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话题作文篇:一枝一叶一世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唐惠忠 邓 利

  [2005年高考作文试题评析]
   2005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试题异彩纷呈,打破了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局面。在16道作文题中,话题作文共9道,命题作文4道,材料作文3道。与往年相比,2005年全国和各省市作文题的主旋律都非常明确,强调思维的辩证品质,要求联系生活、联系人生,能闪现出人生的智慧,更加强调考生对人生的内在反思,对生活的理解和把握。在此,就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试题一一加以分析点评,希望能给同学们一些借鉴。
  
   一、全国卷:清一色的关系型话题
  
  今年高考三套全国卷考查的都是关系型话题作文,这一点正在情理之中。这是因为:一、《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卷评价・语文》“总体评价”中指出,2004年试题所提供的作文材料“体现了理性思考的要求,启发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主观能动性”;“命题建议”部分则提出“作文题,应继续采用话题作文的命题方式,在此基础上可以尝试其他的补充方式”。二、在各种类型的话题作文中,关系型话题因其适当增加了审题难度和写作的限制性,有利于减少宿构和套作等不良现象,又能有效地检测考生的认识水平和理性思维能力,因而深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三、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是稳中有变,因此,2005年全国卷延续“开放中有限制”的话题作文的模式,自然是再正常不过了。
  [试题再现](全国卷Ⅰ,冀、豫、晋、皖等地区用)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次,人们问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教授:“您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不料玻尔却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
  玻尔的回答确实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请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评析点拨] “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是一个题意相对显豁的关系型话题――“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间的关系,无非是说生活中不少事件、做法,表面看来“出人意料”,实际上又在“情理之中”。这个话题体现出一种生活的辩证法,讲述的其实是偶然中蕴涵着必然性这样一个哲学命题。
  怎样构思作文呢?
  可以先细读材料。材料中玻尔的回答,耐人寻味。创建第一流学派的原因,竟然是“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这确实不是一般人所能预料到的,但其中又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因为“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正表现了玻尔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谦虚的治学精神和博大的胸怀,以及与学生之间平等相处、坦诚相待的人际关系,而这些都是创建一流学派必备的条件。由此,可以推出一个观点――“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回答,往往揭示了成功的秘诀。
  进而可在脑海中搜寻相关的事例,比如很容易想到下面一则素材:有人曾问一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什么地方学到的东西是最重要的。学者说在幼儿园,因为他从那里学到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这位学者的回答自然出人意料,但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美好品德,为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又在情理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不像以往的材料作文那样,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只是引发考生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考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是“举一反三”的“一”。所以,作文时完全可以跳出材料,用偶然性与必然性对立统一的原理来剖析“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种种生活现象,文章的选材、立意,可以是关于文艺创作、体育比赛等各个领域的。部分能写杂文的考生,还可以运用反讽手法,针砭时弊,激浊扬清。当然,相比于议论文,本题更适合写成记叙文或小小说。选写记叙类的文章时,只要事情的结果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即可,不过要善于点题,在叙述的基础上要有点睛之笔,以免因表达过于含蓄而遭误判。
  [试题再现](全国卷Ⅱ ,黑、吉、桂等地区用)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工厂的角落里,几块形状各异的锈铁锭不甘寂寞地聊了起来。
  甲:我想成为机器人,现代化建设最需要我。
  乙:我愿意做成螺丝钉,很多地方都离不开我。
  丙:我看机器人和螺丝钉的价值可不同啊!
  丁:他们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
  生活中,每个人的位置可能不同,但各有其价值,请以“位置和价值”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评析点拨]写好话题作文,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吃透话题中的关键词;二是研读话题前的提示语。具体到本题,“价值”的意思无须多言,重在把握“位置”的含义。所谓“位置”,词典上的解释有二:一是“所在或所占的地方”;二是“地位、职位”。显然,“位置”在此应与发挥自身作用相关联的职位、岗位等进行联系。本题的提示语“生活中,每个人的位置可能不同,但各有其价值”,就把作文立意阐释得相当明白。它告诉我们,本题的常规立意是:不同的人,所处的职位有高低之别,岗位有显要与平常之分,但大家都可以创造自己的事业,做出一番成绩。当然,也可以转向立意,谈只有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才有助于自身价值的发挥;或者写处于同一位置,有人价值提升而有人价值终身不变甚至贬值;或者写古往今来不得其位者的愤懑;写生活中随“位”而安者的达观,等等。高水平的考生,还可以反向立意,把文旨确立为“位置不同,价值自然也有大有小”――不过,这样写需要较强的驾驭能力,一定要能自圆其说。
  [试题再现](全国卷Ⅲ ,川、陕、滇等地区用)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可以忘记的,有许多事情又是需要铭记的。请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评析点拨] 一道好的作文题,材料和话题之间应更多地构成拓展、激发关系,这样的作文题,可以帮助我们跳出惯性思维的框框。“忘记和铭记”正是这样一个话题。从材料看,甲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能淡忘别人对自己的伤害,牢记他人施与的恩德,他的“忘记和铭记”中体现出一种豁达,一种感恩。考场作文时,可以顺着材料的意蕴确定中心,构思成文。但是,“忘记伤害,铭记恩德”,材料已予以展示了,再这样写,显然缺乏个性化的思考,也就不属于最佳立意。其实,只要仔细地想一想――什么该“忘”,为什么要“忘”;什么不能“忘”,又为什么不能“忘”,本题立意的空间就很开阔了。
  [参考思路]一、不妨忘记已取得的成绩和荣耀,但理想和信念一定要铭记在心中。二、忘却烦恼,铭记幸福。三、摆脱痛苦,铭记教训。四、遗忘结果,牢记原因。五、有选择地忘却,才能不断前进。六、该忘的要忘记,这样才能走进新的天地;不该忘的要铭记,因为“历史是一个永远的存在”。判别该与不该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个人的进步与民族的发展。如果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忘记和铭记”之间除了构成互补关系(有的该忘、有的该记)外,还构成矛盾关系(该忘的忘不了,该记的却没记住;对于当下大多数人来说,忘得太多而记得太少)和交叉关系(忘记和铭记互相渗透,人生本就如此)。

