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四要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动力,它能促使学生兴致盎然地去学习,并且得到很大满足。研究证明,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其求知欲不会减弱或消失,而求知欲的满足反过来又会丰富和深化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与更高层的认识水平相适应的新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也说过:“成功的真止秘诀是兴趣。”可见,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都起着巨大的作用。
那么在简单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教材内容,针对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灵活巧妙地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了“以乐激趣,以趣激学”的目的。
1 激趣导入,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规律在课堂教学上也一样适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的课堂讲解十分精彩,可是忽略了课前的导人谈话。上课往往只是习惯性地“起立”“请坐”“请翻开课本第x页,今天我们学习第Y课”。这样的导入语,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角度看,他们学习的最初动机与目的,只是为了获得自身的欢悦体验和被认可的成就感,极少能意识到学习与学问、知识的联系,也就足说,小学生的学习只是为了自身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好奇心强的特点,适当地改变课前的导人谈话内容和方法,利用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导入新课,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新课的导入方式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还可以适当地运用“故事导入法”“疑问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 充分利用教学工具,集中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上,老师讲得兴致盎然,口干舌燥,而学生却昏昏欲睡。究其原因,不能怪学生不爱学习,也不是老师讲得不好,许多学生都说“不知道为什么就走神了”。的确,十一、二岁的孩子,我们怎么能要求他们一直保持足够的注意力呢?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课堂上有意识注意的时间是很短的,教师若不能及时地以其他方式激发起他们新的有意注意,学生的注意力便会在不知不觉中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教学挂图、录像带、幻灯片等可利用的教具,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想象思维同步进行,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课文《桂林山水》时,学生已提前背熟了课文,老师对各处的景物特点的分析进行得一帆风顺,可是学生却很快失去了学习兴趣,开始心不在焉了。这时,我用幻灯打出了早就准备好的桂林山水风景图片,学生虽然对这些景物特点朗朗上口,可是毕竟没有亲眼见过,一时间,幻灯片上的美丽景象又深深吸引了他们,教室里又出现了一股“图文对照,神游桂林山水”的学习高潮。通过这些不同的形式复习课文内容,学生既感受了桂林山水的美景,也掌握了写景文章的写作方法和不同修辞手法对表达文章的作用。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觉得索然无味,学得很轻松。
3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学过程中就是老师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讲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随着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代小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宽,他们的好奇心、求钳欲也不断增长,传统的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教师引导学生界定了大致的学习目的和方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他们完全有能力通过合作、共同讨论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只需要适时引导、总结,使他们不偏离学习目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其实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更新的过程,把课堂空间交给学生,学生少了呆坐死听的“苦刑”,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充满兴趣。
4 巧设疑问,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质疑提问一定要把握好时机:在学生精神疲惫、注意力分散时,适当地提一些简单又能引起学生注意的问题,这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检验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的提问要贴近教学内容,不要造成知识上的脱节,以免引起学生思维上的过分跨越,影响教学质量,注意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太简单的问题不能起到激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太难的问题又会让学生产生畏惧感,失去继续思考的信心,所以在课堂提问时要本着“跳一跳,摘到果子”的原则,要给学生一定的成就感,保持其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多种方法,以上只是我的几点简单体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77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