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西方镜框中的东方相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苏旭丽

  摘要: 《功夫之王》是一部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神话、武术、价值观念等各种元素拼贴于一处,并以西方叙事逻辑为结构的影片。本片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儒道佛三家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并融入了一些西方文化元素,试图将二者通过梦境的方式融合在一起。由于两种文化在价值观念和精神上的差异,这就使得影片呈现出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叙事特点。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兼容并蓄 和而不同
  
  电影《功夫之王》是一部由成龙,李连杰两大功夫明星携手共同出演的神话动作片。此片与以往众多神话题材的影片有所不同,影片由一名外国男孩担任主角,并以他在剧中的经历与成长为这部影片的叙事主线,以他穿越时空到达中国古代进行的一系列神话传奇冒险为叙事情节,向观众展现了一个神秘浪漫,绚丽多姿,文化深厚,纯朴自然的国度,其情节的扑朔迷离,场景的美轮美奂,叙事的匠心独运,武打的精心编排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具有浓郁中华风情的视听世界,让外国观众领略到的不仅是异国的如画风景,更重要的是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
  
  一、多元化的宗教信仰
  
  该片讲述的故事以西游记为蓝本,重构了孙悟空西行前的神话传奇。影片围绕着遗失的如意金箍棒展开,叙述了一个醉心于中国功夫的美国男孩穿越时空来到中国古代神话世界的一系列冒险故事。这部影片兼容了中国传统宗教信仰中的道家思想、儒家观念,以及佛家的教诲。中国自唐代以来儒、释、道三家的宗教思想便不断地融合与交流,使得社会形成了多元化的信仰模式。这三种宗教都有其存在的合理内核,儒家的人文精神、道家的自然主义观念和佛家的众生平等思想在中国有广阔的生存土壤,而三家之间又能保持和而不同的平等关系,这就为中国多元化的宗教信仰奠定了基础。影片中既有代表佛教的孙悟空、少林方丈与弟子,又有道教的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太上老君及吕洞宾等,还有渗透于道家佛家思想体系的儒家伦理观念。
  
  二、精华荟粹的武术奇观
  
  《功夫之王》从形式上看是一部动作类型片。其中几处武打场面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武术风格也不尽相同。影片一开场便是成龙饰演的吕岩与玉疆战神手下一群卫兵之间的打斗。这里影片延续了成龙武术表演的一贯风格――诙谐幽默的动作模式,融喜剧元素与武术动作于一体,既富娱乐性又兼观赏性,同时也准确地刻画出吕岩看似随意,却又严肃的性格特点;并且符合特定剧情发展态势。随后便是李连杰扮演的角色之一孙悟空与整个故事中的大恶魔玉疆战神的对战场面,孙悟空的绝妙棍法和玉疆战神的精湛刀术令人回味无穷,同时影片又运用了大量的特技效果,如孙悟空的分身术和玉疆战神的定身法,用意在于展现二人作为神仙所具有的凡人所无法企及的高超法力。影片中有两处美轮美奂的场景导演刻意令武术效果让位于审美效果,它们分别是金燕子枫林投镖和白发魔女桃林舞鞭的场景:在一片火红的枫树林中,金燕子一袭飘逸的紫衣,婀娜多姿,曹植的《洛神赋》中有句诗句可形容她的美丽:“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而后一场景中白发魔女则是立于一丛烂漫的桃花林间,一袭妖艳的黑衣,一头如雪的白发,手执一根长鞭,任其在手中肆意舞动,鞭过之处,落英缤纷。此片的重头戏是吕岩与默僧的对决。二者不相上下的功夫实力为观众演绎了一出绝妙的武术盛宴,让观众领略到真正的中华武术之无穷魅力。这一场景选在一座幽静的古庙中,吕岩与默僧两人展开了对金箍棒的争夺。他们所展示的醉拳、虎拳、鹤拳、螳螂拳等各种技艺精湛的拳法套路把整部影片推向了高潮。
  除了武术视觉效果外,该片还融入了中华武术绝学的武学文化与传统,比如影片中涉及了武术学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韧性”,“耐心”和“力量”。另外还有一段阐释中华武术要义的诗情画意的表述:“从无形中求有形,充耳不闻,习万招之法,从有招到无招,习万家之变,才能自创一家。”“功夫需要不断努力不断完善,画家以泼墨山水为功夫,屠夫以庖丁解牛为功夫乐师以辗转悠扬为功夫,诗人用天马行空的文字倾国倾城,这也是功夫,但功夫只能意会,因为就像水一样,水弱于万物然而水滴石穿,它并不正面抗衡对手,而从对手身边流过,无形,无状,真正的功夫就在你心,你自己才能将其释放。”
  
