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靳喜奎

  摘要:语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基础学科,因此学好语文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构建激发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平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要充分利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辅以恰当的引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培养 兴趣 语文
  
  语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基础学科,因此学好语文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构建激发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平台。那么,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创设情境,巧设悬念引发好奇心
  
  情景的渲染能让学生兴奋,能唤起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教学中要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愿望。如谜语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等,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如在讲《长征》这首诗时,特让学生讲述一下自己所知道的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先感知一下知识的层面;讲《桂林山水》时,老师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青山绿水吗?在我国南方就有这么一座城市,它叫桂林。在历史上,留下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名句,令人羡慕,令人神往,令人流连忘返。这样激起学生急于欣赏桂林山水的愿望。设置悬念也能引发好奇,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在讲课时设置悬念能唤起老师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讲《故乡》时,向学生提出:“我”童年要好的伙伴闰土在几十年不见后,见面第一句话喊
  了我一声“老爷”,是什么原因让他变成这样的?这样一问,孩子们会仔细地找,认真地听,找到答案。
  
  二、调动内外因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有兴趣,才能高高兴兴地去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即使遇到困难,也能自觉钻研,加以克服,并把它当成乐事来做。
  1.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兴趣的形成和巩固,要建立在明确的目标基础上。要利用各种形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懂得学好语文的重要意义,进而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把语文学习与个人前途、家庭利益、国家建设、民族命运联系起来,为自己学不好语文而内疚、自责,从而激发学好语文的动机,使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
  2.以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激起学生的共鸣,进而感染学生,逐步形成学语文的兴趣。如教师和蔼可亲的教态,善于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主动创造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使学生有美感享受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要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情感和美感作用,并辅之以教师得当的教材处理和动情的朗读引导、恰当而富于启发性的提问、清晰美观的板书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欢迎你上语文课,喜爱语文课,学语文的兴趣也将会日益形成和加深。
  3.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发挥的机会,从而激发对语文的兴趣。如组织学生出小组墙报、班级黑板报、办手抄报、讲民间故事、成语接龙、答记者问竞赛等。事实上每一位学生都有其特长和优势,有的字写得清楚、工整,有的普通话讲得标准、流利,要让他们尽情发挥语文的点滴特长。教师还要及时发现学生细微的进步,及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鼓励,并与其他同学一起享受成功的快乐。当学生要完成一项任务之前,教师要估计到他们会遇到的困难,并及时给予热忱的启发式的指点和帮助。如果说存在“兴趣――克服困难――成功”的公式,那关键一环就是“克服困难”,教师必须把好这一关,既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袖手旁观。
  总之,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要充分利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辅以恰当的引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615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