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欣赏与敬畏中真诚地纪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梅 生

  从报端得知北京人艺将以话剧的形式首次将老舍的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搬上舞台的消息时,我想起1950年由我国已逝著名电影人石挥(他被公认为中国电影史上最杰出人才之一)导演、主演的,也是由这部小说改编过来的同名电影。在电影《我这一辈子》里,老舍笔下独特的老北京味道,以及一种独属于小人物的看待社会与历史的淡淡五味杂陈意味,均被影像完美地还原了出来。此次由小说到话剧的二度创作,报纸称是为纪念老舍逝世40周年。
  “回忆是力量之源……永远不要忘记周年纪念日。开展周年纪念日活动,如同点燃一只火炬。”雨果的话告诉我们,作欣赏与敬畏的纪念活动是有意义的。可是我却担心今日的编导能否像石挥那样的老艺术家们一样沉下心来把握老舍作品里独特的美。因为徒具形式而内容一团糟糕的所谓浩大纪念活动的司空见惯早已让人心生寒意,类似“电视剧《红楼梦》重拍,演员全球大海选”已把纪念活动搞成娱乐大秀场,而即使改编的话剧版本在神韵上与原著小说并无大的偏颇,今日的观众(尤其年轻人)在面对一个北京老巡警在清末民初的坎坷一生时,是否真的能够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他彼时的心境呢?
  事实上,如果年轻的我们放下一些浮躁和自大,真正深入到那些逝去大师留下的小说、诗歌、戏剧、电影、音乐等艺术作品里,是能让自己的心灵获得不小的丰润的。“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相信读过鲁迅先生的小说《伤逝》的人,都对子君说的这句话印象深刻。时代在表象上是有新与旧、舒适与艰涩的区别的,但探到内里具体到每一个人,是在永恒地追求一个让自己在精神上逐渐摆脱困苦,更加愉悦、豁达的世界。我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初衷,无非是为了在衣食住行无忧后,能放开手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只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多数人在各方的利益诱惑下,中途早早迷失。
  在搞纪念某某大师逝世多少周年的活动中添加一些娱乐元素不能绝对地批评为坏事一件(台湾在做历史文化遗迹巡回展时,便请当红歌手、乐团助阵来吸引年轻人,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是否还加入了“真诚”这味调料。“真诚”有了,年轻人自然会在迷恋当红明星的同时,发现逝去身影的可贵。但假如在纪念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时,硬性地像中学语文老师一样强调“鲁迅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强迫思维敏捷的年轻人接受所谓的专家学者总结出来的鲁迅先生作品的“中心思想”,只会让活动参与者认定鲁迅先生及他的作品很枯燥,败了口味。说到底,今天仍不落伍的有血有肉的文本里反映出来的思想,以及这思想在当下对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要靠年轻人自己去发现,纪念活动,只能扮演一个不过火的引导的角色。
  我们活着的过程,其实就是慢慢找寻、发现自己的过程。昨天你从超级女生李宇春、周笔畅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而对她们深深迷恋;今天可能会发现岩井俊二、侯孝贤的电影中,也有你熟悉的自己;而明天,或许又能从那些已逝大师的作品,如顾城的诗歌、王小波的小说、伦勃朗的戏剧、安徒生的童话、莫扎特的音乐、塞尚的绘画、朱光潜的美学理论、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中,发现另一个原本陌生但又无比真实的自己。
  也许会有人困惑地说,发现真正的自己,那是多么难的一件事啊!是的,这是一个“拔苗助长”不得的渐进的缓慢过程,可是每个人,只要活着,都要去完成它。有的人用短短的一生,如海子、顾城;有的人用长长的一生,如《我这一辈子》里的老巡警和普普通通的你、我、他。
  而困惑生成的主要原因,除了害怕向前迈出一小步会顷刻失去原本波澜无险的平静生活,恐怕还有对再下一步如何继续的忧心。看过易卜生戏剧《玩偶之家》的人,相信在对娜拉关门出走的勇气拍手叫好的同时,也会为她以后怎样过日子担心。但实际上,此类担心在某种程度上是多余的。易卜生当年没有给我们答案,用意再明显不过:娜拉是否会回挪威、回到丈夫的身边一点也不重要,每个人都是娜拉,后续的生活,是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的,就看你有无打破一系列旧的平衡再建立新的平衡的决心和勇气。
  发现自己的另外一层意思是给自己适当的定位。老舍谈他自己,曾说:“我是文艺界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日日夜夜操劳在书桌上和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劳;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做的一切,我确实做到了。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我一块短碑,刻上: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老舍的话让我想起日本已故电影大师小津安二郎墓碑上那个淡淡的“无”字。两位大师如此自醒地审慎地看待自己,是对人类在自然、历史中所处地位的渺小有清醒的认识。大师尚如此,何况你我?
  当然,如果你有实力也不缺运气,能够在类似超级女生的舞台上分得一杯不小的羹,照应了张爱玲那句“成名要趁早”,在收获鲜花与掌声的同时,内心获得满足,自是好事一桩。但如果没有,也不必嫉妒或疯狂迷恋那些站在舞台上的人,说到底,那是别人选择的路,不是你的,无论你从他(她)身上看到多少你的影子。何况,怀着一颗平常心,作个在雨夜的陋室“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平凡人,也没什么不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655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