  
  二、江西卷:一道平中见奇的好题
  
  [试题再现]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脸”是大家熟悉的字眼,其内涵是丰富的。平时我们常会想起与“脸”有关的情境,思考与“脸”有关的问题。
  请以“脸”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
  [评析点拨]高考作文命题,大致须顾及如下几点:(1)贴近生活实际,考生有话可说;(2)能引导学生作理性思考;(3)猜不着,尽可能不被指导复习的教师“押了宝”。今年江西卷的话题“脸”,基本做到了这三点,而且是一道令人眼前一亮的好题。这个题目具有很强的激发功能,可供发挥空间比较大。具体说来,脸在人体中是最富于表情,也最富有变化的部位,它是心情的风向标,是忠奸的鉴定仪,是生活的晴雨表。假如能抓住这种特点,写出对他人复杂性格的认识,将是一个较好的切入口。此外,考生可以联想到洗脸,引申出改正自己的缺点;可以想到人造美女的脸,联想到作假;可以想到面子和尊严,联系到道德和爱国等问题;还可以想到包装和门面,继而联想到内在质量与服务态度……可写的内容相当多,关键是如何精选角度,体现出一定的深度和新意。
  话题作文允许自选文体,对于“脸”这道题,写成小小说、杂文、寓言、演讲稿乃至求职信、病历报告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但如果写成单纯地介绍脸的说明文,困难就比较大,也很难得高分。
  
  三、湖南卷:强调“体验”,内涵丰富
  
  [试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从一个人的成长来看,先要学会走,然后才会跑。任谁都跑过――无论身体上的还是心灵上的,但跑的体验是不尽相同的。你或许有难忘的经历,或许有深切的感受,或许有独到的认识。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跑的体验”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评析点拨]《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的“表达与交流”部分指出,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教学建议”的“表达与交流”部分也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可见,《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参与和体验”,因为只有“参与生活”“体验人生”,才可能有真挚的“情感体验”和“感受与思考”。“跑的体验”这个话题,写作范围限定在“跑”,重心在于“体验”。什么是“跑”?话题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写作的注意点有哪些?要回答这一系列问题,你必须把握提示语中的三句话:(1)“从一个人的成长来看,先要学会走,然后才会跑”,暗示我们可以把“走”和“跑”对比着写。(2)“无论身体上的还是心灵上”的,“身体上”的“跑”很好理解,什么是“心灵上”的“跑”呢?需要深入地想一想。“心灵上”的“跑”主要指迎头赶超,指奋力拼搏,指快速超越。(3)“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这句话意味着文中应该有“我”,应着力表现只属于“我”个人的独有的体验。另外,本题文体上有限制,只能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相对而言,记叙文可能比议论文好写些。
  [参考思路]一、从实立意,由跑步带来了肢体上的痛苦,但同时收获到精神和意志上的成功切入话题。二、可以写在“跑”的过程中成功的体验,也可以写失败的体验,当然还可以写既有成功又有失败的体验。“成功的体验”可侧重于笨鸟先飞,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设置悬念,一波三折;“失败的体验”可写欲速则不达,凡事都要打好基础,要“先走好”,突出根基的重要性。三、按正常的逻辑,人应该先学会“走”,然后才能“跑”,但是很多时候生活要求我们从“跑”开始。“跑”是一种速度和力量,是一种质量和效率。无论是个人还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发展,从一开始就要以一种“跑”的姿态出现,时刻准备着爆发。四、还有一个角度可以阐述,就是不管外人如何评价是“走”好还是“跑”好,关键在于“体验”者自己,这就好比穿鞋,舒服与否全在于穿鞋者自身。
  
