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商洛花鼓艺术特征审美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清朝初期,湖北省的移民进入了陕西省商洛地区,给当地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秦文化体系与楚文化体系交织在一起,给商洛花鼓戏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演绎出不同的风格。人们在欣赏商洛花鼓戏之中,感受到了戏曲中蕴含的精神内涵,得到了美的享受,思想得到了升化。本文先对商洛花鼓戏曲的发展历史作了简短的介绍,然后对商洛花鼓艺术特征审美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商洛;花鼓戏;审美;艺术结构
  【中图分类号】J617.5                          【文献标识码】A
  商洛花鼓戏一直在陕西省商洛市广为流传,它是商洛地区独具特色的一种地方小戏。清朝时代,随着外省移民的到来,商洛花鼓戏与外来戏曲文化长时间的交流与融合,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给观众带来了更多的审美价值,人们在欣赏商洛花鼓戏之中,感受到了戏曲中蕴含的精神内涵,得到了美的享受,思想得到了升化。鉴于商洛花鼓戏在商洛乃至全国地区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所以,笔者对商洛花鼓戏曲的艺术特征审美进行分析。
  一、商洛花鼓戲历史简介
  商洛花鼓戏的前身为商洛民歌,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诗经》。秦朝时期,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术的《采芝歌》传诵了两千多年。到了明朝时代,商洛花鼓戏初具规模,处于前戏曲发展阶段。清朝初期,湖北省的移民进入了陕西省商洛地区,给当地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秦文化体系与楚文化体系交织在一起,为商洛花鼓戏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演绎出不同的风格。明清时期,商洛花鼓戏形成了三种不同的风格戏曲:八岔戏、小调戏和筒子戏。这三种风格的戏曲“各自为政”,演唱时具有各自的特点,没有形成融会贯通的关系。八岔戏原先使用六、七支小调来演唱,湖北移民加入之后,郧阳调融入其中,形成了八岔戏,歌唱内容多为劳动人民生活中的轶闻趣事。八岔戏使用无弦管伴奏的清板式打击乐,演唱时一人唱众人帮腔,其唱腔包括很多曲调,表现力极强,人物形象非常鲜明,极富审美特征。
  二、商洛花鼓艺术特征审美
  (一)舞台布置的审美
  (1)舞台灯光的审美。舞台灯光是商洛花鼓戏演出空间构成的重要部分,舞台灯光设计到位,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体验商洛花鼓戏的动作美、神态美等。在现代化灯光技术手段的帮助下,光色可以随时变化,以风、雨、云、水、闪电等显示戏剧内容的环境变化,让观众感受更的艺术美。在剧情变化要求下,灯光使用的角度、颜色、亮度等都可以随时调整,聚焦在演唱者一人的身上,观众能够具体感受演唱者的言行、表情变化等,深入其境,与之共鸣,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2)舞台布景的审美。商洛花鼓戏的传统演出基本上不用舞台布景,像说评书一样,在舞台上摆放一张桌子,放一些演出使用的小道具,这样的舞台布景单调,无法给观众提供美的享受。随着形势的发展,观众对舞台布景的要求越来越高,商洛花鼓戏曲顺应观众的要求,在舞台布景上充分发挥色彩的符号作用,切合剧目的需要,布置相应的色彩。同时,注意空间与时间布景的设计,以一种可变的、流动的空间,深化商洛花鼓戏的内涵,观众能够感受戏曲内容在时间上的变化,突出演出总体上完整统一的美的效果。另外,还注重舞台布景的节奏之美,严格和自由的节奏错落有致,以灵活的表现手法把舞台演出的节奏美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二)演出道具使用艺术的审美
  商洛花鼓戏曲演出时使用的道具分为传统道具和现代化的道具。笔者在本文主要分析传统道具给观众带来的美的感受。商洛花鼓戏在演唱时,帮腔所采用的道具通常是锣鼓和弦索,锣鼓帮腔主要使用在武戏上,弦索帮腔主要使用在文戏上。八岔戏和小调戏剧目演唱时采用锣鼓帮腔,筒子戏演唱时采用弦索帮腔。锣鼓帮腔时形式多样,观众从中更能感受到商洛花鼓戏的演唱美、动作美和身段美。锣鼓根据帮腔对象和时间段的不同,分为起板锣鼓、帮腔锣鼓和身段锣鼓三种,不同的锣鼓点子有不同的名称。起板锣鼓由长起板头、短起板头、单纽丝、双纽线组成,在商洛花鼓戏开唱前使用,可以渲染气氛,提起观众的兴趣,给观众增添美的感受。帮腔锣鼓由八板、二还板、还魂板以及滚板组成,帮腔锣鼓在阳八岔和阴八岔中使用时作用不一样,在阳八岔中使用时,起到有效的帮腔作用,使观众感受到演唱者腔调的优美。在阴八岔中使用时,帮助观众在缓慢的节奏中享受演唱旋律之美。身段锣鼓由花鼓点、闹元宵、耍狮子、小块板、慢留和紧留组成,身段锣鼓使用时,配合演唱者身体的腾起、扭转,手势的摇摆等动作,为其助势,使观众在优美的旋律中感受商洛花鼓戏的美感。
  (三)唱腔形式的审美
