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读”放异彩,留住语文课质朴而永恒的美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袁兆娟

  [摘要]新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可见朗读教学不仅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手段。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让学生在灵动的课堂中性情得到陶冶,心灵受到滋润呢?
  [关键词]“读” 语文课 美丽
  一、呼唤生活――该出声时就出声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大包大揽,留给学生的读书时间就少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感受显然会大打折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进行有针对性的、有侧重点的指导,使学生真正回归到应有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课堂中真正地“动起来”“活起来”。如在教学《秋游》一课时,我积极引导:“哎呀,这些美丽的词语也藏了起来了。它们藏在了枫树的红叶中,藏在了凉爽的秋风中,藏在了蟋蟀的歌唱中,藏在了香甜的瓜果中。亲爱的同学们,请你们读读书,看看图,找一找这些词语藏在了哪儿啦?”这一段煽情的语言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不仅把识字与美丽的大自然结合起来,把学生带入到了有声有色的秋景中,而且让学生感受课文词句所描绘的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语感,积累了语言。在接下来的找词、读句、读儿歌的活动中,再配以画面、音乐营造氛围,于是他们充分打开了生活的积蓄,将已有的生活经验纷纷展示出来与抽象的词语融合。随着音乐的响起,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将学生带入想像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深刻体验到语言的音乐美与韵律感。让学生对文本抽象的语言有了全方位、立体式的感受,让阅读情趣盎然。
  二、渲染范读――润物做到细无声
  一位学生的妈妈曾告诉我说:“很喜欢以前上语文课时,老师深情款款的范读。”她的话让我恍然大悟,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教师若能在课前好好地进行朗读的研究,朗读好课文,把握好朗读的情感基调,上课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速度和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特别像《生命!生命!》这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表达出孩子们对和平的渴盼,对生命的珍惜!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己必须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三、自读感悟――此时无声胜有声
  中高年级,记叙文和说明文多了起来。相对来说,记叙文大都描写细腻,感情丰富,较为适合安排朗读任务,尤其是对一些优美语句、有丰富内涵的语句,需要重点读、反复读。比如《她是我的朋友》第五自然段“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这一段要把阮恒的矛盾心里读出来,反复练习、反复琢磨。利用对关键句的反复朗读作为理解课文思想感情的突破口。短短一句话,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出了自己的感悟,使得原本单调的朗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四、词语品味――越品越有声有色
  在阅读教学法中,突出语言文字训练是很必要的。老师不仅注意让学生反复读书,还重视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话能力。在教学《蚂蚁和蝈蝈》这课时,我的设计体现了随课文识字的意图,如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满头大汗”“自由自在”都是在精读课文的时候出示学习的。学生是越读越起劲,越读感悟越深了。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可见,在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重视并加强良好的朗读教学,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让无声的文字变为一句句动听的话语,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读”放异彩,留住语文课质朴而永恒的美丽。
  (作者单位:溧阳市新昌小学)
  编辑/张华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36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