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音乐学习个性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注重个性发展”的基本理念中提出:“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在《标准》的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由于对这一理念理解不透或理解不够全面,在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音乐学习个性和他们在不同年龄阶段音乐学习个性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来探讨影响我国中小学生音乐学习个性的因素问题,并思考如何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这将有利于广大音乐教师因势利导地正确实施音乐课程教学,进一步完善音乐教育体制。
影响学生音乐学习个性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因素是年龄和环境,下面将就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年龄对学生音乐学习个性的影响
(一)小学生音乐学习的个性
1 小学中、低年级――音乐审美的“写实、具象”阶段
按照我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和林崇德教授的观点,这个时期是儿童的表象或形象思维的初步形成和发展时期。他们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根据表象进行不自觉地分类,在他们头脑中形成的是某一类事物共同的具象特征,而不是某一具体事物的个别特征。他们在欣赏音乐时,也会不自觉地依据所表现事物的具象特征将作品进行分类,而不是依据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法、情感、风格等艺术因素进行分类。因而,这只是一般性的评价,而不是艺术性的评价。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如果让儿童欣赏一首音乐作品,美与不美,喜爱与否,并不取决于音乐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在他们看来,这首作品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出他们所感知到的现实世界,这就是他们的评价标准。正因如此,音乐教师应该扩大他们听赏音乐的范围,选择那些充满童趣的、反映他们生活的,或是表现小动物和植物的,轻松活泼、调皮嬉戏的儿童歌谣等符合他们此时心理年龄特征的音乐作品进行教学,并增加这一系列音乐作品的相关知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他们音乐欣赏的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个性。
这个时期,儿童审美感知的“写实主义”特征和富于想象的潜质是同时存在的。
2 小学高年级――“写实主义”的衰退期和音乐个性的形成期
小学高年级儿童逐渐从“写实”的固态思维中摆脱出来,开始关注起艺术形式的其他方面。如果说“写实”是小学中低年级儿童一定程度上的共性的话,那么到高年级,儿童的审美个性逐步清晰起来,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审美偏爱,能够接纳的审美形态的范围开始扩大,除优美形态外,已经能够接纳其他审美形态,如丑感形态、悲剧形态、喜剧形态等等。
音乐教师应该关注他们在音乐个性成长中的这些特点。尊重他们的审美独立性,给他们以足够的生活和学习空间,开阔他们的艺术视野,广泛接触各个时期、各个民族、各个地域和各种风格的音乐作品,以帮助他们形成积极、乐观和健康的音乐个性。
(二)中学生音乐学习的个性
1 初中阶段――音乐审美个性的初步发展期
初中阶段是音乐审美个性的初步发展期。在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初中生对艺术特征的敏感性明显提高。他们对音乐训练课程表现出一定的开放度和感受性,作为音乐教师应该敏感地把握这一培养音乐学习个性的最佳时期,尊重其对音乐风格和音乐作品的偏爱倾向,正确引导他们在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表现出自己的独特个性。例如,有的学生喜欢用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情绪、情感的理解,有的学生擅长用即兴的舞蹈动作来诠释音乐,也有的学生可能选择用色彩和线条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这都应该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表扬。当然,这一时期的学生看待音乐现象和风格还很不全面、很不深刻,音乐兴趣很不稳定,所以这一时期系统的、正确的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个性的初步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高中阶段――音乐审美个性的发展和相对成熟期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生理上已经达到了成熟,心理上也已基本成熟。他们在初中知识积累和智力发展的基础上,有了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这一切能对音乐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他们将比初中时期更喜爱音乐欣赏课,并运用自己获得的知识去影响自己的感知能力。对高中生的审美心理发展而言,音乐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欣赏、表演、创作等教学领域,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音乐审美经验,建立起多元音乐文化价值观,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和表演才能,在音乐学习中体现和发展他们的个性。例如,鼓励和引导他们将自己收集、整理的音乐知识和音乐作品到课堂上进行交流学习;培养学生自己组织课堂教学,让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和学习方法。
二、环境对音乐学习个性的影响
皮亚杰说过:环境在少儿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发展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作为客观的环境引导,决定少儿的发展。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同样会体现出环境对音乐学习的个性倾向的影响。
影响音乐学习个性的环境因素体现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个方面。限于篇幅,本文主要就学校环境对音乐学习个性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
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对学生音乐学习个性的影响起着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第一,学校的音乐教学内容是经过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的;第二,学校的音乐教师是经过系统学习、严格培养的专业音乐教育者:第三,学校音乐教育可以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和音乐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音乐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音乐个性潜质,促使遗传因素向着最优化的方向发展;第四,学校可以有效地组织和利用家庭、社会环境中的各种有利因素,调节和剔除家庭、社会环境中的不利因素,为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个性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具体来说,学校环境对学生音乐学习个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课堂音乐教学
课堂音乐教学主要是通过音乐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来对学生进行培养。通过系统的、有计划的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感情,使他们关心音乐、热爱音乐,构建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和音乐审美心理,树立起正确的音乐理想,养成良好的音乐个性。
单一的音乐教学内容和音乐教学形式,是不可能完成学校审美教育任务的。学校应当营造一个审美对象多元化、审美趣味多元化和审美方式多元化的音乐环境。
1 提倡并创造条件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诠释音乐、表现音乐,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学习兴趣、学习个性参与各种音乐学习和实践活动。
2 把思想健康,具有艺术性的流行歌曲引入课堂。流行歌曲具有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贴近生活等特点,是青少年喜欢的音乐种类。根据“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教育理念,把思想健康,具有艺术性的流行歌曲引入课堂,是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
3 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要从审美的角度和生理的角度,让他们知道流行音乐中什么是好的,是适合他们的;什么是不好的,是不适合他们的,甚至是有害于他们身心健康的。
4 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学习民族音乐和高雅音乐,引导他们体会其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例如,把《不想长大》等运用高雅音乐和民族音乐素材创作的流行歌曲进行分析,使学生熟悉、了解高雅音乐和民族音乐,并对其产生感情和学习的兴趣。
(二)课外音乐活动
多形式、多渠道进行音乐教育。学校在课外进行的音乐兴趣小组、歌咏比赛、音乐会、乐队、合唱队、舞蹈队等一系列活动,是巩固音乐课堂教学,拓宽音乐教育空间的有效途径。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擅长和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类型。离开了课堂的约束,学生可以更加充分、自信地参与各种活动,大胆地展示自己。因此,音乐课外活动更能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为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施展自己的音乐才能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同时也为学生彰显各自的个性魅力创造了最佳的环境。
(三)校园背景音乐
不仅要让孩子们在课堂里能欣赏经典的音乐,而且还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在课后也能听到高雅的音乐。学校在课间休息、课外活动时间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播放各种各样的音乐,利用校园黑板报、宣传橱窗、校园影视等形式多渠道进行音乐教育,营造良好的音乐教育氛围。这些音乐不但可以使学生得到休息和放松,而且是在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他们进行音乐教育,影响着学生的音乐学习个性。
总之,影响学生音乐学习个性心理倾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通过对音乐学习主体个性心理的探究,能使广大音乐教师更加有目的性、针对性地进行音乐课程教学,培养学生们树立起健康、积极、正确的音乐学习个性心理。
袁 媛 湖南省大众传媒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60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