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拴柱

  摘要:语文教学怎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服务呢?我认为需做到以下几点:一、引发兴趣,激励创新意识;二、注重创新发散思维的培养,给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三、改进教学方法,把创新渗透其中;四、创设情境,激发创新能力;五、注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意识 激励 创新动机 创新教育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而国民创造力的高低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的重要标尺。尤其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作为基础的语文学科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已成为时代的强烈呼声。语文教学怎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服务呢?我认为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引发兴趣,激励创新意识
  
  兴趣是创新的起点,兴趣是认识主体在认识客体的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的情感倾向,这种倾向常常表现为一种“兴奋力”,促使人主动地投入到认识某个事物的活动中去。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应不断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不妨适时加以引导,借鉴教材培养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再现意境就必须运用现有媒体的教学手段,如《桃花源记》可利用多媒体再现桃花源中优美的自然风光:淙淙的流水、盛开的桃花及老少怡然自乐的生活情境。通过明丽的画面及动听的音乐吸引学生,把学生带到恬适自然的生活图景中,引发学生阅读兴趣,激励学生创新。
  
  二、创新发散思维的培养,给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
  
  发展发散思维对培养创造性思维有重要作用。实践表明,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可以发展孩子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同时,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动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初中语文课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内容上富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形式上则有结构美、节奏美、语言美。所以教师可以用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欣赏、体味这些名篇,使学生获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升华,使学生的创新不仅仅局限在课文内容上,而且可以拓宽到课文的深处,例如美学教育和德育教育。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另一方面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结合一些恰当的问题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例如:在《童稚记趣》一文中,我主要让学生读,然后提出问题:应该怎样读?你的体会是什么?最后结合教师讲评,让学生感受幼时趣事所体现出来的生命美和力量美。同时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外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出来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给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
  
  三、改进教学方法,把创新渗透其中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受容器。教师教一篇课文往往是五大
  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一点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创新教育了。这样的课堂往往是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我认为语文课文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写文章时的心理、感情等诸多因素,形成了某一篇文章特定的情境,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课文情境,将现代教学手段引入教学中,如教学《庐山云雾》时,可以把庐山的云雾投影到屏幕上,给学生增添色彩和形象。另外语文课本中的很多小说、戏剧都是经典之作并已拍成电影,学这些文章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观看有关的影片,再进行教学,学生的喜悦之情可想而知。给学生创造了视觉感受和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们兴趣盎然地走进课文,进入角色,宽松的学习氛围孕育了个性飞扬的孩子。长此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便会渐渐被激发出来。
  
  四、创设情境,激发创新能力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的热点、焦点,不断创设有创意的、新颖的问题情境,才能让学生身临其境。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景、实物、实事、实情入手,采用猜谜、讲故事、辩论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新颖、别致的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索的欲望,乐于发现问题,乐于创新学习。
  创设问题情境时必须留有一定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对学生的新想法给予鼓励,使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学习、解题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为学生的创新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证。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可促使学生多方位地进行联想,自觉地追溯尽可能多的问题答案和解题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接受挑战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为学生的创新学习提供条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
  
  五、注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我们的传统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实践活动,我国中小学目前的教育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很少有学生自己从活动与实践中获取的真正知识。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能转化为创新能力,否则,创新意识会谈化,创新精神会消退,创新能力也只是空中楼阁。
  广泛开展语文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语文创新能力。如以“怎样培养青少年的成人意识”为主题开展读书活动,向学生公布基本书目,以班级、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评比。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从而提高认识、评判能力。投身社会实践,让学生充分展示语文创新才能。“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征文活动,让学生关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充实了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提高了对事物的判断力和语文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有创新意识的语文实践活动也使学生学到了书本上所缺乏而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语文创新能力。
  冲破写作藩篱,让学生放胆作文。我们在作文创新教学中,首先在内容上大胆突破,提倡“扬个性、抒心灵”。中学生处于思想活跃时期,情感丰富,心中充满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我们要求学生“我手写我心”,怎样想就怎样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即使写出偏激的思想,也应鼓励他们能说真话的精神,不怕思想偏激,只怕文章没有思想。一些学生写作文尖锐评说学校教育:《语文课,让我欢喜让我忧》《学习,什么时候轻松起来》等等。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创新是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创新能力中想象力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为学生发挥想象力提供天地。为了发挥同学们的想象力,我给他们写作的更多自由,有时作文时,我甚至连文体、格式也不强调。只是启发学生写的内容,让他们想写什么就怎么写。结果写出来的文章要比想象中好得多。
  总之,创新教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语文教学更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617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