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就犹如鱼与网;会解一道题,就犹如捕捉到了一条鱼,掌握了一种解题方法,就犹如拥有了一张网;所以,“学数学”与“学好数学”的区别就在于你是拥有了一条鱼,还是拥有了一张网。学习方法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和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授人以渔”成为我在教学中的主旋律。我在日常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训练,让学生掌握打开人类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我认为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才能少走弯路,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才能从“学会”到“会学”,才能获得终身的学习能力。教师和学生只有充分感悟数学的精华,才能达到科学高峰。
1激发求知欲,训练思维的积极性
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需在兴趣盎然的思维过程中去培养。教师教学时可多提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精心设计一些竞赛性的练习题,使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思索,寓思维训练于游戏之中。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一上课便对学生说:“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看谁能考倒老师,只要你任意说出一个数,我就可以立即说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因为想难倒老师,说的数都比较大,结果老师不但说的对而且快,惊叹之余,学生急于知道老师快速判断的绝招。于是学生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进入新知的探求学习。如教《钟表的认识》一节,课件创设情境:
画面l:电影院门口《小鬼当家》的海报场景。画外音:星期天的晚上7点整,电影院播放《小鬼当家》。小明可高兴了,因为今天晚上他要和妈妈一起去看电影了。
画面2:小明在家的情景,客厅墙上的时间指向了6时57分。
师:小明看了看时间,会对妈妈说什么呢?
生1:妈妈快点吧,电影就要开始了。
生2:妈妈快点吧,来不及了!
生3:妈妈,快到七点了!
画面3:到了电影院门口,小明抬头看了看钟楼(钟面显示7时零3分)。
师:小明又会对妈妈说什么呢?
生4:妈妈,电影已经开始了。
生5:都过了七点了,都怪您做事慢慢吞吞的。
生6:妈妈我们迟到,不能进场了……
师:“还能进场,只是开头精彩的部分已经看不到了”。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做事情要遵守时间的教育。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钟面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得出:“快到7时”和“刚过7时”可以说成“大约7时”。这个很生活化的情境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共鸣。这里教师既没有“告诉”也没有引导,学生已经自觉地对时针和分针的位置进行观察,认识到“大约7时”就是很接近7时,知识不知不觉也在学生的体验性学习中生成。学生处于“我要学”的积极的心理状态。正如卢梭所说:“你要记住的是,不能由你告诉他应当学什么东西,要由他自己希望学什么东西和研究什么东西;而你呢,则设法使他了解那些东西,巧妙地使他产生学习的愿望,向他提供满足他的愿望的办法。”
2转换角度思考,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在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过程中由于年龄的特征,往往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定向,也就是说学生个体(乃至于群体)的思维定势往往影响了对新的问题的解决,以致产生错觉。所以要培养与发展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十分注意培养思维灵活性,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如教学一艘客轮从A港开往B港,已经航行了165千米,正好航行了AB两港路程的5/9,这艘客轮离B港还有多少千米?①循着顺向思维用分数除法可得解法165÷5/9-165或165÷5/9×(1-5/9);②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除法的思路来考虑可得解法[165×(1-5/9)÷5/9];③循着航行的路程离B港的路程的几倍思路探索可得解法165÷[5/9÷(1-5/9)];④从归一法思考得出解法165÷5×(9-5);⑤循着逆反思维从返回归一考虑可得解法(1-5/9)÷(5/9÷165)……学生从不同角度列出了算式,每种列法都体现一种思维方式,在求异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注重动手操作,训练思维的实践性
“手是脑的老师。”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新教材特点之一是重视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低年级教学更是如此,在操作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是每节课的核心。如教数的组成时,我让学生先摆小棒。“8根小棒分成两堆,该怎么分呢?小组合作,看哪个小组分法多,哪个小组夺走红旗?”同学们个个兴趣盎然,动作很快。边摆边说边记,有的还在争吵,都想说服对方。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自己通过努力得到了知识很是高兴。再如教“9加几”时,我先让同桌两人摆小棒,边摆边说自己是怎么算的。然后,指名说想法,全班交流。有的说一个一个数出来;有的说9不数,从9开始往后数几;有的说从另外一堆里拿1个给9就变成十了,十再加旁边的几;还有的说从9里拿出几个给旁边的一堆组成十,再加9剩下的几就是十几。老师把他们的想法板书在黑板上。组织讨论,看哪一种方法最简便,算的快,从而得出凑十法最好的结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为思维的工具和镜子。”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更容易,记得更牢,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注重语言表达,训练思维的逻辑性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们借助语言才能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思维的结果和认识活动的成就又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所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必须相应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促使思维更加完善、精确。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有利于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错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教“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时,先让学生分组摆小棒探讨十几减九的算法,然后小组派代表讲述。学生大多数想到了算减想加、破十法、连减法。我没有停留练习,紧接着说:“谁还想起其它的算法吗?谁想起来是最最棒的。”于是,学生们都又开始积极地思考。一会儿,有个同学说:“我从十里取出四给五就变成了九……九减九等于零……”学生急于表达自己的意思,但话说得断断续续,急得脸都红了,我微笑着抚摸着他的头,鼓励道:“别急,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说好。”“十减四就剩下六,所以十五减九等于六。”多么有创意的想法,我大加赞扬,并向他伸出了大拇指。其他同学羡慕得不得了,按捺不住兴奋,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先用九减五等于四,再用十减四等于六。”“先用十减四,再用五减五,十减四等于六。”……学生的想象力是无限的,虽然他们有时表述得不大清楚,但我们要保护好他们的积极性,迸发出更多的、更耀眼的火花。
5一题多解、变式引申,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反复进行一题多练,一题多边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计算机结果,要针对
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要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使学生进入广阔思维的佳境。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没和谐的、开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就一定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79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