  三、中华传统价值观念
  
  (一)心领神会
  《功夫之王》这部影片最大的亮点便是其中所阐释的文化要素。典型的中华传统文化渗透于影片的各个场景。一直以来作为中华民族基本精神和文化特色的三大学术流派儒、释、道在影片中通过叙事情节、话语设置、场景选择等方面都得到了体现。
  影片开头有一段醉八仙鲁彦与杰森的对话:
  “你那棍哪儿来的?在哪找到的?”
  “我听不懂你说的话。”
  “那是因为你没有在听。”
  这段对话蕴涵着典型的道家思想观念。道家哲学认为语言表达与交流具有局限性。认识的客体是无限的,而语言表达是有限的。用有限的语言来表达无限的含义往往会造成认识结果的失误。《庄子・齐物论》中有则故事说“狙公赋芋,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故事讲的是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每天早晨给你们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都吵嚷起来。于是养猴子的人连忙又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这则故事从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语言的局限性。同样的内容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常常会引起认识上的偏差。
  既然语言的功能有限,那么单靠语言来实现交流理解的目的便是不可能了,由于认识到语言的局限性,道家思想侧重于心的感悟,这也是佛家宣扬的境界之一。人们所依赖的视觉,听觉只是外在的认识工具,认识结果通常是表象的,而要真正认识事物的深层内涵就需要内心的领悟,只有用心去看去听才会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所以影片中鲁彦对杰森说他没有在听,是说虽然鲁彦对杰森说的汉语杰森只用耳朵去听是无法听懂的,但只要他用心去领悟,那么语言的差异便不再是交流的障碍了。这是鲁彦对杰森上的第一课。
  (二)庄生梦蝶
  然后杰森对他的处境迷惑不解,于是就问鲁彦:“这是一场梦吗?”鲁彦答道:“不是,你来自的地方才是梦境。通过无门之门到达此处。”鲁彦的回答颇具道家哲理。读过同样出自《庄子・齐物论》的一则故事便可对以上的对话有所理解: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欤,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周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是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周?到底哪个才是真切着实的现实呢?庄子的观点是人生便是一场似真似幻的梦境,你经历的一切你认为是真的不过是缘于你正处于梦幻状态却不知而已。鲁彦的回答“你来自的地方才是梦境”与杰森的疑惑“这是一场梦吗?”构成了庄子对人生虚幻阐释的两种状态:似梦非梦与似真非真。是杰森来的地方美国南波士顿是真实的存在还是他梦到的地方,中国古代的神话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梦与现实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因为人生就如梦一场。
  
  四、中西文化和而不同
  
  (一)规避妥协与交锋对抗。
  面对无法抗衡的人身危险,西方文化一直倡导的原则是尽可能规避或者是暂时对恶势力妥协以求自身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全,即便这样做会损害他人的利益或集体的利益。与此相反,中华文化传统则提倡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与恶势力斗争到底,舍生取义,舍己救人。孟子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原则,不能向各种困难危险低头,即便是在你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的危急时刻也不能因此而妥协让步,从而让恶势力得逞。“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是中华民族提倡的崇高道德价值观。如果为了自己的利益安全而不顾他人的利益则会受到社会道德舆论的谴责。受西方文化对危险的规避妥协原则影响,杰森一开始在一群街头混混的胁迫威逼下,置老霍的安全利益于不顾从而维护自身的保全。他这样做并不违反西方的道德公约,而且会得到他人的理解。而老霍则不顾自己年迈体弱,与混混顽抗到底,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
  (二)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追求的是从模糊中见明晰,于平凡内蕴智慧。直觉思维力求通过个人经验与领悟能力资质来了解事物,深入其内核,进而认识事物内涵以及外延。它不受任何规制约束,没有固定的思维步骤与过程,拥有较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它注重对事物的直觉体验,内心领悟与广泛性联系,能自由地游弋于形象与抽象之间,力求对事物有深层次的理解。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则一贯以客观精准为原则,通过逻辑推理,层层考察,环环检验,从而得出一个较为明确的结果。这种逻辑思维讲求精确性、客观性及严密性。它不允许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情况出现,如果说直觉思维是一幅给人以无限想象空间的写意图的话,逻辑思维便是一幅精准严密的坐标图。而语言作为思维的外在表现反映了二者的不同,西方语言表达较为明确、严密、直白,信息完全包含于语言本身;汉语表达则显得较为模糊、委婉、含蓄,信息往往置于语言之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言外之意”。影片中杰森问鲁彦可否教他一些中国功夫,电影中的那些招数像是无影脚,如来神掌之类,鲁彦听到后拿起水壶为杰森倒水,杯子满了他还继续加水,水溢了出来,鲁彦借此告诉杰森:“你的杯已经满了怎么能再加水,你已经知道这么多了,又怎么再学功夫呢?把水倒掉。”鲁彦让他把水倒掉,是叫他把以前知道的忘掉,他把学习功夫的道理用向杯子里面加水来阐释,借用二者本质上的相同点来说明问题,而杰森以为就是让他把水倒掉。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了二人交流理解上的障碍。
  这部影片所诠释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但是作为一部力图真实描绘中国文化意韵的西方影片,它有自身不可忽视的特色和优点。欣赏这部影片时,我们既不能期待它能像中国电影中所反映阐述的中华文化那样深刻全面,也不能忽视它所存在的不足与缺陷,而是要保持客观的态度来认识和评价它。
  
  参考文献:
  [1]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贾磊磊.中国武侠电影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3]骆玉明.道家之言:老庄哲学随谈[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4]蓝爱国.好莱坞主义[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35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