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毛浩波 姜玉风 吴 龙

  摘 要:我们的教学模式应该放眼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美国体育教育家西登托普提倡的运动教育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该模式是通过对运动规则的修改和必要的运动策略,使运动更加适合学生的水平,最终使学生成为有运动能力、有运动教养和热情的运动者的一种教学模式。
  关键词:运动教育模式 教学 研究
  
  2002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体育课程目标设置上分成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这两个目标又细化,从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运动技能、社会适应五个领域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学自然要以更好地实现这几方面的目标为导向。美国体育教育家西登托普提倡的运动教育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它是以教师直接指导、合作学习和伙伴学习为方法,以固定分组、角色扮演为组织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比赛为主线,提供给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真实的、丰富的运动体验。该模式是通过对运动规则的修改和必要的运动策略,使运动更加适合学生的水平,最终使学生成为有运动能力、有运动教养和热情的运动者的一种教学模式。
  
  1. 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1 能更好地改善学生学习的态度
  虽然体育态度并不等于体育行为,但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之间存在着一致性趋势。运动教育在改善学生体育学习态度方面确实优于传统的体育教学。运动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方面优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也决非偶然,或者人为进行教学实验所致。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由于运动教育在教学的方向定位上将学生培养成为“热情的”运动参与者作为其重要的教学目的;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运动教育非常重视真实的运动情景下的运动学习,以比赛作为其主线设计其教学过程,能够为学生提供比传统体育教学更多的比赛时间,充分利用学生参与运动比赛的运动动机,满足其运动参与的需要。同时,还通过固定分组、运动规则的调适等措施强化其团队意识,改善学生参与的公平性,在教学策略上保证了学生参与运动比赛的全体性和学习主体性的发挥。而这些特点恰恰是传统的体育教学所不具备的,因此,学生在学习态度上的这种差异性就有其必然性了。
  1.2 能充分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
  学校体育竞赛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兴趣。体育竞赛是一种具有娱乐竞争属性的身体活动,这些特性尤其适合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以及冒险精神的心理特征。因此以竞赛为学校体育内容比起其他身体活动对学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从运动教育本身的特点来分析,它在学习机制上借鉴了一定的运动队训练的学习机制,并注意学生参与比赛的全体性,将教学单元按照运动赛季的特点设计,使比赛贯穿于整个单元教学过程之中,充分发挥了竞赛的杠杆作用,激活了学生为了准备比赛而进行课外练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以运动技术的传授为主线设计教学的,由于过于注意学生运动技术细节的分解学习,学生实际参与比赛的时间明显少于运动教育教学,而且在学习的组织机制上缺乏固定分组等形式,其教学比赛中又缺乏灵活变通的机制,比赛参与的全体性和主体性的发挥极其有限。这些因素恰恰制约了学生的运动参与性、积极性的发挥,尤其是其课外运动参与性的发挥。
  1.3 能更好地体现因材施教
  由于个体在遗传、环境、教育等方面千差万别,个体的神经活动方式、活动特点、活动水平都存在着明显的特点和个体差异。这导致了个体在活动状态、风格、个体的适应性和适应能力、个体的智力性和非智力性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在现实中既表现在个体之间,也表现在个体本身或个体的不同发展阶段。如有的人善于归纳,有人善演绎;有人善听,有人善记;有人善动手,有人善思维。人的先天个性在后天的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前提性的作用。个体先天性的差异决定了教育必须重视个性,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材”的差异性,而“材”的差异性源于先天个性的差异性。因此重视个性的差异,因材施教,使各种类型的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思想。运动参与的多元化更是这个模式的特色。运动教育模式中包括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记分员、训练员、管理员、宣传员以及记时员、统计员、捡球员、发令员、识别员等各种角色,在实施过程中要求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角色,使得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运动员角色要求学生努力学习技术和战术,奋力拼搏、公平竞争;教练员角色要求指挥队员的技巧和战术的练习,决定队员的替换,决定出场阵容等;裁判员角色要求能管理比赛,熟悉比赛规则,执行修改的规则,让比赛顺利进行等;其他角色也有相应的职责和任务。这使得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对个别有需求的学生的教学,趋向个别化教学的理想。任何教师想去培养学生的特殊社会行为,均可整合于季节的奖赏系统内,诸如尊敬裁判、减少同学间负面批评、增加学生赞美他人的言语行为等期望等。
  1.4 能更全面、深刻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大学阶段是学生发展智力和体力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开拓能力和强健体魄的奠基时期。而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对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至关重要。体育能力不仅是体育意识的外在表现,也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运动教育模式核心就是通过降低竞技运动的要求和难度,以学习小组的方式让学生具有综合学习能力。课程标准中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合作、竞争、交往、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程度等,而角色的扮演过程实际上也是对社会角色的一个迁移的过程。在组织、管理、协调方面,对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是一个提高过程,对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是一个促进。有关实验表明,让学生在小组内部担任各种角色,如管理员、宣传员、统计员等,能促使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和伙伴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社会适应能力,保证不同水平学生的公平参与。运动教育模式与新课程社会适应目标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通过角色扮演的途径来完成体育教学,例如在舞蹈和有氧健身中,可增加舞蹈指导、编曲、道具员和裁判员等角色;在田径、游泳等活动中,学生的角色还可以扩展到包括发令员、计时员、场地裁判员以及跑道司仪等角色。在学校体育课中,教师很少尝试用此类手段来达到社会适应方面的教学目标,学生在体育课学习过程中也就没有系统地尝试和体验这些角色的机会。
  
  2. 建议
  
  2.1 解决好比赛和技术练习的时间
  比赛是运动教育模式中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由于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过多的比赛,以及向学生介绍比赛的组织管理、角色扮演与担当等这些都会占用相当多的时间,因为总的教学时数是有限的,所以对于学生来说,练习运动技术的时间减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2.2 注意放而不滥
  学生自主学习是运动教育模式所倡导的,并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主导权下放给学生相当的学习时间,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等。这样很容易忽视和削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从而导致一盘散沙的状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发挥其指导作用,这种“指导”作用也是无可替代的,在一方面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的指导、独特作用是不能被削弱和忽视的。
  2.3 选择性的应用该模式
  我国部分教学条件较好的高校,在公体球类选项教学中可引入和推广运动教育模式。对于首次尝试运用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师而言,最好选择自己最为熟悉和擅长的运动项目。同时,在应用过程中,还应注意结合本校的具体条件,灵活地加以应用。
  2.4 对体育竞赛进行合理设计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应在保持自身优点的基础上,借鉴运动教育在运动竞赛的教学设计、竞赛参与的全体性,以及有利于激励学生运动参与性的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合理要素,不断完善自己。
  2.5 其他
  在实施运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保证必要的单元长度,尽量使单元的长度保持在20学时以上。在建队分组时要注意分组的公平性,使得各队的实力相当;在竞赛机制上还须对竞赛方法、规则等环节作必要的调适变通,使比赛贴近学生实际。
  
  参考文献:
  [1]高航等.当代运动教育模式研究[J].体育科学,2005.25,(6).
  [2]杜军.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性[J].中国学校体育,2002.126,(4).
  [3]王勇慧.试论体育文化素养的建构[J].中国学校体育,1999,(4):25-27.
  [4]陈铁成.运动竞赛学[M].福建师大体育科学学院选修课讲义,20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12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