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学习方式的新变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海舟
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必然带来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在承认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前提下,教学方式始终应当也只能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教和学的方式和方法必然是相辅相成、联系紧密的统一体。课程专家们认为,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通过探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呢?
首先,对学习要有兴趣,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动力,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具有内部动力,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学习的自主性是需要培养的。
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是相互联系的。自主学习应该是探究与合作学习的前提,合作在主动与探究的基础上形成。
我在上《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时,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再见了,亲人’这句话究竟是谁对谁说的?”其他的学生出现了两种看法:一是认为是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志愿军说的;另一种意见认为是志愿军对朝鲜人民说的。于是我就请全班学生展开了小组讨论,小组长负责主持,并要求对自己所持的意见要以对有关事实的分析为依据。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后,教师请几个小组的代表上讲台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自己通过讨论,主动对课文深入理解和分析,加深了对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这一概念的认知建构。在这一过程中,既有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因素,因为问题是他们自己主动提出来的,又是他们自己讨论得出结论的;从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特征来看,又具有探究性学习的因素;从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过程来看,又有合作学习的因素。总的来说主动性和探究性是上述学习形式乃至更多类似学习形式的核心。
在《语文课程标准》设定的具体的教学目标中,那些课外学习、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更是糅合了学生学习的多种形式,体现了全新的教学理念。那么教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究竟应该如何做,才能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多种教学方法与形式。这里,笔者列举了几种方法:
1.“切块式”探究性学习。在解决语文阅读课上的问题时,要求小组长分解学习任务,并以力所能及为原则分配给组内不同层次的同学,而他们的探究结果结合起来则共同解决了一个综合性的难题。这样,就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而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就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促进了协作共事意识的形成。这一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形式,课内课外以及综合性学习中都可以使用。
2.学科整合式综合性学习。语文学科人文性强的特点,为综合性学习创造了广阔的天地。学科整合式综合性学习就是其中的一种。如:语文与社会学科的整合课――《长城》、《桂林山水》;语文与思想品德学科的整合课――《伟大的友谊》等。
3.“看谁的留言条写得好”。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练习写留言条,在小组内交流、现场评奖、修改。
4.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校内或校外的某种现象,搜集素材等信息,经过讨论,写出调查报告(如“我校某兴趣小组活动情况的调查报告”、“街头错别字调查报告”、“校园污染调查报告”、“学生视力下降问题研究”等)。
5.开讨论会或辩论会。观看适宜的影视节目(或针对课文中人物形象、事件含义),搜集全班有代表性的感想(评价观点),由学生组织、主持讨论会或辩论会,教师参与并给予适当指导。
6.信息搜集方法介绍。如说说“我的剪报本”或“剪贴本”,或“我是这样搜集到信息的”。
7.向家长转述学校的一个通知。
8.演小品,写作文。学生自演小品,全班观看后写作文。
9.以日记为主的作文练习。有的教师早在80年代就以日记作为学生主要的作文练习形式,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理念。用学生自己的话说,就是“写日记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其实,这就是很好的自主性、主动性作文练习。
学习方式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最后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这次的课程改革对自主式的学习方式的强调更主要是针对传统学习方式而言的。改革不能走极端,强调自主性是针对学生过去过分被动的学习而言的,是为了取得一种平衡。接受学习也是一样,它对知识的积累是重要的,但是过去过分强调接受,而对学生的探究精神不够重视。当然,接受学习并不一定就是不好的,也不能说探究就一定是好的,有的探究只是一种形式。同时,合作学习应建立在一种独立的基础上,合作是完成个人不能完成的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在合作的过程中,个人的人格是平等的。
在研究学习、综合性学习这些学习方式和过程中,要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研究和探讨,灌输式教学是行不通的。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作为“引导者、组织者”、“平等中的首席”的教师,首先应该是研究者,是运筹帷幄的组织者,是足智多谋的引导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16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