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功利化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葛厚伟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大学英语教学功利化倾向日趋严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了严重影响。本文叙述了大学英语教学功利化的表现及其危害,并提出了弱化功利化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功利化 对策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国际化、信息化的时代,国内外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以更高的速度向前推进。英语作为一种传递信息和沟通思想,对外开放和搞活经济以及吸收和传播世界文明成果的重要工具,对于二十一世纪起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当代教育或多或少地会受到“学以致用”理念的影响。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思想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危害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表露出来。
一、大学英语教学功利化的表现及其危害
(一)教学目标上,重应试,轻能力。
在我国,四级考试开始于1987年,六级考试开始于1989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四、六考试规模越来越壮大,每年参加考试的人数也由10余万人增加到1,100多万人,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英语水平测试。由于种种原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已成为衡量各校英语教学水平高低的一把“标尺”,有的学校把四、六级考试成绩与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挂钩,与此同时,社会上不少用人单位也把是否通过四、六级考试作为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硬指标和聘用标准。这样必然导致不少高校对四、六级高度重视,为了盲目追求通过率而进行英语应试教学。据报道,四、六级考试施行之初,大部分院校的通过率仅有10%左右,而目前,通过率超过20%的学校已不在少数。这使得本意是为英语教学服务的四、六级考试在相当程度上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指挥棒”。除此以外,有许多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考研率,高度重视全国统考科目的教学,如:英语、数学等。这样大学英语的教学受到极大影响,帮助学生通过考研的英语考试就成了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了。
教师为了学生四、六级考试、考研等的过关率而教学,严重忽略了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忽视了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以及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这样的教学结果是,所谓通过英语考试的学生,不能满足与英语有关的工作要求和社会发展需求。
(二)教学内容上,重语言,轻人文。
由于大学英语的“应试”倾向,大多数老师在教学中处处渗透着功利性,在课堂教学上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讲授学习词汇的使用和文章的语法,或者做练习,做考题,而在人文知识方面要么轻描淡写,要么一带而过,忽视了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文学艺术的文化知识的传授。这种应试英语教学培养出的学生可能在词汇和语法基本功方面的确扎实,但是在写作和翻译方面缺乏文化深度和文学修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个民族的文化在其语言中都表现得非常全面和充分。成功的英语教学应使学生不仅学习某种语言,还必须学会如何使用这种语言,具备用这种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帮助学生尽快获得跨文化意识(Cross-culture awareness),以加强其对英语学习意义的理解,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行为上,重结果,轻过程。
大学英语教学由于受“应试”指挥棒的左右,往往是只要结果,不要过程。也就是缩短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而通过大量的模仿、记忆和练习让学生熟悉相关的知识。教师关注的是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和传授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无视学生所需经历的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这样的英语教学,是以被接受为主要特征的,很难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其实,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注重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结合,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四)教学途径上,重课堂,轻课外。
目前,许多院校仍把课堂作为英语教学的唯一途径,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被排除在对学生的培养途径之外。多年英语传统的教学形成了“黑板+粉笔+录音机”的枯燥、单一的教学环境,太多地强调了语言的基本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第二课堂英语教学。第二课堂具有时间安排灵活、地点不受限制、内容丰富多彩和形式活泼多样的特点,如:英语报刊、广播、英语角、演讲、戏剧表演等,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英语、使用英语,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自学能力。
二、弱化大学英语教学功利化的建议与对策
急功近利的大学英语教学强化了教学的功利性而弱化了人文关怀,缺乏人文主义的培养必然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影响整个民族的精神文明。怎样才可以改变这样的局面,使大学英语教学走向良性、健康的道路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一)淡化功利导向,强化素质意识。
大学英语教学今后一段时期的基本目标应为: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目前教育部已经对四、六级考试做了重大改革:不再颁发证书,采用国际标准记分,只告知考生分数,由此可见,四、六级考试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淡化应试导向,要融合素质教育,要在教学中贯穿“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是对学生的品格、语言能力、人格、文化知识意识等的全面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发学生的智力,强调了解文化差异、增强全球意识,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既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二)丰富人文精神,注重人文修养。
四、六级考试不再颁发证书,如果其不再和学位挂钩,那么,大学英语靠什么把学生留在教室?注重人文精神是最佳选择。作为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以及指向人的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人文精神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外语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本身,而且也是一种文化学习,因为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与文化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拓展教育者的知识面,增强其阅历,从而陶冶其人文精神,提升其人生境界,所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精神也是学科自身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有以下几个途径:
1.发掘学科内容中的人文因素,陶冶人文精神。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人的尊严、人生价值的理解和把握是不同的,各有长短,在全球化的今天,两种特质的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是当代人文精神的理想模式。大学英语则是这种人文精神整合的有意义的载体,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各类文章中的人文因素,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理解和吸收,以培养一种健全的人文品格。
2.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孕育人文精神。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导力量,不仅传授知识,而且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对学生产生内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注重人文知识的积累及育人能力的增强,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充满人文性,使大学英语学习过程既是掌握英语知识,发展交际能力的过程,也是整体素质提高与培养的过程,以充分体现出大学英语教学对人的关怀。
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培养人文精神。校园文化对学生陶冶性情,提升思想境界,升华情感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重视富有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以此为学生营造一种学英语、说英语、用英语的氛围,如创办英语俱乐部、评选“十佳口语之星”、模拟商务英语谈判、外国风情展等,不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理性思维,让富有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积极向上,自强不息,享受学习。
总之,弱化英语教学中的功利主义,提高人文主义修养是未来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当前大学英语教学要挣脱功利主义的桎梏,就必须高扬人文精神的旗帜,把人格完善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发展学生个性,从而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梅德明.大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王璐.英语教学中应弱化功利性增强人文性[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6,(1).
[3]蒋冰清.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精神的培养[J].教书育人,2005,(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03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