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小学数学中的兴趣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郑金泉
摘 要: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优化教学过程;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直接心理因素,如何利用学生的个性、年龄和思维等特点加强课堂教学,本文作者略谈了几点小学数学教学中兴趣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 兴趣培养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从前,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味,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先生收效少,学生苦恼多”。课堂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发现、探究新的知识。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习内容远离儿童生活实际,学习方式注重教师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忽视了学习是学生的一种生命体验过程,学生只是被动盛放知识的容器,毫无情趣可言。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使许多学生从小就丧失了对数学的兴趣,令人心痛。新课改强调以生为本,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体验。而要实践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首要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说,实施新课改必须借助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而在农村学校暂时根本难以施行;新课程的实施并非城市学校的专利;农村学生也应和城里学生一样,享受新课改给他们带来的权利,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及做法。
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要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学生喜欢教师是很重要的一点。教师应以真诚的心与每一位学生交流,教师的和蔼、亲切、活泼、幽默,会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变得非常轻松、愉悦,略显枯燥的数学知识会变得生动有趣。课堂上教师对学生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一句赞美的话都会产生相应的反应。学生在课堂上的意犹未尽会使其从内心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二、情境导课,引起兴趣
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是导入。一堂课如果有个好的开头,就能先声夺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造成追求新知识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或引趣设疑,或制造悬念,或展开争论……采用此类新颖的导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使之处于“想学、要学”的最佳状态,为新授课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置悬念,就是在学生心理上造成生疑、质疑的状态。教学中平铺直叙的讲解,一般不会引起学生兴趣,只有根据数学教材特点,通过设置悬念,揭示矛盾,学生才能生疑,才能产生求知欲。例如教学“三角形分类”时,笔者设计了一组练习,让学生先观察回答,再讲出理由。笔者利用小黑板作掩护,将一个三角形露出一个直角,让学生猜一猜它是一个什么三角形,学生发言积极,判断正确,再将一个三角形只露出一个钝角,答案开始出现不一致。然后笔者又露出两个锐角,答案还是不一致。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充分市场调查讨论,最后得出:“一个三角形必须知道三个角都是锐角时,才能判定它是一个锐角三角形。”通过设置悬念,学生积极讨论、争辩,学习的兴趣一再被激发,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之中。通过这一过程中的学习,加深了学生对概念性质的理解和判断。
四、重视实践操作,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摆一摆、议一议、剪一剪等方式组织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对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和动脑获得学习体验,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时,提前让学生每人准备一米、一分米和一厘米长的小竹棒各一支,然后指导学生量课本表面、桌子表面、教室的长和宽,并让学生试算它们的周长。通过操作,学生发现了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各种方法,再通过比较掌握其中最简便的一种方法。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既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和兴趣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性,许多数学内容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代分数的运算”、“质数和合数的教学”,这些内容的教学不易调动学生的兴趣。然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正因为数学较强的工具性和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就可以通过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和兴趣。
六、结合生活实际,形成学习数学兴趣
数学知识,起源于生产生活实际,又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之中。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从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实践中观察,找出一些数学现象,再引导学生从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向学生讲解,使学生明白“数学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这一道理,进行学习目的教学;又结合校内外实际,阐明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视指导学生把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产生活之中,从生活中注意发现数学问题,用学习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一步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形成浓厚、稳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综上所述,学生兴趣广泛、可塑性强,教师应针对学科特点,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想方设法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带着浓厚的兴趣自觉、主动、愉快、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各展其长,各得其所。我们只要在平日教学中长期坚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教学内容,并且始终贯穿于教学之中,相信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成刚.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与保持.才智,2008.1.
[2]蓝俊洪.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广东教育,2006.4.
[3]颜景安.寓教于乐,以趣激学.科技信息,2008.27.
[4]邹梅,尹云兰.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咨,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45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