  四、山东卷:导向鲜明与美中不足
  
  [试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皇帝造屋,百工齐集。木工、石匠暗暗竞赛。一天,木工师傅求胜心切,重责小徒弟。徒弟为了泄愤,把师傅的木尺偷偷锉短了一分。结果,根据木尺做成的木柱都短了一分。而那些稀有木材是远方进贡来的,无法在当地补充,皇帝必然为此震怒。木工师傅知道自己死亡临头而大哭。这时,石匠想出了一个方法,他把承托木柱的石礅的平坦礅面改为微微隆起,补足了木柱短缺的部分。这样,不但宫室如期落成,木工全家得救,也改善了石礅设计,为中国建筑多增一分姿采。
  这则故事寓有中国人处世的哲理:别人的短处可以彰显我们的长处,我们的长处也可以“承托”别人的短处,这样彼此都有好处。推而广之,这是一种竞争中“双赢”的智慧,而这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
  请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评析点拨]山东卷作文题贴近主旋律,命题意图非常明显――重在引导考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双赢”之间的关系。我们通常认为,竞争就是不共戴天、你死我活,就是互相拆台、互挖墙角。在几乎每个人都会遭遇竞争对手的今天,是谋求“双赢”,还是走向“共亡”,值得每一位考生深入思考。话题为“双赢的智慧”,“双赢”在媒体上出现频率很高,尤其是经常出现于政界领袖、商界巨子的口中,中学生应该比较熟悉;“智慧”也是一个关键词,“双赢”和“智慧”的组合,意味着题意在于如何实现双赢,考生应重点思考获得双赢的技巧或艺术是什么(或者有哪些),而不能一味空谈双赢的价值与意义。只要明确了这一点,考生无论是写议论文,还是虚构一则故事来曲折地表现主题,一般都不会偏题。
  另外,材料中的“把师傅的木尺偷偷锉短了一分。结果,根据木尺做成的木柱都短了一分”,读来令人费解――木尺短一分,木柱怎么会也短一分呢?显然不合情理。这是本题的不足。
  
  五、浙江卷:感性体验和理性思辨兼重
  
  [试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唐诗曰:“一叶落知天下秋。”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叶飘零而知秋,一枝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
  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评析点拨] 命题人注意了扬长避短,既坚持人文素养不放,又考虑到坚持的具体方法。这道题的特点是:一、话题由名句引出,语言典雅、含蓄,具有很强的启发性。二、难度适中。试题既有诗意的描述,又有哲理的蕴蓄,需要较高的文化修养才能读懂,对部分考生来说,审题上有一定的难度,但“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这一提示语,恰到好处地降低了作文的难度。三、宽窄适度。题目圈定了一个写作范围,既让考生人人有话可说,又有利于拉开差距――生活阅历、文化背景、思维特点、审美情感不同的考生,所选的写作角度和题材内容必然大相径庭。“窥一斑而知全豹”,见微知著,从小现象、小事物看出背后隐藏的事物的全貌,这需要我们平时对生活多一点思考和穷追到底的精神。这个题目比较适合从议论或抒情的角度入手写一篇散文。

  [参考思路]构思本题,俗套是有的,比如写一篇议论文,把观点确定为“小中能见大”或“点,能折射出面”,然后结合“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谚语讲点道理,再引用“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作些分析。问题是这样写很难出彩。怎样另辟蹊径,不落俗套呢?聪明的考生自然会由“窥一斑而见全豹”“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所谓绝招,是用细节的功夫堆砌出来的”“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1%的错误会导致100%的失败”等引申开来,赋予话题足够的联想意义,从而反映自己对现实生活或社会热点问题的独特感悟。比如,写“一滴水可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个人的风范与修养,可以从他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中领略;见微知著,不经意的细节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写伟大乃处处注意点滴的积累,一个专注细节的个体,一个专注细节的民族,是值得尊重和敬畏的;写我们要从寻常小事入手,真正谦虚起来,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地提高国民素质;写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可以从细微处探究;写宇宙的奥秘,需要从细小处入手加以探索……这些立意,不仅需要感性的认识,也需要理性的思考,更需要突出的语言组织能力。
  
