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为了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物理教学应创设一种科学探究实验的环境,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有可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091-02
  物理学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存在的学科,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科技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促进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改革物理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高速发展的21世纪,是否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和素质的重要指标,而实验教学是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物理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以下我将结合自身经验,就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展开简单的分析。
  一、扩展实验内容,激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从前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只重视学生对于实验结论的领悟,而忽视了对于学生更深层次的探究能力的培养,验证性的实验所占比重多,探究性、设计性所占比重少,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长期以来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地探索和发现知识,缺乏创造性思维。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地扩展实验内容,力争在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之外层层深入、层层推进,使学生能够多层次、全方位地认识物理规律。另外,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在拓展的内容中增添难度,设置障碍,或是布置一个错误的命题让学生进行验证,让学生们在不断的探索和质疑中,一步步地对自身能力进行升级和优化。
  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学生完成本节课要求掌握的实验操作后,教师可以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进行拓展,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假如我们用有颜色的纸挡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后,它还能成完整的像吗?如果能,跟没有遮挡时成的像一样吗?然后给予同学们充足的思考时间,自己动手重新设计实验,然后得出结论,真正地掌握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每一个知识点的建立均由自己独立构建,具有自主意识,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自主设计实验步骤,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传统实验教学中,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给出的实验步骤往往是固定和单一的,致使学生习惯在教材中寻找实验方法,按照步骤一点点进行实验,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为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给学生提供更多思维发展的空间,在不违反实验基本规律的前提下让学生来设计具体的实验步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探究物体质量和其体积之间关系”的实验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选择哪些物质作为实验的对象”、“实验时我们需要哪些工具”、“为了更好地探究物体质量和其体积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哪些实验步骤”等。学生根据教师循序渐进的问题会逐步思考实验所需的对象、工具以及步骤等,从而对实验得出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这样,学生在实验时会根据自己的理解,独立思考添加一些步骤或工具等,完成探索物体质量和体积之间关系的实验。通过这种方法,既可以深化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引导学生初步完成实验设计,对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落实创新教育有积极作用。
  三、重视演示实验中设计思想的展示和创新,注重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
  物理实验现象本身就具有鲜明、直观的特点,能够激发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但在教学实践中,不能片面追求实验中强烈的视觉感受,却忽视了对实验过程中重复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新课程标准中,将科学研究列入标准,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强的毅力和积极的心态,否则,只能是半途而废,无功而返。在物理实验学习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分析研究学生分组实验中发现的发生的异常现象;二是注意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三是做好课外小实验;四是留心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通过物理实验,不但要达到教材对每一个实验提出的实验目的,进行常规的验证性的实验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理论联系实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分组实验、课堂演示实验、课外小实验以及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的严密观察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发现、思考和解决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物理课外科技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必要补充,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阵地。适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进行课外小实验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利用物理知识解释、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更好地拓宽实验功能,培养实验兴趣,提高养创新能力。如学习光学知识时可让学生磨制冰透镜,自制针孔照相机、潜望镜等,利用光学知识测定校园内旗杆高度,测定凸透镜焦距等;学习力学知识时可让学生制作刻度尺、橡皮筋测力计、潜水艇模型、密度计、小天平、杆秤等并运用这些工具进行一些简单测量,如测定一根头发最大承受的拉力,测定一些学习用品的质量等;学习电学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制作指南针、小电铃、电动机模型等等。新教材在“生活·物理·社会”,“WWW”等栏目设计了较多学生易学易做又有趣的课外探究性实验,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认真组织,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这些课外活动中。學生主动参与课外活动既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思维创新能力,还能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拓展他们的知识领域。学生的独立思考、创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方法,将使他们终生收益。
  五、总结
  总之,由于学生在实验教育中要么观看教师做演示实验,或按部就班地按书上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课堂实验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这种被动性的意识程度与意识到指导性作用发挥的程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实验中去,而不是仅仅在于实验的成功与否。更重要的是通过做实验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海峰.浅谈如何利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z1).
  [2]王艳.浅谈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实验教学与仪器,2009(7):26-27.
  [3]王友湘.浅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问题和出路.科教文汇,2009(4):19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89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