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造船模式实践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关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孔祥臻 张 艳
【摘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教学体系,只有两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过程。《现代造船模式》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均比较强的课程,它既不同于一般的理论基础课,又不同于普通的专业课,对于初学者来讲,该课程的学习有很大的难度。本文针对加强理论教学、加强实践环节、加大实验设备及优化实验教学资源等方面提出教学改革设想,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掌握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与手段,以促进理论教学。
【关键词】现代造船模式 课程教学 实践教学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127-01
在机械类高等教育的课程中,现代造船模式已成为船舶与海洋专业中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特点是应用性强,为此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在学习船舶设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现代造船模式的设计方式、生产管理方式以及转换造船模式的转换。为从事现代造船的设计、应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因此,从教学方面来讲,必须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以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1 理论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进行理论教学时,尽可能结合工程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应用中的差距,做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相互协调发展。理论教学内容根据课程安排分别可以分为现代造船模式形成的技术基础知识,设计方式,生产管理方式,以及转换造船模型实践四大模块。
通过学习造船模式形成的基础知识,掌握现代造船模式的含义,成组技术的原理,完整理解现代造船模式的要点。学习造船模式的设计方式,主要是掌握船舶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阶段的划分方法,设计过程的协调方式以及现代造船的设计基础、设计体制等。学习现代造船模式的生产管理方法,了解现代造船的设计、生产和管理的相互关系,生产管理部门的管理体制,现代造船生产管理的目标模式,工程计划管理方式及区域管理方式等。在提出转换造船模型两年基本到位的实施过程中,提出的转换模型的对策。
2 实践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加强技术基础,绝非加大课程深度,而是一定要使其具有宽而新的内容体系,从而为学生的知识向横向和纵向发展起到多接口的作用,因此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和取舍教学内容时,除部分专业技术知识外,首先决不应该在知识点上求深,而是应在知识面上求宽、求新,注重理论的应用,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下功夫,要让学生认识到理论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学生通过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加深对该课程的难点内容的理解,注意并加大常规专业技术知识和现场操作技能训练在课程结构中的比重,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构建由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创新实验、前沿报告及科技创新实践等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验证知识、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学习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拓宽知识层面、展示最新造船技术,培养学生情报收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新的培养模式与教学内容体系要求,达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3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3.1 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完整的教材建设体系
课程开发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为主,课程设置选择实际工作中应用广泛的知识内容,配合实践教学环节,形成培养综合能力的课程体系,以突出一专多能的特点,同时注意教育对船厂发展的柔性,加大适应性、先进性。教学方法是由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决定的,因此我们把启发式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揭发事物内在联系,主动地掌握知识。有课堂讲授、现场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形式,以启发式教学贯穿始终。
3.2 全方位地采用多媒体教学,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远程教育的优势
计算机技术是现代制造技术迅速发展的基础;柔性制造技术是现代制造技术的主体;而成组技术是实现柔性制造的关键。随着课程建设的推进和学生人数的增加,本课程从理论教学到实验教学都采用了现代教学技术,灵活、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录像、动画、投影,使教学形式活泼生动,教学内容更为形象直观,更具表现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将传统方法所无法完全展示的内容以现代教学技术展示出来。
3.3 前沿报告
布置一个专题,让学生从不同媒体介质上搜集液压与气压传动最新知识,可以网络课程以外的最新科技动态,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掌握最新科技成果,加快知识更新
3.4 科技创新
依托实践教学基地,结合课程组老师的实际科研课题,组织学生团队,针对某些技术问题进行科技创新实践,这不仅使学生具有综合性的基础理论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科技创造技能,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
4 结论
通过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学生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自主的完成从设计、绘图、元件选型、组装、调试的全部过程。此举突破学生“死读书”的旧模式,使业务学习优、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优先得到继续深造的机会。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科技创新、基地社会实践和前沿报告等形式,具有综合性的基础理论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科技创造技能,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赵虹.谈造船模式的转换及其对专业教学改革的启示[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4).
[2] 朱汝敬.加入WTO后对我国船舶工业的影响及应对[J].船舶工程.2001,(4).
[3] 现代造船编委会.现代造船工程[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4] 张明华.精益造船模式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98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