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丽君

  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验证原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已有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能力人手,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的探求状态。
  1.物理实验的创新教育要体现实用性
  在设计物理实验的指导思想上,尤其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教给学生“有用的物理”。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使学生在生活中时时感觉物理知识无处不在;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清楚所学的知识能做什么和怎么做,有利于学生理解物理的本质和价值。本人认为以下几个做法可以体现物理实验的实用性。
  1.1实验器材的选取
  选取学生日常生活用品作为实验器材,可以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感到物理并不神秘,就在我们身边。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激发他们进行实验探究的热情。
  1.2实验素材的选择
  选取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物理现象作为实验素材,学生熟悉,内容丰富,易于选取。对于激发学生注意身边的物理现象,解释身边的物理现象,利用身边的物理现象,更好地学以致用,具有重要作用。
  2.充分利用物理趣味实验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初中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合适的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启迪其思维定向探究。我们可以利用惊奇实验导入新课,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实验导入方法,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大气压”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新课引人先演示窄口瓶“吞”鸡蛋的实验,这奇迹般的现象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我先把答案告诉学生,这就是大气压现象,那么什么是大气压呢?在学生兴趣被激发的情况下转入新课教学。当学生明白大气压的概念后,为了加深印象,我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问: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纷纷议论,这大气压到底有多大?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将抽去空气的马德堡半球示出,叫学生推选两个力气最大的男同学来拉,结果用尽力气也拉不开,再换四个不服气的同学,还是没有拉开,当我把进气阀门打开后,一个人就很轻松的把两半球拉开了。学生既惊奇又信服,对“大气压不但确实存在而且又很大”的结论深信不疑了。这样通过实验情景,提出问题。使教学信息具有新奇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物理实验的创新教学要体现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3.1让学生多动手
  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做,让学生在动手中观察思考、分析判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使做实验的过程成为学生再发现的创新过程。
  例如,学习“液化现象”时,课本上有压缩体积的演示实验,而没有降温液化的实验,我让学生每人手拿一块玻璃并对玻璃呵气,让学生体会、研究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3.2让学生都动手
  在上分组实验课时,秩序井然,实验结果(结论)正确,而在实验考查时,发现不少同学动手能力差,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分组实验的时候,老师只注意各小组是否动手、各组完成实验的情况,而没有注意到组内每个人的活动,因此,老师在分组实验时应强调:实验时,每次以一人为主,其他为辅,轮流做主,使大家的动手能力都得到提高。
  4.物理实验的创新教学要体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可根据实验所提供的信息、实验使用的器材、学生掌握知识的深浅,从不同方向和不同方面来指导实验,寻找实验的多种方法。
  例如,帕斯卡“桶裂”实验可以很好地证明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可是该实验装置高度太高不便在教室里演示。这时可启发学生思考:能否把所有的装置都相应地缩小呢?答案是否定的。接着再问:管长减短了,液体压强减小了,液体对木桶的压力必定减小;而桶尽管缩小了,但其耐压性几乎不变,桶就不可能裂开,能否用其他物体来模拟“裂桶”呢?学生自然会想到用耐压性较低的物体来代替(如薄塑料袋),比较装满水的塑料袋在同质量的一杯水与一管水作用下的不同情形,液体压强的实质就非常容易理解。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使学生对实验问题的理解不落俗套,敢于求异;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不拘一格,多方设想。不断地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解决问题,才能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从而使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86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