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探究性学习模式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西勤 李 玲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之一。这一理念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实践运用能力为目标的探究学习方式推向了语文教学的前台。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工作者们转变观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去实现这一理念。
  一、激情导入,营造氛围。导入新课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激情的关键。设计好的导入方式,为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探究氛围,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因此,设计导入方式应联系教材内容,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预习课文,整体感知。叶圣陶先生说:预习就是“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是练习阅读最主要的阶段。“预习的事项无非翻查、分析、综合、体会、审美之类”。可见预习是学生了解课文的重要步骤,没有预习理解就无从下手。预习阶段,要重视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让学生通过翻查工具书,落实字词的音义;通过查阅资料或网上信息,收集与作者和课文有关的资料作为参考;通过朗读,训练学生听读能力,从读中初步咀嚼语言文字,品味人文情感,从而进入特定阅读情境,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和作者的思路。
  三、展示目标,自学质疑。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设计目标要悟透课程标准,吃透教材,抓住要点。所陈述的目标应该是学生能够达到的基本目标,目标要求应明确具体。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先自作探究,遇到疑难问题尽量自行解决;然后在自行思维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围绕学习目标开展质疑、讨论、辩论活动。在这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新的疑难问题在呈现,这些问题学生小组或能自主解决,或不能自主解决;若不能解决,就可记录下来,在全班同学中进行深入研讨解决。
  四、交流思想,探索答疑。这一环节,各组学生代表在班上谈小组自学的体会和对学习目标完成的情况,相互交流、辩论,基本达成共识,完成学习目标。同时,共同探索,讨论交流,解答各小组提出的不理解的问题。对于全体学生确实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通过点拨、引导来调动学生,共同解决。
  五、智能迁移,拓展探究。求知的目的在于运用,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智能的迁移。所谓智能迁移,就是把在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运用到新的阅读情境中去。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应抓住时机,选择相关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迁移,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当然,也可以进行拓展探究,就是在课文探究的基础上,就某一方面作更深更广的探究。如探究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借月抒情的特点后,可让学生收集古诗文中写月的文章,探究月与人的思乡之情的意象连接。这样,可以在课堂教学结束之时又引发学生寻找一个新的探究热点。
  以上五个环节,可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总之,作为探究式学习,无论何种模式,都应该按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探究、自主感悟、自主发展,获得语文综合能力。让学生的思维之泉永不干涸,智慧之光永远闪烁。
  湖北省钟祥市东桥中学(4319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18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