  六、广东卷:富于创新发挥的空间
  
  [试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表示怀念。它既可以是国家、民族对已有荣誉的回忆,对过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家庭和个人对往事对亲朋表示的怀念。纪念又不同于怀念,它不仅仅是内心情感的涌动,它还是思想与行动的结合。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纪念,节日庆典是纪念,树碑立传是纪念,种一棵树或写一篇文章也是纪念……形式或许不同,但意义同样真切。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请以“纪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评析点拨]“纪念”这个话题,既有一定的限制,又有很大的容量和创新发挥的余地。人生需要纪念的东西很多,2005年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连战和宋楚瑜先后访问大陆,结束了海峡两岸的冰封时代;5月9日,则是纪念欧洲战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考生构思本题时,应学会聚焦往事,把“纪念”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避免内容空洞。比如,从世界历史的角度,可以谈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所以“纪念”非常重要。你可以针对日本等国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现实,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能结合日本和德国在反省历史罪行上的不同态度,纪念中华民族抗战胜利60周年,思想意义就更为深刻。又如,从中国历史的角度,可以回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其中的荣耀给我们信心和启迪,坚定了我们开拓进取的信念;也可以反思日渐衰落的近代史,阐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表达“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题。再比如,从个人的角度,可以撷取生活中的一朵朵浪花,回忆亲朋故旧,回忆或幸福或痛苦的往事对你人生的影响。提示语中谈到“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纪念,节日庆典是纪念……”,这又启发我们可以从“纪念方式”的角度切入话题,而今年高考之后的端午节是屈原的忌日,生活中每个节日都在提醒我们过去曾经有过某个人、曾经发生过某件事。文体上也要做出合理的选择。一般而言,如果是从大处落笔,适合写成议论性的文章;写个人生活方面的内容,适合写成叙述性的文章。
  
  七、江苏卷:有创意也有难度
  
  [试题再现]我们常常用古人所说的“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来谈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写作固然如此,仔细想想,小到生活、学习,大到事业、人生,又何尝不该这样呢?
  请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①话题包括三个方面,也可以选取其中一个或两个方面展开。②自定立意。③自拟标题。④自选文体,但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
  [评析点拨]这是一道有关人生审美与思考的作文题,题目中的提示语,既对三个概念作了解说,又引导考生从“生活、学习”“事业、人生”等角度构思作文,把话题内涵和写作指向阐释得相当清楚:命题人是要求我们联系社会生活和自己的人生体验,阐述在起始阶段要迈好关键的第一步,在过程中要追求充实丰富,在收尾阶段要画上圆满的句号。
  作文时应注意:一、虽然题意直白,但仍须审题。比如,“凤头”不能理解为出身好、地位高,而是指打好基础,开好头,或者指具备一种不随波逐流的操守与争取脱颖而出的抱负;“猪肚”可理解为脚踏实地,开拓创新,或者是精神积累、事业发展、快乐感悟与多彩人生,等等;“豹尾”建立在“凤头”“猪肚”的基础之上,可以说是一种收获,或者是人生晚年的响亮与高贵。二、要善于化虚为实,化大为小。怎样化大为小呢?一是可以从话题中选取一个或两个方面切入进来,比如只谈人生要追求“豹尾”,保持晚节;做事情要善始善终,不能“虎头蛇尾”,以免功亏一篑。二是可以由“生活、学习”“事业、人生”这些大角度中精选小角度,只叙述具体的一件事,没有必要又是谈学习,又是讲创业,同时还论及为人处事。
  [参考思路]一、把“凤头、猪肚、豹尾”视为学习、人生或事业的三部曲,由此演绎成文。如果写议论文,不妨侧重某一阶段,简略涉及其他阶段。比如论证“凤头”的重要性,可以强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没有它就难得“猪肚”,也没有所谓的“豹尾”;又如论证“猪肚”更值得重视,可以阐明许多事情的宝贵之处并不是美好的结局,而在于过程中的探索与体验。也可以反向思考,论述即使缺少一个“凤头”,但仍可以追求“猪肚”和“豹尾”。如果写记叙文,可以对某位成功人士的一生进行扫描,表现其三个阶段的特点;也可以写某件事的成败,以此表明“凤头、猪肚、豹尾”缺一不可;还可以反过来,从批评的角度刻画一个无所作为的形象,描写他不思进取,虚度年华,一辈子与“凤头、猪肚、豹尾”无缘。二、对“凤头、猪肚、豹尾”进行界定,指出平凡的人生同样具有这样的风采;一切经历都是财富,即使你奋斗一生而没有显赫的成绩,同样可以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拥有相对完美的人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63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