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的科学阅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曾 豪
每一年的高考语文试卷,都考到现代文阅读,要求学生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而科学类文章的阅读与考查,又大都以自然科学类文章(简称“科技文”)为主。因此,掌握科技文阅读的要领,提高解答科技文阅读题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考生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
下面,姑且就科技丈的阅读谈几点基本意见。
先看下面一篇科技文:
人体干细胞
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中未分化的细胞。囊胚外表是一层扁平细胞,可发育成胚胎的支持组织如胎盘等;中心的腔称为囊胚腔,腔内侧有内细胞群。内细胞群在形成内、中、外三个胚层时开始分化,内胚层分化形成肝、肺和肠等,中胚层分化形成骨胳、血液和肌肉等,外胚层分化形成皮肤、眼睛和神经系统等。由于内细胞群能发育成完整的个体,因而这些细胞被认为具有全能性。
成人身上也有干细胞,主要分布于骨髓、血液、大脑、胰腺等处,比如骨髓和血液中就有造血干细胞。但是,这些成年干细胞非常稀少,较难分离和纯化。它们的作用基本上是确定的,例如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体内环境下的使命就是分化成各种血液细胞。虽然近年来发现成年干细胞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例如在体外培养时,可通过改变条件让骨髓干细胞分化成神经细胞,但是目前还未发现成年干细胞能像胚胎干细胞那样具有分化出所有类型细胞的能力。同时,成年干细胞在体外难以扩增,而胚胎干细胞可以在体外扩增达三四百代。因此生物学家们普遍认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更有价值,美国生物学家戴利说:“20世纪是药物治疗的时代,21世纪则是细胞治疗的时代。”
目前,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一个重点是用来产生神经细胞,以修复受损伤的神经系统。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一个实验室用病毒感染老鼠的脊髓神经,使之瘫痪,然后从人的胚胎组织分离出来干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注射到瘫痪老鼠的脊髓中。三个月后经过治疗的老鼠能蹒跚走路,而未经治疗的老鼠依然故我。解剖结果显示,这些来自人类胚胎的干细胞已经布满了老鼠的脊髓,并具有成熟的神经细胞的特征。
胚胎干细胞另一个研究重点是用于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再将这些胰腺组织移植到体内,以根治糖尿病。去年西班牙的研究者就将胰岛素基因转入小鼠的干细胞中,使之具有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再将这些干细胞植入患糖尿病的小鼠胰腺中,结果小鼠的糖尿病症状消失了。
胚胎干细胞还有多种可能的用途。不过,医学界的美梦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胚胎干细胞分化的组织是否会在人体内无限度地增殖,甚至形成肿瘤,科学家必须小心提防,以免未得其利,先受其害。而分离干细胞必须“杀死”胚胎,这是否属于谋杀,也正在成为媒体和饭桌上争吵不休的话题。
首先,要对考试范围、考试要求及试题命制特点了然于胸。这样,在复习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收效显著。近年的科技文考查,基本上相沿历年高考卷的特点,材料大都选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或进展,并注重人文性以及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密切性。试卷一般涉分12分,分为4道题,主要考查:(1)对概念的理解。题干往往表述为“下列对‘xxx’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或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涉及对文中主体概念的定义以及诠释。(2)对句意或文意的把握。题干往往表述为“下列对‘xxx’这句话理解错误(或正确)的一项是……”或“下句理解不符合(或符合)原文意尽的一项是……”等。(3)对原因、依据等的分析。题干表述依文章内容及考查角度而定。(4)要据文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推断。题于往往表述为“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是……”。去枝留干而言,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筛选(包括甄别)、分析(包括提要)、推断能力。
