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看大学英语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覃丽娟
摘要: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语言与文化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人们只有通过语言才能掌握人类社会的文化知识。人们在学习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就是在学习这一民族的文化。在语言学习中,文化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语言的使用要受该语言所属民族文化制约。大学英语课程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
关键词:语言 文化 跨文化 大学英语教育
一、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1.概说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语言与文化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人们只有通过语言才能掌握人类社会的文化知识。人们在学习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就是在学习这一民族的文化。在语言学习中,文化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语言的使用要受该语言所属民族文化制约。
所谓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文化包括语言。语言是属于文化这个大家族中的一个成员;二是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类所有文化现象都可以在语言中得到反映。文化是一个社会学的根据,从广义上讲,它一般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或者说文化是人类物质生活方式和精神方式的总称,人类的所有精神和物质活动都属于文化。不同民族由于地理、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因而文化带有民族性。一种语言就是在该民族长期物质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物质生活基础上的精神产品。
2.语言中的文化
语言不但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它同样是打开异国世界的一把钥匙。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物质生活方式和精神方式的总称,人类的所有精神和物质活动都属于文化。不同民族由于地理、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因而文化带有民族性。一种语言就是在该民族长期物质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物质生活基础上的精神产品。我们通过语言来了解目的语使用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因此,当我们接触任何一种新的语言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其绚烂多姿而又广博深远的文化。Timothy Light在《现代外语教学法:理论与实践》中以背景知识的功能为出发点,提出了“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的概念。所谓知识文化指的是那种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时,对某词某句的理解和使用不产生直接影响的文化背景知识,它可包括历史、地理、经济、哲学等等。所谓交际文化是某一文化领域内人们普遍的文化适应能力,是指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时,由于缺乏有关某词某句的文化背景知识而发生误解,它包括词语文化以及它广泛的内容,小到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大到抽象的行为规范、伦理标准、信仰价值观等。因此,我们在使用语言时所受到的文化上的制约和影响远比我们认为的要大。
3.文化中的语言
那么什么是语言呢?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学习语言不是一个孤立的学习过程,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由生活在一定语言使用区域中的人们在一定的语境下相互交际而使用的,一种特定的语言总是和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或国家以及其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密切相关的。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它可以容纳文化的各个方面。语言一方面反映文化,另一方面它的形式同时受文化的制约,特别是受思维方式的影响,这时语言的民族性显得格外突出,使不同民族的语言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如果单从一种语言和其对应的文化来看,二者是重叠的,所以,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只有从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对比中才能看得更加清楚。
4.跨文化
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上人情等语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同。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
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或素质。其英语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跨文化交际是一个综合的、多向度(multi-dimensional)的概念,它包括知识向度、思维向度和行为向度等。文化是社会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总称。在理解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时候,我们要了解目的语民族的历史发展、社会制度、一般风俗、礼仪、禁忌等,并主动参与跨文化交际情景过程,要对复杂多变的因素作出独立的判断和灵活的应付,交际者要具有感知和应对现实和流动事务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包括知识和思维的能力,还表现为一种行为能力,一种与人交往的能力。毕竟交际是在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语法,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文化差异的教学。
二、大学英语教育的功能和意义
1.概说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因此,大学英语课程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
2.功能和意义
大学英语教育包括英语作为语言的工具功能及整体素质培养功能。大学英语教育的工具功能是因为它具有现实的使用价值而一度成为语言教学的重点和热点,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普遍认为“英语只是一个工具”。大学英语教育通过它的另一项功能即整体素质培养功能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行为的发展,使他们具有一种新的文化意识。大学英语教育能使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地观察和思考世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世界。语言的培养功能涉及到不同的文化背景。英语的学习和实践是以该语言所表达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思想和意识活动为依据的。而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不仅在于了解和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学、民俗学方面的知识,欣赏英语国家丰富多彩的文化,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三、 语言教育与文化教育
