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孟春红 王 涛
摘 要: 本文对目前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工作发生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目前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对其信息服务工作的新思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网络环境 高校图书馆 信息服务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网络信息时代,信息资源总量呈爆炸式增长,人们对信息的作用越来越重视,对信息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逐渐形成了整个社会对信息的高度依赖,这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对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网络时代,人们对图书馆的要求已不仅仅是文献借阅,而希望它能进一步满足社会的各种需求。因此,网络信息时代的高校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藏书馆,同时也是一个多功能的信息中心,它采用多种方式面向社会,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在信息时代大潮的冲击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正进行着深刻的变革,与信息服务相关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模式和新方法不断涌现。如何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已成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新变化
(一)图书馆服务重心的转变
传统图书馆的馆藏观念,是以如何有效地获取信息实体为馆藏建设的重心,即通过对书本文献的采购来实现对读者提供信息服务的目的。现代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过去单一的书本式文献载体一统天下的格局。数字化信息、网络信息的引入给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增加了许多新内容,网络电子文献与文本文献实体并存于图书馆,且网络信息将会越来越多地占据图书馆文本实体文献资源,这就给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馆员的信息服务过程不再只是文献的借还,更多地将是组织网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二)信息服务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图书馆工作只注重对文献的收藏和借阅,其服务方式也是通过读者利用图书馆检索工具来完成对其的文献服务过程,以致对读者的信息需求研究不够。网络环境下读者不再受时空限制,他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检索工具,把静态阅读变为动态阅读,使信息的获取更加方便快捷。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丰富的信息服务内容,加速了高校图书馆对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与利用,使文献借阅服务由传统的以馆藏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向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变,信息服务的范围也由图书馆内延伸到远程服务,即网上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将摆脱传统的实物藏书体系,而以网络信息资源为依托,实现信息资源的互借互访,让读者在更大的范围内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
(三)馆员服务角色的转变
网络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广泛应用,促使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必须向现代化、多功能、开放型转型,馆员的服务角色也变得更加知识化、技术化。高校图书馆要真正成为高校信息中心,馆员就必须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网络技术,熟悉网络上的各种数据库流和数据库源,具有网上信息资源检索、开发和加工能力。馆员的信息服务工作将是知识化、技术化水平的综合体现。
二、目前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图书馆网上服务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不仅站点数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上也日趋完善,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服务结构,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也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一些条件好的重点院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的图书馆,在跟踪、采用先进技术,开展网上现代信息服务方面,已与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水平接近或相当,有的还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但我国高校图书馆网上服务的现状仍不能令人满意。
(一)资源建设方面
1.自动化建设水平不高
要开展信息服务,图书馆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网络环境。然而由于在资金投入方面重点院校和普通院校存在很大差距,许多地方高校图书馆的计算机硬件系统配置不佳,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程度不高,网络系统的带宽、速度等也不够理想,这些都对查询、检索信息资源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信息资源自身缺陷
(1)网络信息分散、混杂。数量庞大的网络资源由于其自身发布有很大的随意性,网络信息杂乱无序,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因此出现了大量的垃圾信息,这给图书馆开发利用网络资源带来了很大难度。
(2)特色资源少。主要体现在高校图书馆自主建设的电子资源匮乏。尽管每个学校都有多种数据库,但大多是采用引进成型的数据库或是共建项目,只有较少一部分是自建的。除了学位论文数据库、各种目录数据库、学科导航库等外,只有几所高校馆提供其它特色自建数据库服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等。
(3)数据库建设共享性不强。许多高校拥有丰富的网络数据库资源,但只能在校园网内或在图书馆内才能检索,并不对外开放。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馆藏数据库的共享与发展。
(二)信息服务方面
1.服务类型单一
目前大多数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基本类型都是网页服务,项目也很少,只有书目检索、数据库资源、网上阅览等内容,服务的对象范围也有限。只有公共图书馆才能面对社会开放,而专业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只面对自己特定的服务对象。其实,高校图书馆大力开展各类网络信息服务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图书馆的先进经验,充分利用新的网络信息服务模式,极大地拓展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业务范围,提高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质量。
