格。学生阅读的文章中有许多构思方面的知识值得借鉴。就局部而言,有开头的方法、结尾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点题的方法等,就整篇文章而言,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如《故乡》通过对比反映人物命运的变化,揭示出深刻的社会主题;《背影》抓住父亲过月台的瞬间构思全文。积累这些构思方面的知识,写作中根据表现主旨的需要适当变通,就能给自己的作文搭一个好架子。这里的“变通”,实际上是在常式中求变式,是在大量积累之上的构思。
  总之,只要在阅读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懈地努力,就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为语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615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