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注学生兴趣,促进有效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盛伟

  内容摘要: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持久性的直接因素,更是创造性学习的必要条件。本文对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有效教学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关注 兴趣 有效教学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持久性的直接因素,更是创造性学习的必要条件。在数学教学中,实践证明:没有兴趣的课堂没有活力,没有活力的课堂难以激起学生心灵涟漪……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道出了兴趣与学习的关系。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有效教学呢?结合几年来的实际教学,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有效教学。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在《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一课中,我是这样引课的:“从家到学校的路上看到很多路标,根据路标找到学校,请问同学们找到学校位于家的哪个方位?”选择的素材贴近学生生活,主题明确。当学生掌握了用“有序数对法”来确定位置后,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一直用“有序数对”来代替学生的名字,学生的情绪在这种情境的暗示作用下被唤起,他们的情感也移入到了自己所感知的教学内容中。在感觉到亲切的同时,他们似乎觉得老师正在和我“玩”,在“玩”中学数学,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数学知识。从而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而有趣,逐渐把教学活动推向高潮。这样整个课堂气氛都活跃起来了。
  二、以教材内容为本,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有效教学。
  充分利用教材的思考,点出学习的重点,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好奇,形成先入为主,引发学生兴趣,我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看思考提示,使其产生兴趣、悬念、进入学习角色。利用数学课本中的插图,增强直观感,引发兴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教学中新教材配了不少的教具,提供了大量的立体图和平面图。利用这些模型和实物,让学生形成对几何体的直观认识,这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图画的兴趣较大,而教材中图文并茂,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让学生直观了解,有选择地分析、解释来增加学生了解知识兴趣。
  三、激情评价,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有效教学。
  评价是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我注意以正确观念为评价准绳,以激情鼓励和全面发展为最终评价目标。如教学“连加”,这是一节典型的计算课,如果只让学生一味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未免太枯燥,我就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做“投飞镖”游戏,靶子上有许多得分区域,学生连续投三次,根据投在靶子上的数看谁得的分高,进行表扬。教师让学生解决“连加”问题,有的学生利用估算算,有的用口算算,有的用笔算算。这样学生不但在活动中理解了连加的意义,而且还在具体活动情境中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算理,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算法,体现算法多样性。
  四、利用电教手段,提高兴趣,促进有效教学。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种,运用这一技术制作的课件图文并茂,具有信息量大、动态感强等传统教学技术无法具有的优点,特别适用有关几何图形知识的教学。而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上走进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时,我利用多媒体把事先拍摄好的各种各样的实物场景配上音乐展现在学生们的眼前,通过实际问题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加深学生的直观感受理解本质的东西,并以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预期的目的。
  五、通过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有效教学。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又为实际生活服务。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学生所学的数学贴近生活,学起来没有压力,学生会更有兴趣,更有信心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由实践而来的知识,丰富了学生的思维,使其能更好的寻找到解题途径和方法。因此,关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数学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就能悟出数学的真谛,学习数学就会轻松愉快,就会体会到“数学好玩”,学习数学就象“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使学生达到乐此不彼的至高思维境界。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度关注学习兴趣,启迪思维,培养智能,使学生在乐学之中学会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使兴趣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效锋主编 《教学艺术与实践》 沈阳出版社2003.5
  [2]卢家楣主编:《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教学实践应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年
  [3]吴增强主编:《现代学校心理辅导》,2000年12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16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