1.概说
语言是人类思想和交流的工具,语言和文化是同一的,二者相互依存。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人们只有通过语言才能掌握人类社会的文化知识,人们在学习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就是在学习这一民族的文化。在语言学习中,文化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语言的使用要受该语言所属民族文化制约。因此,我们的语言教育既有工具性,更有人文性。外语教育不但是语言教育,还包括文化教育,这些认识已逐渐成为我国外语界的共识。然而在很长时间里文化教育基本上都被单一地或片面地理解成目的语文化的导入。人们在讨论外语教育中的文化导入时,大多数讨论主要是针对外族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和意义,而忽略了本族语文化。广大的外语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重视的是在对目的语文化导入时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之间的异同。
2.中西文化差异和大学英语教学
中国是封闭式的大陆型自然地理环境,做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这种在宽松融洽无压力的自然氛围中生长起来的民族塑造了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观,即没有人与自然的明显对立,习惯于从总体方面认识事物,并从本质上把世界看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并用这种观点去解释一切事物和现象。而英美民族的情况就不同了,他们的祖先生活在一个山呼海啸、动荡不安的海洋环境中,这使得英美民族重视空间拓展与武力征服,他们的民族性格中深含着强烈的战胜欲和征服欲,他们认为人与自然是分离的,人处在支配和改造自然的位置,他们的文化发展是在生产力和各种科学技术的发展下推动的。由这种不同的生存方式所衍生出的在中西方文化、信仰和观念等等上面的不同,使得两个民族在行为习惯和思维发展以及心理、性格上也出现了极大的不同,形成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精神文化。中国文化属于人文文化,而西方文化属于科学文化。两种文化属性产生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汉民族以直觉感性为主的思维模式和西方民族分析性逻辑思维模式;西方的心灵是分析的、个性化的、客观的、普遍化的、概念化的、体系的等等,而汉民族文化却恰恰相反,可以概括为:综合的、整体化的、主观的、独特的、直观的、非体系的等等。
在具体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中西在思维和文化上的这种差异,使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决定了不同的价值观念,而不同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又构建了不同的认知方式,形成不同的交际风格与语言行为模式,从而启发学生建立全景式的文化认知,明白彼此交际规范、词法、句法方面的不同。鼓励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背景知识、语境知识和言语结构知识,一方面强调这种外语语言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应该通过母语加强专业知识以及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信息量,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3.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意义
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是既有专业素养又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综合性人才。然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更要懂得遵守语言的使用规则。因为没有这种使用规则,语法规则将毫无用处。在与外国人的接触当中,讲本国语的人一般能容忍语音或句法错误,相反,对于讲话规则的违反常常被认为是没有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会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因此,在实际交际过程中,文化错误常常要比语法错误更严重,如果没有文化方面的知识,如果不了解文化方面的可接受性和不可接受性,那么交际很可能会发生障碍甚至失败。
4.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应用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积极转变一般教学的思维模式,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学生灵活使用语言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在不同的场合,根据不同的对象,按照不同的需要以及所要达到的交际目的用恰当的语言形式准确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在世界走向中国,中国也走向世界的今天,我们既要借鉴和吸收外国的先进技术和文化精华,又要向全世界介绍我们自己的优秀传统展示我们民族的灿烂文化,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到的职责和义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必须提倡以跨文化交际为目的的目的语和本族语文化的兼容并举,以培养和加强外语学习者的语言文化敏感性。
而作为目的语与本族语的中介者和解释者的外语教师在外语教育工作中扮演着一个特殊的角色,他们涉及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教学工作――解释一些词法、句法和篇章结构,在他们面前所要完成的是更加艰巨的一项任务――文化教育。而文化所涉及到的范围如此之广,不但包括了文学、艺术、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还包括历史、地理、哲学、心理和思维方式,甚至还包括某些科学范畴概念。因此,外语教育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教育。
林汝昌先生在《外语界》1996年第4期上发表的文章里提出,文化的导入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讲授目的语的语言结构知识,消除外语学习中影响理解和使用的文化障碍,重点是导入有关词汇的文化因素和有关课文内容的文化背景知识;二是较系统地导入相关的文化知识,根据每篇课文或每册书的内容,归纳出能涵盖课文或全书内容的文化框架;三是导入更广泛的文化内容,包括一个民族的历史与哲学传统,即综合与概括一种文化的社会模式及其价值系统的文化表现形式。在此过程中,教师除了分析外语教学中的语言现象、分析其文化语境之外,还应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形成逐步完善的文化认知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加深学生对外语的理解,提高外语的运用能力。
而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更需要认识到,外语,尤其是英语,已经成为一座走向世界的桥梁,同时也是让世界认识中华民族的桥梁。我们通过它走向世界,也让世界走近我们。它同样也是一把钥匙,一串神奇的字码,我们通过它发现自我和那些我们未曾到达过的神秘世界。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
[3]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高一虹.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林汝昌.外语教学的三个层次与文化导入的三个层次[J].外语界,1996.
[6]吴国华.论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J].教学研究,198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09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