其次,要从整体感知入手,在梳理选文内容要点、层次结构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做科技文阅读卷,一般的流程是先看原文,再看考题,然后根据考题对照原文判断对错。而第一次与选文的接触,不应该是泛泛而读的,而应该在第一遍的阅读中,就能做到既理清概要,又抓准了关键部位,这样的阅读才是既经济(从时间上说――因为高考同时也是拼时间之战)又有效的。这就要先得其法:(1)熟悉科技文的谋篇大概。一篇科技短文,一般先介绍某一研究对象或成果,包括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接着介绍它的研究过程或状况,以及对以往研究(或成果)的继承与发展;进而介绍该研究(或成果)的意义,以及存在的缺陷或不足、今后的努力方向等,有的还涉及到使用等方面的问题。如上面《人体干细胞》这篇短文,首先介绍人类胚胎干细胞的有关知识,接着在与成人干细胞的比较介绍中突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更有价值”,继而说明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两个重点及其主要作用,最后概括说明与该研究有关的一些问题。条理是清楚明晰的。当然,谋篇之法,不会是“八股文”式的,而会随着说明对象、内容以及侧重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如果你仔细揣摩了几种不同类型的科技文,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心中有数。(2)善于切中肯綮。科技文试题的命制往往也是有规律可找的。至少,你要对这些方面给予充分的关注:新出现的术语,也就是该科技文的主题词,文中是怎样给它下定义或进行解释的,如上文的“人类胚胎干细胞”;用来修饰或限制的词语,如上文的“人体干细胞”与“人类胚胎干细胞”、“成年干细胞”,“胚胞干细胞还有多种可能的用途。不过,医学界的美梦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等,要准确把握个别与一般、已然与未然等等内涵;哪些是作者所要强调或突出的内容,如上文的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价值及重点;对有争议的问题,不同的人(尤其是短文作者)的看法是怎样的,如上文关于干细胞的分离问题。
其三,依据原文,对照甄别,辨析是非正误。虽然科技文阅读的四道题涉及的能力要求是多方面的,如理解能力、筛选能力、概括能力、整合能力及推断能力等等,但仔细研究历年的高考命题,我们会发现,根据选项对照原文进行甄别辨析,是解答科技文阅读题的最基本方法。因为虽然考查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但其立足点基本上还是在词语或句子上,是在对词句的辨析的基础工进行的。因此,在复习中,要重视养成善于捕捉,分辨文中重要词句的思维习惯和能力。例如,对“人类胚胎干细”这一概念内涵的确认,主要涉及第一自然段各句,可以筛选概括为“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腔内侧的内细胞群”,并注意排除“成年干细胞”、“囊胚外表”以及“胎盘”等无关的内容。又如,对“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更有价值”这一判断的依据的理解,我们可以通过第二自然段作者对“成年干细胞”的相对劣势的分析而得出。关键的有三句话:“但是,这些成年干细胞非常稀少,较难分离和纯化”,“但是目前还未发现成年干细胞能……具有分化出所有类型细胞的能力”,“同时,成年干细胞在体外难以扩增……”。而句中的“但是”“同时”以及下
文的“因此”无疑也是解题的钥匙。再比如判断“成年干细胞在体内的分化方向是确定的,在体外培养时其分化方向则是不确定的”和“已经证实,把胰岛素基因转入人类胚胎干细胞可以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的正误,只要找到文中相关的句子,辨析其表达意思有无差异,也就能得出结论了。
第四,有效操练,扩大战果。提高科技文阅读解题能力,自然离不开平时的操练。但操练,既要得法,又要讲究效率,才是科学的。应该以近年高考试题为“麻雀”,进行有效的解剖。因为高考试题无论在选材、命题的紧扣考试大纲方面,还是在命题的效度方面,毕竟是经过诸多专家的反复斟酌修改而显得较为典范的。忽视对历年高考试题的研究,而去题海中横冲直撞,是舍本逐末之举。在对历年高考试题的操练中,既要在上面所述三方面有所强化或突破,又要在不断地更正错误中积累解题的经验教训,从而达到得心应手地解答科技说明文阅读题的境地。
至于具体的阅读指导,包括样卷题目的拟制及解析,限于篇幅,这里就不谈了。
希望能对高三的同学,提供些微的帮助。
读文:静水流深
赵万里
以往的岁月里,我曾经向好几位书法大师求过墨宝。每次,当宣纸铺开,笔墨调匀,大师问我要什么字时,我总是说,我喜欢“静水流深”的意味。每当这时,大师们总会歇下竹管,良久不语。这份静默,让我隐约感到了一种深度。然而,不知为什么,每次大师们留下的,都不是“静水流深”这四个字。我多少有些遗憾,却没有深思。
直到前不久,我向一位同龄朋友再次讨求这四个字时,他才坦诚地说:我不敢写这四个字。
这让我着实吃了一惊。
中国的书法,博大精深。朋友说,但凡弄墨之人,对汉字都怀着一种深深的敬惧。一般说来,有多深的功夫,多深的悟性,才敢写多深奥的字。而“静水流深”一句,初觉陌生,可凝神细想,心底便觉有一种涌动,是什么呢?一时难以琢磨透彻,又怎么能轻易落笔呢?
