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实践中探索音乐教育之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多年的课程改革实践证明,任何形式的课改都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上;任何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都是要让学生在自主愉快的学习中促进个性的发展和完善。我区广大音乐教师通过深入探索和实践,在课堂教学上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与各位同仁分享。
  
  抓好音乐教材培训,构建个案研究方式
  
  2002年,作为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我带领本区音乐骨干教师,参加了在合肥召开的培训会,首次培训给我们的教育理念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也使我们认识到,抓好实验教材培训与辅导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因此教研活动的生命在课堂。传统的教学研究更多的是开展教学观摩活动,由于观摩课常常是排练多次的,因此很难看到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学生真实的主体参与和教师灵活的教学机智。针对此问题,我们将个案研究方式引入教研活动中,具体做法是:成立了区音乐中心教研组,到各校随机听课,然后组织执教者和听课教师进行实质性的、面对面的交流,提炼共性问题进行研讨,真正互动起来。就整堂课或某个环节、某种方法,先由执教者自评,谈自己是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是如何实施教学内容、如何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等。然后由听课教师谈看课后的感受,达到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科研兴教,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不只是别人研究成果的消费者,更应是问题研究的参与者,工作的反思者,实践知识的创造者。要实现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到学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转换,教师本身就必须是一位积极的、有效的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这既是时代赋予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作为学生促进者的前提条件。几年来,我区音乐中心教研组带领教师在深入参与课程改革的同时,积极参与了多项课题研究。
  2004年5月,我区被省教育厅立项批准并确定为阜阳市唯一一个“安徽省实验性、示范性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省级科研课题《关于学习型学科组建设的方法和模式的探索》已结题;省级科研课题《农村中小学利用远程教育工程拓展音乐教育资源的研究》已开题。
  为了更好地开展音乐教学,需要教师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发相应的乡土教材以补充到教学中去。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也是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过程。
  
  
  坚持送教下乡,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我们区在开展城区音乐课程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又把眼光放到音乐教育薄弱的农村中小学,我们进行城区学校与乡镇中心校结成一对一联谊学校。实践使我感到,当我们为孩子们传授知识的同时,孩子们也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课。是孩子们那纯真的笑脸、质朴的语言、渴求的目光、课上令人意想不到的精彩发言与课堂表现,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一个真正的“心灵拓荒者”,他们让我们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每年两次的送教下乡,也许并不能很快改变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在缩小城乡教育差别、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均衡方面,一定能取得积极而显著的成效。
  
  立足课堂教学,音乐课改初见成效
  
  音乐课程改革促进了教师课堂角色的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和效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1,动手动脑,体验音乐。如,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有一个“爸爸和妈妈一起去散步”的节奏游戏,王老师就打破常规,自编教材,创设情境,融入教材。她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各自模仿爷爷、爸爸、儿子的走路,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他们走路的不同节奏。
  在这基础上,再进一步让学生继续发挥想象,模仿动物的叫声,进而进行总结。
  这样就巩固练习了各种时值的节奏型,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创编故事情节。
  这种把生活的场景融入音乐学习中的方式,别有一番情趣,学生兴趣盎然,教学事半功倍,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2,对于基本乐理的讲解,我们的老师也别出心裁,不作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童话故事串接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基础上,很快地掌握了七个基本音符的高低走向。她先让学生说出七人小矮人的名字,然后说“七个小矮人还有一个名字,你们知道吗?”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告诉他们是“1、2、3、4、5、6、7”这七个基本音符。整堂课轻松自然、愉快活泼、有趣有效。
  几年来,课堂实践锻炼成就了一批业务上的骨干教师,如:2005年尚琰老师、王珊老师在安徽省第四届音乐课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2006年许静老师、李红梅老师获安徽省第四届音乐学科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孙晓梅老师获省二等奖;2007年戴鹏波老师获安徽省第五届音乐学科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2008年李燕老师在安徽省第五届音乐课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王瑛老师、王珊老师获省二等奖;2008年张黎老师、张玲老师分获省、市级教坛新星称号等等。同时,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壮大,又为我区音乐教学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力量。
  
  注重个性发展,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2008年4月,我区组织了以“迎奥运、促和谐”为主题的中小学生大型校园集体舞展演活动;在2008年4月开展的以“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为主题的中小学生中华经典诵读展演活动中,我区北城小学的《采桑子》被市选送到省教育厅参加比赛获一等奖,我区获省级“优秀组织奖”;在2008年5月开展的以“为我们的今天喝彩”为主题的中小学生合唱音乐活动中,我区获市级“优秀组织奖”;12月30日纺织学校组织了“大手牵小手,我们动起来”的大型舞蹈韵律活动,我们本着“生活即课堂”的理念,以韵律活动为主线,搜集选取了一些适合孩子的优秀民族民间音乐、西方古典音乐以及现代通俗音乐作品,经过改编后进入课堂;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的文件精神,我区开展了第二届中小学生以“阳光下成长”为主题的音乐展演活动。展演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声乐、器乐、舞蹈、戏剧、曲艺、课本剧、校园剧的演出,又有工艺、美术、书法、摄影展览,涌现出不少内容形式极具地方特色的音乐类节目,其中有不少节目在省比赛中获奖。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对课堂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课改实践中,我们体味过孜孜探索的艰辛与苦涩,也收获了喜悦与欣慰。课程改革的路没有尽头,教学创新的明天会更好。在今后的教学教研实践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孜孜以求,努力探索富有特色的音乐教育之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61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