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洪琴

  摘 要: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精神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其次要重视科学态度培养,为创新精神打下基础;再次要重视课堂提问艺术,以进一步培养创新思维;最后要加强实验,在实验中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创新精神 创新教育
  
  新世纪的教育工作不再只是照本宣科、传授知识,而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全面发展为工作重点,正如劳凯尔所说:“其实,创新精神并不简单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格特征,保护并激发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创造源泉,培养和锻炼他们的创造意识应该成为中国教师的一个鲜明的教育理念。”[1]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努力培养未来的创造型人才,得到以下几点体会:
  
  1.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充满信任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维,大胆发言,给他们提供一个广大而自由的空间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用鼓励性的眼神、动作、语言来与学生交流,学生发言时要认真听取他们的不同见解,不论答得正确与否,都一律表示欢迎,有必要时开展讨论,肯定成绩,鼓舞信心,纠正错误。在课堂上教师尊重学生,学生才有一定的自信心,更好地发挥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迸发出创新知识的火花;学生才能表现自我,发现自我,逐步成为有胆识、敢于探索的人。如果教师一味端着架子,板着面孔,总是以教训的口吻去对待学生,就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学生不敢大声讲话,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怕说错了被老师训斥,思维受到了严重阻碍,日久天长,产生了惰性,缺乏自信心,思维迟钝、僵化,变成了教师的应声虫,教师说一就一,从不敢作他想,创新精神更无从说起,这是创造性思维的最大障碍。因此,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师生平等的良好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
  
  2.重视科学态度,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化学教学中,我不仅教给学生一些课本知识,而且常给学生介绍一些与所学知识相关科学家严谨治学的故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及创新精神。例如,向学生介绍道尔顿提出原子概念到原子―分子论的产生过程。学生认识到任何科学原理的建立都要经过大量客观事实的客观分析及相关资料数据的归纳整理,经过科学推断大胆提出假设经过证实后继续深入研究和具体运用这样的一个发展过程。学生不仅了解了原子―分子论的发展史,而且体会了这样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再如向学生介绍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小故事。拉瓦锡不怕失败,致力于科学研究,推翻了当时大家公认的正确的“燃素学说”,得出了空气的组成。这个故事既体现了拉瓦锡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科学研究成果,又体现了他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坚持实践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由此教育学生不迷信课本,不迷信教师,要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发挥自己聪明才智,进一步树立创新意识,为以后培养创新精神打下了基础。
  
  3.注重课堂提问艺术,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注重提问艺术。首先,教师要准备适应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差异的多种层次的问题,使大部分学生都参与回答。教师要精心备课,既要熟悉教材,又要熟悉学生,还要掌握问题的难易程度,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又不能太简单,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而且学生能答出来。其次,教师所准备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启发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学过《分子》这一节后,我问学生:“平常你们晒衣服时,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说:“湿衣服晾晒后就会干。”“在阳光下晾晒比阴雨天更容易干。”我肯定了学生的观察结果,同时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来解释这些现象。这样学生既理解了分子在不停运动的道理,又发展了思维能力。我认为提问还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这样能使学生既感兴趣,讨论起来又有话说,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学过《质量守恒定律》后问:“钢铁生锈、煤炭燃烧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增加、减少还是不变?能不能设计一些实验来进行验证?”组织学生讨论,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质量守恒的理解,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4.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因此,教师若能在实验教学中将化学知识、实验方法和实验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他们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中,主动实验、仔细观察、积极思维,则学生的创新思维必然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对待科学的创新意识和态度也将逐步形成。
  (1)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多开展一些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在注入式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始终处于观众的位置,不能主动思考,某些具体的操作细节或现象也一晃而过,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克服此弊端,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提出问题、作适当的引导外,要多给学生创设问题研究的情境,使他们能够亲自感受、探索和查明问题的关键所在,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例如,初中化学教材中CO还原CuO的实验对尾气的处理方法是将它点燃。我首先分析此法的不足,然后提问:“有没有既能保护环境,又能使CO不损耗的处理方法?”学生开动脑筋,想出了好几种办法,其中之一是将除去了CO2的CO用导管重新通到酒精灯处点燃,并对CuO进行加热。此法具有创造性,我对该生大加赞赏,肯定了他的创造能力。
  (2)在实验教学中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除了要让学生能完成学习中所需要完成的实验,还要尽可能地发挥教师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设计实验,从而使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或事实,探索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能够把实验中每个微小的现象都观察得清清楚楚,从而很好地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由于课堂内的时间是有限的,把实验时间仅仅限制在课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化学实验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以增加学生实验的时间。为增加实验时间,可开展一些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课外活动时间比较充足,可根据不同学生的爱好和兴趣,有针对性地做一些实验,以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如:围绕课堂教学内容,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成立兴趣实验小组,小制作研究小组等;组织学生共同研究和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实验仪器,对废旧物品的改造加工。这些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且能在愉快的氛围中挖掘他们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途径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研究,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不会太难。
  
  参考文献:
  [1]劳凯尔.WTO与中国教育.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35-36.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第2版:117-118.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4,第3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45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