落拓不羁的那些年,生命渴望被一句格言警醒,一句真正从我的血脉心魄里流淌出的叮嘱,于是我开始寻找。那一年,我从海上漂泊归来,经了一夜的水路,清晨走上甲板,蓦然一惊:那是怎样阔大无边的静啊,全然不见了想象中的惊涛骇浪……
静,让水焕发出生命原初的博大与深邈;静,让我感受到家乡大平原上那安详坦荡的呼吸……
静水流深。
也就是那一刻,我深刻地感知到了什么是生命中的机遇与契合,我心底的泉眼涌出了这一句生命禅。
朋友也不禁被我的“凡人格言”所触动:是啊,“静水流深”这四个字,字面很是宁静,绝没有伸胳膊蹬腿的张狂,排列在一起规矩自然, 不显山不露水不虚张声势。即使有大家风范,遇上这样的字也不敢轻易挥毫。有道是:一枝竹管安天下,锦绣心机卷里藏啊!
我感动于朋友的会心。 我想起了一位诗人的一段独白:……左手研墨,右手卷一册汉简来读。读至心通了,墨浓了,蘸好了笔,这时面对着那张白纸的感觉,真像是要去茫茫宇宙投胎。这日子该多么有滋味!
我又想起一位诗友从黄河边归来时说过的话:我们的母亲河并不总是奔腾咆哮的。黄河的中游有一段,看上去就是凝滞不动的混浊的泥浆,然而,连搏击过激流的黄河船夫,也不敢在这里放船,因为河心是活的,没有谁能够说清它究竟有多深……
我还想起那些有渡河经验的人,在涉水之前,总会习惯性地随手抓起一块石头投入水中以测水深。水花溅得越高,水声越是响亮,河水也就越浅。那溅不起多大水花、听不见多大水声的河水,必定是深不可测的……
我就这样想着想着,心中便又一波波地涌动了,那阔大无边的静啊……
静,就是生命的完满;水,就是生命的本源;流,就是生命的体现;深,就是生命的蕴藉啊……
世界第三大河流之独白
雪妙子
你,银河系迷失的孩子,今夜,当你从苍穹旅舍的屋檐下惊醒,轻风吹奏起阳光流蜜的手指……乘着雪山漫长而柔软的坡道,你独自嘻笑,向下飞驰!把流浪的焦虑抖落在高空吧,让身影在狂奔中渐渐壮大(它们很快充满了带哨声的空气),在最后一次吮吸挺拔的冰峰之后,你闪亮的躯壳充溢着混浊的意念,笑靥和漩涡在心中暄响。
怀着被命运击中的颤栗,你在高原脚下的旷野里游荡。看哪:彩云放牧着牦牛和羚羊。你收起乱石堆上晾干的衬衣,一边啮食蕨菜,一边匆匆赶路。你经过茂密的芦苇和灯芯草丛。在夕阳烛光的映照下,饮水的猎豹闪耀着金色的斑斓,而湖泊将咸味的舌头伸进你的嘴里,伴随你直到紫色的悬崖附近。
哦,瀑布!你的羽翼品尝着洁白的堕落的快感!灵魂被官能的双手铺开,在失重的尖叫和飞扬的水沫中,你听到了吗?那是颂歌、啼哭和摇篮的节奏啊。你摇撼着东方晦暗的土地,为使部落的方言更加纯净,你又朝神秘的婴儿俯下身去,在年幼国王的枕畔堆满玩具:那些风俗、祭祀、烽烟和礼节!
