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淑君
摘 要:近二十年来,外语教学研究的重点慢慢转向学习者因素。人们普遍认识到提高学习效率,需要学习者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并承担更多的学习责任。因此,提高学习者自主性,即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责任心也逐渐成为近20年来西方外语教学界的热门话题。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首先要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
关键词:自主学习 意识 元认知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外语教学研究的中心已经从如何教转移到如何学。人们普遍认识到提高学习效率,需要学习者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并承担更多的学习责任。因此,提高学习者自主性,即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责任心也逐渐成为近20年来西方外语教学界的热门话题。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首先要培养学习者的学习意识(Huttunern,1996;Matsumoto,1996;Wenden,1991;Dickinson,1992)。学习者要对语言、语言学习、语言使用及影响语言和语言学习关系的情感因素有一定的认识(McDevitt,1997)。同样,Wenden(1991)指出为了更好的管理自己的学习,学习者需要对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有清楚的认识并且有机会运用这些知识。如果没有这些意识,学习者只会停留在旧的信念和行为模式中,不可能获得完全的自主。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1 自主学习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的教育家提倡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一大批教育专家学者开始从各个角度研究自主学习(Benson,P.,Candy,P. Dicckinson,L.,Little,D.,Littlewood,W.,Sheerin,S.,vanLier,L.,Voller,P.,Wenden,A.等)。Holec( 1981) 指出,外语教学的目的就是既要帮助学生获取语言和交际技能,又要帮助他们获得自主,即学会如何独立学习;自主学习是学习者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其中包括确立学习目标、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等。Little(1990)将自主学习看作是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心理反应。Dickinson(1993)列举了自主学习者具有的五个基本特点:能够理解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能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能够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能够监控自己的学习策略;能够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
我国对自主学习的研究始于90年代,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研究起步晚,发展较慢(高吉利,2005)。近年来,国内的一些教育专家和学者开始对此课题进行深入研究,“自主学习”也随之被国家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确立为重要研究内容。程晓堂(2002)认为自主学习首先是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其次,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的学习材料的控制权;再次,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简言之,自主学习是指人们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自主性发展。
2 影响中国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因素
在自主学习中,态度和能力是核心,是决定自主学习的关键因素(Little,1990)。学习者的态度,即自主学习的意识对自主学习的效果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中国现有的教学环境对学习者的态度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首先,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有深刻的影响。学生长期在传统的以教师为权威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他们已经习惯于在学习中依赖教师被动地接受知识,正如Knowles(1975)所诉,这种习惯是他们在小学时就初步培养起来的,在那里他们逐渐意识到学习就要在正式的教学环境里由教师承担学习责任。最终,他们认为学生就是要依赖教师、课本和课堂。同时,传统的课程大纲仅注重单向的向学生传递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发挥。特定的教学传统和学生学习经历部分地影响了他们对自己和教师在语言学习中角色的定位。因此,在语言课堂中,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固定的而且是不可逆转的。教师控制着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语言课也就成了单向知识传输的活动
其次,元认知知识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态度的又一因素。元认知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费拉维尔提出来的,元认知指认知主体对自己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它是一种深层的心理认知活动。这种知识对自主学习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它给学习者提供了计划、监控和评估学习的技能。然而很多教师和学生都忽略了这一心理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
3 改变态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1 学生角色的转换
近二十年来在外语教学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教育家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责任则是促进学习者自主性,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机会管理监控自己的学习,不再机械地领导控制学生的学习进程,而是作为中介者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这样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才有可能得到发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要以学习者自身为主体;自主学习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习者自己发展的。
3.2 通过协商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培养自主学习并不是说课堂是多余的,相反,只有在课堂上才能更好地促进学习者自主性(Nunan,1997:201)。在课堂上通过协商,实践与自我评估让学生逐渐学会如何更好地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协商是通过讨论达成一致的过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同时也是课堂进度和活动的协商者。通过与学生协商,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无疑对外语教学是非常有利的。通过对可能性和学习目标的共同探索,更能刺激学生学习外语的动力。尤其,教学中的协商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增强参与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
3.3 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
自主学习并不是指学生离开教室自己学习而是以互相依赖为前提(Little 1991)。学生获得更大的自主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他们首先互相依靠寻求指导和帮助,通过合作式的小组学习经历,逐渐获得更大的学习独立性。合作学习正是以这种积极的相互依赖为前提,每个学生都在小组中承担一定的责任又互相支持,这样每个学生都感觉到有责任和义务学习以给其他成员提供帮助。外语课堂上,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们相互合作自主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学习中学生们彼此依赖相互协商以清楚地获取信息,同时还要明白无误地传达自己的意图,这种经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习者的自主意识。
3.4 进行学习者训练以促进自主学习
提高学生的自主性,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首先,学生应该对所学语言有一定的认识,要让他们知道学习进程及重要性。学生们对学习目标、方法及材料等的了解,加上课堂决策的参与可以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更强(Dickinson,1987)。其次,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他们在语言学习中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他们应该是课堂活动积极的参与者而不仅仅是听众。他们要选择材料,制定目标及检测进度。再次,积极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策略即元认知策略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把这种技能培训与授课结合在一起,利用各种方式培养学
生的自我学习管理能力和技巧,例如,让学生写学习日记,与学生签订学习协议等等。
结论
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付出极大的耐心和努力。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角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及管理能力的同时,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是中国英语教学界的长期目标。
参考文献:
[1]Arnold,J.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 M]. Beijing: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Dickinson,L. Learner Autonomy 2:Learner Training for Language Learning[ M]. Dublin:Authentik. 1992.
[3]Holec,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 Strabourg:Council of Europe,1979.
[4]Little,D.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M]. London:CILT. 1990.
[ 5]McDevitt ,B.,Learner Autonomy and the need for learner training [J].Language Learning. 1996,(29).
[6]程晓堂.论自主学习[J].学科教育,1999,(9):32-39.
[7]高吉利.国内外语自主学习研究状况分析综述[J].外语教学,2005,(1).
[8]刘淑君.一项关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态度的调查.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9]魏玉燕.促进学习者自主性:外语教学新概念[J].外语界,2002,(3):8-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26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