  商洛花鼓戏曲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唱腔上,完善的唱腔技法使观众有一种“绕梁三日”的感觉,唱腔艺术是商洛花鼓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商洛花鼓戏唱腔的艺术美的享受可以从独唱、对唱、合唱以及真假声四个方面去体验。(1)独唱。商洛花鼓戏起初的表现形式是独唱,在其萌芽时期,就像唱山歌一样,由一人领唱,众人合唱帮腔,这种演唱形式一直没有改变,沿用至今。戏文的内容大多数通过独唱表现主人公的身世,描述事情发生的环境,交待事情发生的起因、发展、高潮以及结果等,人物的形象也可能通过独唱表现出来。(2)对唱。时明清时期,商洛花鼓戏曲演唱由于受到湖北花鼓戏曲的影响,改变了独唱的单一方式,增加了对唱的表演形式,演唱者由一人增添至二人或者三人。可以清唱,也可以使用乐器伴奏,以人们的日常琐事为演唱内容,思想健康,情感细腻丰富。(3)合唱。受西方舞台戏剧艺术的影响,商洛花鼓戏曲在演唱时采用了合唱的演唱形式,把传统隐藏在幕后的帮腔演唱形式提到了台前,不再沿用一人独唱、众人帮腔的演唱形式,观众在气势磅礴下能够真实地感受到演唱的气势和旋律的美感。(4)真假声的应用。唱声的美妙能够给观众带来听觉上美的感受,商洛花鼓戏曲的演唱非常重视嗓音的运用技巧,真假声的配合为商洛花鼓戏曲的演唱增添了无穷的艺术魅力。在商洛花鼓戏曲三种风格中,八岔戏和小调戏通常取材于商洛民间曲调,富有当地生活气息,所以,在演唱时不用假声,而是用大本嗓演唱,能够引领观众感受商洛当地唱声的美。大筒子戏属于板腔体类型的戏曲,唱腔形式多样,剧情中主人公的情感丰富,情绪变化大,如果采用单一的真声演唱,无法适应剧情的变化,所以只能真假声配合,时而真声,时而假声,观众才能从唱词和唱腔中感受主人公内心的高兴、愤怒、苦恼、恐惧、生气等情感世界,从而感受商洛花鼓戏曲的演唱美和内容美。   (四)音乐旋律的审美
  商洛花鼓戏曲不仅是戏剧艺术,而且是音乐艺术。在其演出过程中,歌声的演唱自始至终贯穿,演唱中,音乐的旋律美一直“陪伴左右”,美化歌词,使观众在欣赏音乐优美的旋律时,感受歌词中蕴含的正能量美、价值美。商洛花鼓戏曲的旋律最初吸收了当地民歌与山歌的旋律,地方音乐色彩浓厚,具有较强的粗犷美、朴实美和豪爽美,湖北花鼓戏融入其中之后,商洛花鼓戏兼有了南方音乐旋律的柔和美、细腻美和婉转美。观众在现场听曲时,音乐的旋律美时而像母亲的温声细语,温暖亲切,如涓涓细水一般,流入观众的心田,扣人心弦,浮想联翩;时而像滚烫的水一样沸腾,激起观众心中的热情,热血沸腾,拥有满满的正能量;时而低回婉转,催人泪下,撩起人们的伤心之事。
  (五)语言使用的审美
  商洛花鼓戏曲语言的使用是戏剧艺术家的基本功底之一,商洛花鼓戏曲虽然已推广到了全国,甚至走出国门,进入全球文化领域。但是,在歌唱语言的使用上,在淡化和克服方言的不利影响下,普通话与地方语言综合使用,字字响亮、字字清楚,用方音来点缀演唱,增强语言使用特色的效果,使观众在听觉上感受地方语言的美妙,例如,在商洛花鼓戏曲演唱时,“是”和“我”发音时不使用普通话,而是使用陕西的發音“si”和“nge”来点缀,增强语言特色的效果。另外,在唱词时加入“啊、哎、咦儿哟、呀伊哟、哎咳哟”等一些虚词语言,使得商洛花鼓戏曲的语言柔而不硬,具有独特的语言使用效果。
  (六)舞蹈动作的审美
  商洛花鼓戏曲的美不仅仅是通过上述几个方面呈现出来,其舞蹈动作的审美也是其特色之一。演出者的手势、舞蹈动作的扭摆都具有美的效果,他们娴熟的身段语言给观众们传递着某种信息,使观众浮想联翩,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商洛花鼓戏曲的本身之美。例如,根据贾平凹小说《天狗》改编而成的现代商洛花鼓戏曲《月亮河》在舞蹈编排上独具匠心,设计了三段不同的花鼓舞贯穿于整个剧目,极强的舞台表现力把戏曲的主题思想表现到了极致,将月儿的重情重义与当代社会一夜情等社会现象形成鲜明对比,使主题更加突出。戏曲一开始,一段群舞的动作设计非常优美,一开场就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中间的三段舞蹈分别是天狗不忍离别的舞蹈、月儿和天狗的双人舞以及结尾舞蹈,这三段舞蹈是《月亮河》花鼓戏的亮点,观众在欣赏该舞蹈时不但能够感受到商洛花鼓戏曲的旋律美,同时还感受到了正能量的价值观。
  三、结语
  商洛花鼓戏曲融入了我国南方、北方地方戏种的精华,具有较强的粗犷美、朴实美、豪爽美、柔和美、细腻美和婉转美,人们在欣赏其优美的舞姿和圆润的歌喉时,不但能够从中感受到美的事物,同时还能从中进行逻辑思考,获得正能量的教育,有助于个人的健康成长。所以,研究商洛花鼓戏曲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切实保护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使民族文化资源能够被大家共享,发挥其对广大群众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世鹏.新时期商洛花鼓戏保护问题的几点思考[J]. 音乐天地,2013(12):57-61.
  [2]韩鲁华,韩云.地域文化与作家审美个性及风格——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文学创作比较论之一[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2):29-36.
  [3]李世鹏.商洛花鼓戏音乐审美特征及其多元文化价值[J].音乐天地,2007(9):34-36.
  [4]高雅.海安花鼓中舞蹈元素的调查与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01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