2.网络信息更新周期长
图书馆主页的更新周期都较长,新书书目或最新读者情况更新都比较慢,即使在更新最及时的清华图书馆主页上,也存在不少无效链接和废旧信息。这就使图书馆网络服务失去了意义。其实,“更新”的意义不仅仅是添加新的信息内容,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清理垃圾、删除或修改无效链接,去除作废和过时的无用信息,另外还要回复用户的提问,等等。有时,“更新”甚至是对整个网站的内容和外观进行彻底的翻新。因此图书馆要想方便读者,同时赢得读者,就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网络信息服务内容。
3.咨询服务水平不高
相当一部分地方高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开展的并不理想,存在服务功能不全、手段不先进等问题。数字化信息咨询服务在各个学校开展得也不均衡,只有少数高校开展了实时咨询和信息推送服务。这显然不能够满足网络发展和资源激增情况下用户对信息的个性化、及时性的需求。
4.用户教育工作开展的力度不够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通过网络向用户提供越来越丰富的数字资源。怎样使用户正确地获取他们想要得到的资源,培养用户获取信息的能力是高校图书馆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课题。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图书馆的用户教育工作都处于比较被动的情况,缺乏和用户的沟通,只注重购买各类电子资源,而对于培训用户利用这些资源和对这些资源的宣传缺乏足够的意识。除了继续开展包括导读、授课、讲座等传统的教育方式外,高校图书馆还应充分利用数字环境带来的便利,开展用户教育的新方式,比如开发各种课件、开设网络课堂等。
三、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途径
国外专家指出,在图书馆信息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基础设施占5%,信息资源占20%,而馆员占75%。一个新的设施可以给人一时的新鲜感,但要使之常新,就需要有一种永久的吸引力,那就是高质量的管理与服务。在新的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以现代技术为依托,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推出新的服务项目,使读者和用户更方便地利用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馆藏资源建设
一方面,高校图书馆拥有古今中外的文献珍品和世界各学科的尖端科学成果,要充分体现这些价值连城的馆藏资源,发挥其效益,图书馆必须开发建设本馆网络信息资源系统,实现馆藏资源数据化,建立完整的书目和文献数据,以及学位文库、科技成果库等,丰富馆藏资源的主页内容,把这些馆藏资源充分加以开发与利用。另一方面,购入国内外数据库及电子出版物。目前机版光盘数据库已无法适应网络化的需要,网络版、镜像数据库及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将成为重要的网络资源。高校图书馆还可以通过网络技术从馆外获取文献和信息,通过因特网建立与全世界图书馆联网的资源共享局面,实现资源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国际化。高校图书馆要加强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收集、分析、整理、经过深加工,把大量无序信息变为有序信息,提供给读者。信息资源的开发也是信息服务的基础,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包括本校用户对本馆馆藏资源和馆外网络的利用,以及对用户本馆馆藏资源的利用,这充分体现了信息资源的社会性、共享性及互利性。
(二)建设有本校特色的各种数据库
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的专业特点和重点学科建设的信息需求,努力挖掘网络上有特色的信息资源,建设本馆的特色数据库,为用户利用有价值的信息创造条件。如重点学科专题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地方高校图书馆还可以依托馆藏的地方特色文献,同时对网上地方文献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建立一批有影响的地方文化数据库,为地方科技、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文献信息资源。
(三)深入拓展个性化信息服务
所谓个性化信息服务就是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各种专门的定题跟踪检索服务。这是一种关注用户个性需求的服务模式,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选取相应的服务内容。开展信息咨询服务、信息定题服务、信息跟踪服务、信息调研服务,发挥网络资源的社会性和共享性,将网络资源纳入自身的信息资源保障系统,检索结果与从网络下载的文献信息用E-mail及时发送给网络用户。个性化信息服务是今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方向,这种服务能使用户感受到图书馆的人文关怀,密切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对图书馆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向更高层次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四)努力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在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不再是信息孤岛,而成为信息体系的一部分,因而高校图书馆比以往更需要加强馆际合作,以共建共享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服务。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建立了一个面向网络环境的文献信息共享服务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实现公共检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协调采购、联机合作、编目和参考咨询等功能,基本构成了中国现代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高校图书馆要抓住这个机遇,积极参加CALIS的建设,按照统一的标准,根据自身的收藏和服务特点,建立有特色的馆藏信息数据库。这样不仅有利于馆际之间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互利互惠,更有利于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向高层次、高深度、高技术含量、全方位合作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佳玲.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价值的困境与实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8):11-13.
[2]吴志宏.网络环境下用户需求与信息服务探索[J].图书馆论坛,2005,(2):77-79.
[3]伍昭嫦.新时期深化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5,(1):74-76.
[4]宋小华,赖宁.湖南高校图书馆用户需求及服务对策研究[J].高校图书工作,2004,(4):37-38,76.
[5]王晓宁.网络环境下的馆藏信息资源建设[J].情报资料工作,2001,(1):43-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44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