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强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俊辉

  在我国“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中,美育已经贯穿到整个教育因素之中,甚至出现了“使德育、智育、体育升华为伦理美育、智力美育、人体美育”的主张。这种主张基本上反映了当代科学和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高度文明发展的时代对教育提出的特殊要求。同时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美育离不开具体的内容和形式。在小学教育中,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内容和主要途径。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如德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及各种庆祝、纪念活动等,里面都存在艺术教育的因素,可以说艺术因素无时不在、无时不有,关键在于如何潜心地发现它,有效地利用它。
  一、通过课堂教学进行艺术教育
  无论是艺术作品的创作还是欣赏都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而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主要依靠学科课堂教学。如音乐艺术是视听艺术,小学音乐课需要训练视唱能力、识谱能力、演唱能力、演奏能力等。遵循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的审美心理过程,在教学演唱过程中,要求学生细细体会歌曲是欢快的还是雄壮的,怎样唱美、怎样唱甜等,引导学生通过演唱再现歌曲的意境,加深对歌曲艺术美的理解。
  二、通过课外活动进行艺术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了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但课堂教学毕竟是群体的统一学习活动,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有的在课堂内学习的知识需要到课外去巩固和提高,还有的学生课堂学习的不能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要到课外活动去得到充分地发挥。遵循大面积普及与个别提高相结合的原则,选拔在具备艺术特长的学生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开展学科不同、门类不同的课外艺术活动,为学生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比如文艺汇演时要求每个班都要拿出节目,经过学校评选后,择优展演。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节目,尤其是师生同台演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在台上演唱时,台下的学生有的打拍子、有的轻唱合声,台上台下融为一体,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从艺术教育和思想教育的目的出发,在以班级为单位征集作品的基础上,经过层层筛选,择优在校内展出,参展的美术作品有自由想象画、布贴画、版画及水墨画等,学生普遍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学校里的绘画创作活动已蔚然成风。
  学校的板报、班报的创办过程也是学校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班报的设计美观大方、新颖别致,板报的报头设计装饰性极强。每年的新年联欢会,学生都会把教室打扮得五彩缤纷,具有浓厚的喜庆色彩。在这些活动中,都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艺术实践活动,既培养了自身的审美观点,同时也锻炼了艺术创造的能力。
  三、通过社会活动进行艺术教育
  社会是一个大学校,也是学生发展的最终舞台,任何教育都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为了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舞台,我们成立了校舞蹈队,把艺术教育同社会活动相结合。小演员们每年都参加县里的春节联欢晚会,他们优美的舞姿、饱满的情绪,在给别人带来欢乐的同时,自己的艺术表演力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艺术教育不仅体现在艺术形式的表现上,更主要的还在于艺术形式的欣赏上。学校每年都会举办书画作品、手工艺作品的展览,并组织全校学生参观,由此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为广大少年儿童走向多姿多彩的人生之路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辽宁省彰武县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71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