你是青铜器上盘绕的图腾吗?哦,痛苦的巨蟒!拖着疲惫的肉体,吐着电光一般凄迷的蛇信子,在泥泞和沼泽中匍匐前行,冲出群山的牢狱,扑向平原的小腹……你从雷霆之父那里继承了狂躁脾气,当乌云挥舞暴雨的愠怒之鞭,你吼叫着从狭窄的河床跃起,捣碎!捣碎陈旧住宅的窗户和家具!将那些屋顶和厩棚抛给你的想象力的兄弟:它的名字叫飓风……
在晴空那一头秀发的抚慰下,转瞬你又变成温驯的孩童。他低头在火红的岩石上玩耍,用沙粒擦亮那些生锈的刀剑,任凭虾蟹在腋窝爬动,然后,他用琥珀鱼和鲶鱼作甜食,引诱并饲养着沙鸥、芦雁和白鹭。当苇丛在秋霜的警告下瑟瑟发抖,低回的禽鸟总会伸颈长鸣,而你,孩子,你是唯一听懂这鸟语的人哦。
岛屿!哦,幽静的渊薮!你曾在她的白色裙裾上打盹,惦念着蓝天窗台的青花瓷瓶。你醒来,从沙渚的腰带上采撷一朵雏菊,漫不经心地含在唇间,浸泡在清水的裥褶里。你没有岁月,没有往昔,没有回忆,只有未来的遐想。为了发泄七曜星遗传的精力,你抓住古老水车的沉重桨叶,拼命旋转,旋转,让村庄漫过了传说的边办。
绷紧强健的黄色胴体,你推动那些钢铁的涡轮,向两岸居民和牲畜输送甘甜的汁液。蹒跚着,转着圈,你头晕目眩……声声喘息是初夏隐隐约约的雷鸣!骄阳的铜镜点燃了树梢,那些鸟群啊,把它们的枯叶飘向虚无的空中。在烈日的凝视下怀着焦渴的你哦,恍恍惚惚,灵魂出窍,仿佛同明媚的天光举行纯粹的童婚!
唉,在你潮湿发霉的屋顶下,是多少阴暗连绵的噩梦。那些饥饿的处女随着水藻漂流,眸子紧闭,嘴含青灰色的沙粒,使你的路途更加蜿蜒。出卖苦力!从你的肩胛之上,发情的人们交换着木材、水泥、牲口、谷物和天然气……那些
贩运磷矿石的拖船和满载油料的巨轮,将尖锐的船底刺入你那起伏的、刺青的、坚韧的胸脯!
黑黝黝的礁石,都是兽形的诱惑!一次次撞击粉碎了遥远的幻影,搅起沉思和遗忘的漩涡。你用航标灯的粗大针线,缝合着波涛的辽阔碎片……你说,你也曾负载过她,哦,青春?透过两朵浪花的乌黑瞳仁,你从南风吹起的雨篷的一角,是否瞅见成堆风干的尸体,他们的脖颈上残留着激情的齿痕?
烟囱大口喷吐矽肺的灰尘,拥挤的港口停泊着轮船和游艇。你涌起痉挛的长浪,把水手和过客抛向城市的魔窟,抛向林立的酒店、按摩院、舞厅和暗娼聚居的街巷。亵渎者、癫狂者和拜物教者啊,尽情繁殖着鲜红而淫邪的毒菌吧!你们向我倾倒成吨的垃圾和废料,而你们的卑贱的女人在我的肠胃里涮洗马桶,是否想要熄灭我心中永远流动的火焰呢?
看啊,黄昏了!滨河公园里漫步的人,在树荫下呢喃着温柔的相思,当波浪举起那些腐烂的河豚,他们对着怀中的情侣叹息:“明天的沙漏是否注满……”
而你的黑夜芬芳而危险。在那里,鲟鱼做梦,金枪鱼泼溅着水花。在火把与渔歌的暗示下,我看到你的胳膊伸人支流的绒毯,抚摸陆地那婀娜的腰肢……拂晓,晨曦姑娘轻吻着山峦的额头,多么珍奇而饱满的物质! 时间的巨琴在钟楼顶上和鸣,娇嫩的珊瑚丛摇曳着星光。说呀,你感到了大海的浮标掠过眼皮,说呀--“而我,我将在鲸鱼的喷泉广场上重新睡去!”
