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激发心理内需 提高教学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爱玲

  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教育就是为了激发学生需要,在学生“自我实现”这个最高层次上满足发展需要。离开了学生需要谈教育,无异于舍本求末。那么如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需施教?思想品德课教学作为一门德育课程,根本在于激发学生德性内需。从现实状况来看,思想品德课教学始终处于低效状态,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的德性内需不足。学生的心理内需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
  
  一、以情激需,让思想品德课充满情意
  
  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学习的内需不足,其表现之一是学习缺乏热情,课堂上缺少情趣和情意。为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首先要以情激需,想方设法让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充满师生情意。我们知道,情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常言道:情到真时理自直。学生内需不足,需要教育者以情去激发、启迪、感染。无情的说教、简单地要求学生应该这样,应当那样,无法打动学生内心,无法激发学生需要,有时反而会促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对立情绪。只有情真意切,师生情感共鸣、心灵共振,内需的导向才易于成在其中。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挖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形式美和理论的内在美,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形成情感内需,就能使学生由“厌学”转化为“乐学”。在这里关键是教师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充满情意的教学情境,使每个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通过一定的努力获得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的成功。教师要遵循教学的民主性原则,建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和谐友爱的关系;遵循问题中心的原则,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积极探索;遵循积极性原则,让学生在教师充满情意的教学中体验到教学过程的美,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心境状态。让发展性评价充盈课堂,使课堂评价充满激励、充满人文关怀。
  
  二、以理激需,让思想品德课充满理趣
  
  理可以让学生明白、知事、清醒。从思想品德课教学角度讲,理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是建立在理性认识基础上的道德观念。只有建立正确的道德认识才能产生良好的道德动机,也就是说“明理”是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只有学生透彻地明白了道理,才会从内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内需不足有的就是不明白个人发展中“需要”的事理、道理所致,因而感到迷茫,不知所措,不知所需,不知往哪里去。教育者如果能贴近学生的明晰的道理,贴近生活的真实的事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情理去引导学生,学生就会有拨开迷雾见青天的醒悟,就可以激发学生内需。思想品德课新教材在说理上更贴近了生活,更贴近了学生实际,因此也就更能让学生明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对一些课本中所涉及的道理要让学生透切地领悟。在以理激需的过程中,要运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辨是非,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讨、去分析,从而使他们自己能够透彻地领悟。如教学《做诚信的人》一课时,学生对实话实说的具体情况的复杂性不易理解,我以《实话实说》栏目为例,让学生讨论,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该实话实说?在讨论中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哪些事必须实话实说,哪些事应该采用机智的策略,不能简单地实话实说。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索,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实话不一定实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诚实与隐私这一对冲突,尊重隐私是待人坦诚的前提,而且,由于我们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在特定的交往情境中,也需要说些“善意的谎言”。在生活中,诚信具有复杂性,我们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正确理解诚信原则,拥有诚信智慧,做一个诚信的人。
  
  三、以疑激需,点燃学生需要的思想火把
  
  疑可以促进学生去思考、反思、印证,从而激活学生思维,点燃学生需要的思想火把。有些学生内需不足是不善于进行思考去寻找发展的需要,把自己局限在一个狭小的思维空间里,眼光不长远,使自己无法突破思维的禁锢,无法扩大发展需要的领域。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果能设疑激发学生去思考,在思考中确立起发展需要的正确选择,就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以启发引疑来激发学生的内需,应该作为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的重要指导思想。启发与引疑是不可分的。启发的目的在于引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而紧张的状态。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思维探索的导火线。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善于巧妙设计问题,用新鲜的构思,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燃起学生求知欲望。
   如教学《竞争、合作》时,学生对竞争的理解一知半解,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内需,我设置了如下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小明和小李是同班同学,两人关系一般,成绩上每次小李都比小明好一点。新学期开始了,老师找到小明,对他说:“考虑到你和小李成绩差不多,我想让你和他在学习上结成一对竞争对手,在学习上你追我赶,共同进步,希望你能超越自我,战胜自己懒惰的坏习惯,在竞争中获胜。”小明表态说:“好的!从今天起小李就是我的竞争对手!我会把他看成‘眼中钉’‘肉中刺’,以此来激励自己在竞争中战胜他。”根据这一具体情境讨论思考:(1)你觉得小明的说法对吗?(2)老师的用意是什么?(3)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竞争对手?
  
  四、以趣激需,让思想品德课兴味盎然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可以激发学生需要。有些学生内需不足实际上也是兴趣不足,因“无需”而“无趣”。从某种意义上讲,激发学生的兴趣过程也是激发内需的过程。思想品德课教师一定要在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上下足功夫。要以高超的教育艺术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吸引力,同样可以通过兴趣反作用于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提高教育的效果。思想品德课的激趣艺术形式很多,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要注意,用理趣引导学生思考,以情趣增强感染力,以机趣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教学追求高雅的趣味。如在教学《礼仪展风采》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礼仪习俗,感悟重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引导学生科学对待传统礼仪习俗,我安排了如下趣味性活动。展示一些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等我国传统节日和圣诞节等外来节日的典型图片或诗词等,让学生竞答:这是什么节日?用多样的形式表达这些节日里的习俗,你是怎样科学对待这些礼仪习俗的?开展比一比谁了解的少数民族礼仪风俗知识多的活动。在《爱我中华》歌声中,告诉学生“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民族不同,礼仪也就会不同。要维护民族团结,必须掌握民族礼仪,一定要记住“入乡随俗”。以擂台比武的形式,通过展示实物,既形象直观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探讨,认识到应该用科学的观点来对待传统的和外来的礼仪习俗。全部活动贯穿了一个“趣”字,使学生在趣味盎然中,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总之,思想品德教学不仅仅是要针对和解决学生现实中表现出来的思想问题,热点和焦点问题,更重要的是要针对和解决其深层次的内需不足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对思想品德教学的内需水平,就能激活师生双边活动这盘棋,教学的效果也会更为明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06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