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唐诗过后是宋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斌

  曾几何时,兴之所至,手捧唐宋诗词,闲翻求乐。心在其中,乐亦同趋。正当自己在那姿态万千的旖旎世界中徜徉之时,窗外飘来一阵嘈杂,细细一听,方知乃是某选秀大赛,时而动感,时而平静,再加上主持人的煽情声,以及隐隐而来的哭泣声,交合在一起,好不热闹。
  然而复读诗书却已索然无味,“漫卷诗书喜欲狂”便成了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于是,不得不放下诗集,欣然索求一番。
  细观当今社会之现状,处处刮起一股“浮躁”之风。书市里,尼采隐匿,康德难觅,图画书、武侠书、言情书大行其道,似乎打打杀杀、谈情说爱成了随时随地都能发生的事情,以至于如今的公园、车站都成了伤风败俗之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温存不再,取而代之的则是“老鼠爱大米”般市井俗语。戏剧馆里还有多少年轻主力?不知生旦净末丑,只知哈日哈韩。嗟夫,当今之中国如此狂躁,恐旷古奇有。年轻人生活在这种缺少人文关怀、人文修养的社会里,自然忘根忘本,以至“军旗装”、杨丞琳事件屡屡发生。不识鲁迅知周迅,不知“九一八”只识“就要发”,沆瀣一气。茫然,怅惘,又默然。
  于如此情景之下理解为何“舞林”、“超女”等等成为时尚话语就不足为奇了。打开电视,“舞林”、“超女”、“我型我秀”有如洪水猛兽充斥着屏幕,一些学者为此恸哭,而年轻人依旧乐此不彼。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而我正如葛兆光所言:“没有那么立场坚定。”我有时也挺经典曲目,有的旋律依旧优美,听来令人神志高昂。然而有些毕竟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特殊作品,如今时代已变,古典也应随之而变。于丹的成功之处便在于她把《论语》赋予新时代的意义,让我们感到古典并非那么遥远、陌生。我们并不是惧怕古典、经典,而是害怕那种断代之后的陌生感。自从“拿来主义”将部分西方观念引进之后,实用原则渐渐成为符合社会发展的主导观念。面对古典,我们的担心恐怕是:“学了它有什么用?”由此可见,时下社会所缺的就是“古”与“新”之间的纽带。于丹正好在精神领袖与平民百姓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万人追捧。可见,当世之人并非漠视古典,而是缺乏对古典的正确理解与沟通。
  其次,中国的教育问题依旧严重。既然上大学在许多人看来就是为了“养家糊口”(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通过选秀活动一举成名也可以“丰衣足食”,殊途同归,而且又较为便捷,少了十年寒窗苦,何乐而不为呢!以至多家媒体曾公开报道过“一女生家长让马上就要高考的女儿参加《红楼梦》的选秀活动,哪怕只演一个丫鬟也可”的事情,孰是孰非,争论不断。
  同一个“欢乐颂”,被贝多芬谱成琴曲,那是美的陶冶;而被用作广告曲,恐怕就是“美”的万劫不复了。我们青少年都渴望“美”,我们也都曾迷恋在朦朦胧胧的《雨巷》中,都曾诵读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诗句,与李白“直挂云帆济沧海”,与杜甫“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然而我们有时却无法脱“俗”。高昂的音乐会票价、过重的学习压力、过少的自由度,我们的肩上担着许多这个年龄段所不应该担负的担子,对于经典望而却步便可理解了。
  另一方面,社会缺少对年轻人“美”的承认。许多人认为流行音乐没有可取之处,张扬个性就是为了卖弄自己,末了还不忘来句评论:“真是俗,俗不可耐”。其实,“流行”虽有一些弊端,但仍有可取之处,就连长辈最嗤之以鼻的周杰伦也有好的作品,比如《菊花台》。一件事情能打动人心已属不易,更何况又是在一首歌中!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那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曾让多少失败者鼓起勇气,这都是“美”的体现,只不过换了一件时尚的外衣罢了。想当初,费翔的“一把火”烧遍了大江南北,如今再看当时的“标新立异”,不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吗?
  所以,年轻人的文化不能否定,反而需要正确的引导。它需要时间来证明。就像唐诗过后是宋词一般,总会有新的事物在原有的基础上繁衍,弥补原有的不足,开创一番新的天地。今人也可以写诗,但无论如何也写不过唐人。时代变了,流行的元素相应的也会改变,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那些流行词语,到底是润物春雨,还是猛兽奇鬼,恐怕谁也说不清楚。而我们所应作的,应当是抱着一种宽容但不纵容、放任但不放纵心态去引导。大浪淘沙,唐诗过后必然有宋词的新天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653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