弘扬人文关怀 激励生态叙事――关于河流生命研究的思考
杨斌华
当人们把河流拟化为生命,并关注和尊重它的自身价值及生命权利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消融了人类与河流的对立争斗的姿态,显露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发展意识。思维模式的深层转换,将会从根本上改善河流生命包括所有自然生态遭遇的生存危机。因而,河流生命伦理学研究中所谓的生命机体概念,也将广义地推延至一切的自然生态系统。
这样,河流生命研究体现出的文化关怀的意蕴,无疑更应该泛化为一种观照力愈加宏大的解读视角,一种具有传承性与超越感的不断再生的精神资源。河流生命研究不但是应现实的燃眉之急,而且将具有深刻的影响力,在它的背面,衍生着并建构起一种新的生态伦理原则,一种新的人文价值理念。
现在能够形成的一个理论共识是,生态的灾难与危机背后,潜藏着的是人们文化理念上的局限与困扰。有一句话,叫做“生态灾难,也是文化灾难”,认为承托生态的底座已经丧失了其稳定性,生态环境注定要被破坏殆尽,而且早已失却了文化结构的支撑。这是颇为悲观的论调。
西方传统的哲学文化观念比较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人类的基本目标是认识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但是,这种人定胜天式的观念与实践的过度张扬,在给人类带来改天换地的巨大功业和福祉的同时,也因片面受驱于经济利益而潜伏着现实的危害与困境。人类中心主义自我欲望的恣肆与无限追求,变成了一只开启了的所罗门魔瓶。众多自然生态危机的形成,除了天然性、资源性的因素以外,多少都与人类受理性观念驱使的行为实践的失控、无度密切相关。
因此,要改善河流生命遭遇的危机,进而言之追求自然生态的维持和繁育,就应当重建和整合崩解散落的文化结构,凝聚起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自然伦理观念。
中国传统哲学讲求的“天人合一”,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正是为人们解决生态危机提供的一种可再生的思想资源。这里的所谓再生,包括了回归与发掘传统观念,赋予现代阐释的诸多含义,并积极培育、提升与整合为一种新的文化理念,从而加以光大和弘扬。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宏大实践,也正是体现出了这样--种生生不息的人文关怀。文化理念上的重新凝炼,才是维持生态协调平衡这一宏大工程的根本所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与自然生态在语义表述上兼容共生的特征,早已为人们所认同和熟知。它构成了一种巨大的文化心理背景,也为当下生态伦理研究提供了观念指向。
事实上,这一特定的观念背景维系着某种传统意义上的整体与系统的概念,并确立为一种“天人合一”的恒久的思维模式。和谐共生的核心理念又为当代生态危机的处置与根治展现了极具魅力的思想源泉,解除了重蹈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工具论窠臼的可能,整体关联的系统原则支持着诸多学科知识的理论创新,拆散了狭隘封闭的思维藩篱,精妙地打凿了一条贯穿古今、重组人与自然关系的理念通道。河流生命伦理研究的应运而生也同样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但是,需要认识到的是,和谐共生的核心理念在历史实践的悠久过程中也遭遇了任意编码、不断删改,不然,我们就无法理解历史上的社会与自然生态问题同样是日趋严重,盘根错节,不断地进行着调整修复,甚至到了当代,仍然需要对此加以重新审视与发掘,以利于传统文化资源的再生和创新。已经有许多论者提出,应该重视这种文化理念与历史实践之间相互抵牾、相互背反的现象及其背后存在的复杂文化因素。
建立河流生命伦理研究框架的目的,不光是要通过广泛宣传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使全社会都能自觉接受这一新的理念,参与河流生命伦理的研讨和思考,树立一种人与河流、自然和谐共处的文化,更需要透过理论探讨与实际操作本身,提升文化忧患情怀切入现实情境的话语力度,揭示一种文化理念自我审视与反思的力量,从现实危机中来切实感受更新与整合文化资源的必要性、迫切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近年来众声喧哗的生态叙事写作就无疑居为了落实人文关怀、传扬文化理念的最佳载本。无论它是恒世“寓言”,还是警世“预言”,无论它是盛世危言,还是末日诅咒,或许都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得到启示,予以解读。
“生态灾难,也是文化灾难”当然是一种看法,可持续发展理论也有其乐观预期的理由。重要的是,生态叙事同样应该提倡“最大限度的多样性”和自我实现的权利,不能以绝对的评价标准加以苛求。而如何注意历史文化、生存环境间的固有差异,以平等参与、和谐共生的理念原则来融入生态叙事的话语分析,破除意识形态观念的笼罩,倒是值得引起人们深刻反思的一种现实诘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09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