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标理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蔡润岐

  《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获取知识、收集信息。将得到的知识、信息进行整理、加工、组合,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一种过程。这种内化过程,需要受教育者主动完成。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
  
  一、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迁移。引发兴趣
  
  《数学课堂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引发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认知搭建桥梁。例如:用“一张纸对折20次能否比珠穆朗玛峰高”引入对数的概念;利用“三人排成一排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引入排列的概念;用“体育彩票中特等奖的可能性”引入概率知识;木工师傅弹墨线的方法,实际应用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数学知识;自行车架、房屋支架、钻机铁架的骨架中,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实践证明:脱离实际的教学。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学生身边的事物割裂开来,不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相反,结合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学生会感到亲切、生动、真实、易于接受。同时,能使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这样教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有效地促进知识的迁移。
    二、加强自身体验。突破教学难点。内化知识
  
  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禁锢实在太多。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经历”“体验”“探索”认识数学,解决数学问题,形成经验,从而使各种能力得到发展。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旨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节课,无论教科书写得多么清晰,教师讲得多么明白、透彻,要理解教学内容,最终还得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体验、感悟才能完成。
  
  三、坚持语言表达,促进思维发展,开发智力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做到言之有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言和思维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语言掌握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因而,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会做”,还要关注学生是否“会说”。
  在体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把研究的定义、性质、法则、概念等有层次地用简练的数学语言确切地表达出来。这样,通过语言的锤炼可达到思维的严密。新概念的引入是对已有概念的继承、发展和完善。有些概念由于其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等原因,很难一步到位,需要分成若干个层次,逐步加深提高。如三角函数的定义,经历了以下三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1)用直角三角形边长的比刻画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2)用点的坐标表示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由此概念衍生出:①三角函数的值在各个象限的符号;②三角函数线;③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④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⑤三解函数的诱导公式等。可见,三角函数的定义在三角函数教学中可谓重中之重,是整个三角部分的基石,它贯穿于与三角有关的各部分内容并起着关键作用。“磨刀不误砍柴工”,重视概念教学,挖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当语言描述准确时,思维也就严密了。
  实际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多鼓励、多诱导、切忌剥夺不完善表达学生发言的权利,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动口。实践证明:坚持要求学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有利于运用语言进行思维活动,有利于正确理解科学的概念与原理,从而使学生智力得到锻炼。
  总之,教育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它需要我们认真地去探索和研究,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用全新的理念武装自己,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正确地引导学习过程,既当好学导者,又当好导学者,使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发展个性品质,增长智慧和才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64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