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设情景 人人参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建立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是当前学校音乐教育研究中的重大课题,新课程改革出现了很多音乐教学模式,“意境――融合”教学模式,即通过研究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传承方式,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探索出的一种新的音乐教学模式。
  该模式的教学程序如下:情景――意境――体验――融合。主要特点是:教学活动从创设情景开始,然后,把学生逐步引入特定的意境。
  因为该模式是一种活动性的教学模式,因此,人人参与音乐活动是至关重要的。
  1. 参与的过程即是体验的过程。参与分为三种方式,第一种是运动觉参与,如律动、表演等;第二种是感官的参与,如聆听音乐、观看音乐表演;第三种是思维的参与,即想像和联想。
  2. 融合,即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将身心与音乐、与自然环境完全融为一体。当一个人在音乐活动中达到了忘我的地步,那他就与音乐、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了。在学校教育中,集体音乐活动中生成的“音乐场”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只要师生共同努力,人与自然的融合一定能够做到。
  “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是一种现代的教育理念。任何年龄段的学生都爱好做游戏,以游戏的方式开展音乐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从游戏的性质来分类,一般可分两类,一类是合作性的游戏,另一类是竞赛性的游戏,本模式倾向采用合作性的游戏。
   音乐活动自然包括创造性,这是由音乐艺术的特点所决定,在活动性的音乐教学中贯穿创造性的音乐活动有着极大的潜在的可能性,琴乐中的“打谱”方式,给我们提供了极佳的范例,对“打谱”方式的模仿,不能仅仅是形式上的“即兴发挥”,更是对这种文化传承方式的模仿,以及古人“轻形重意”、“得意忘形”的审美观念的继承。教学活动以人文主题作为统领,活动内容包括表演、创造、鉴赏等。教学活动可以从任意的地方切入和结束。
   下面即是一个运用“意境――融合”教学模式设计的一个实验性教学的课例,以人音版教材《音乐》17册第五单元“月光”的部分材料作为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通过《春江花月夜》的教学,引导学生体验静谧的意境和朦胧夜色美?熏以及借月寄情的浪漫情怀。
   教学重点:
   体验音乐所表现的诗情画意,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这种意境,渐渐地与大自然融合。
  课堂教学结构:
   1. 创设情景――引入教学主题。
   2. 主题呈示――听音乐,体验音乐的静谧美。
   3. 主题衍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音乐的意境。
   4. 主题升华――融入大自然。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
  校园无名湖畔,一轮明月正冉冉升起,师生围绕一堆篝火呈圆形围坐在一起。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大自然里上一节音乐课,课题写在天上,请同学们抬头仰望天空,同学们知道了今天的课题了吗?对,就是“月”。今晚月明星稀,在这宁静的月夜,我们还缺少点什么?对,音乐。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中国传统乐曲,琵琶独奏:《春江花月夜》。
   2. 体验:(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法)
   教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首乐曲给了你什么感觉?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不给标准答案。)
   3. 创造:即兴创作活动(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
   教师:同学们,这首乐曲共有十段音乐,每段都是用音乐描写的一幅风景画,乐曲每段的最后一句都是相同的。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即兴创造表现“月”的音乐:请同学们根据“月”这个主题,即兴地唱或奏出三个乐句,第四个乐句用本乐曲每段最后相同的乐句结束。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组,分组集体创作,然后交流。教师多鼓励,不评比,最后告诉同学们“换头合尾”是具有中国特点的一种音乐创作手法。
   ?穴教学方法――即兴表演教学法?雪
   教师:同学们,“月”是一个诗意的话题,本乐曲的题目,是根据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诗意而改为现名的。此时此刻,你是否也已诗兴大发呢?下面让我们围绕“月”这个主题用诗歌、舞蹈来表现“月”好吗?
   让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组,以配乐诗朗诵、唱歌、跳舞等活动形式即兴表演。
   4. 融入大自然
   在《春江花月夜》的乐曲声中,学生们忘情地自由表演,有的举起小火把,有的奏乐器,有的歌唱,有的跳舞,有的吟诗。
   (因篇幅原因,此教案为片断、简案)
   本教学模式是在活动中进行的,它也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创造性的运用。一般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情景式、讨论式、游戏式、表演式等。
  能体现中国特色的音乐教学模式还很多,但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运用,还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实验、探索和总结。
  
  范晓君广东肇庆学院音乐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56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