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郑 红

  摘要: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英语教学不能仅限于语言本身的传授而忽视其传达文化的重要功能。只有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才能学好英语并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本文通过对中西文化差异的对比,阐述了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介绍了文化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 文化教育大学英语教学重要性策略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既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也注意语言能力的培养。前者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后者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英语教学的对象是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最终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际,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了解、认识目的语社会文化的同时,使学生了解母语与目的语存在的文化差异。目前的英语教学注重纯语言知识即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学习,而忽视了文化教育。不少学生能顺利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甚至拿到高分,但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的交流过程却很难令人满意,这暴露出我国的大学生英语文化能力低于语言能力的客观实际。要改变这种状况,切实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文化与语言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文化,广义上指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切活动方式和活动成果,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文化侧重指精神文明方面的内容,是在一定的共同体范围内生活的人们不同程度上共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趋向和性格特征等。著名的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认为,语言是人们用于交流的一种社会符号系统,是文化的一部分。在社会交往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信仰、行为准则等必然在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一种特定的语言总是和使用该语言的民族和国家及其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息息相关。由于中西方文化的起源不同,使得中西方社会都具有自身的文化色彩和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能否实现跨文化交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者对交流双方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
  
  二、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着巨大的语言文化差异
  
  由于宗教信仰、思维模式、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语言文化差异在跨文化的交际中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语义的文化差异。
  由于中西方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念,往往赋以词汇以不同的文化内涵,比如individualism和“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的英文释义是“the principle or habit of independent thought or action”。在美国,个人主义者的典型形象是移民初期的拓荒者。他们勇敢进取,珍视个人权利,其个人奋斗精神作为整个民族的文化精髓传了下来。美国人认为理想的人是一个有个性、自力更生、自食其力的人。个人价值至上是西方文化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的社会性,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及相互关心。汉语中“个人主义”的定义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错误思想……它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如个人英雄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等”。中国社会提倡个人服从集体,崇尚“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个人主义带有贬义色彩,是“集体主义”的反义词,与它相关的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等受到否定的概念和行为。作为承载文化信息的语言词汇,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各种语言除去一部分核心词汇外,许多词汇都常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如“龙”在汉民族文化中象征高贵和尊严。皇帝自称“真龙天子”,中华民族自称“龙的传人”,在汉语成语中“龙”总是用于褒义,如“望子成龙”、“生龙活虎”、“藏龙卧虎”等。但在西方文化中,dragon却是一种凶残肆虐的怪物,是邪恶的象征,喻指凶恶的人、撒旦、魔王、严厉而有警觉性的女人。如果不懂“龙”与dragon在中西方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差异,把西方人比作“dragon”,就会出现不愉快的场面。
  2.体态语的文化差异。
  体态语(也就是所谓的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属于“非语言交际”范畴,正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它指的是人们用以同外界交流感情的身体动作。体态语的研究范围包括手势、姿势、面部表情、谈话距离等。非语言交际同语言交际一样,受到各种文化因素的影响,打着不同文化背景的烙印。只有弄清交际双方非言语交际的文化差异才能使交际双方顺利传达思想,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比如用表示杀头或自杀,中国人是用手掌侧面作抹脖子状,美国人则用一只手指太阳穴,表示用手枪自杀。美国人常用手指接触太阳穴或前额来表示某人聪明、有头脑,而中国人对这一手势的通常理解是“这人脑子有毛病”或者是“这人真蠢”。
  3.辅助语言的文化差异。
  辅助语言指伴随言语的一切声学现象,它通过声调、音量、语速、音质的清晰度、语调和停顿等起到言语的伴随作用。世界各地都有利用各种无语义特征的声音来交流感情的习惯,但具体的使用方式也因文化的不同而有差异。美国人说话时一般都较大声,他们给人的印象是精力充沛,干劲十足,情绪容易激动。而中国人和日本人比较含蓄,说话的音调都比较低沉或轻柔。即使是最简单的清嗓子时发出的声音,按中国的文化习俗就能表达多种意义,但英美人常因发出这样的声音而向旁人道歉。又如在被问及尴尬或棘手的问题时,中国人常回报以沉默,这在英美人看来是对提问者的莫大羞辱,是缺乏修养的行为。
  
  三、文化教育的策略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基本功的同时必须重视语言的社会文化因素,加强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习得意识(consciousness of culture acquisition)。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培养教师的跨文化意识。
  英语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母语文化和教学目的语文化有比较全面深刻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拓展一般性的文化背景。英语中的很多词汇来自于神话、典故、寓言、传说等。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适当地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在欣赏文化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大学英语教学的侧重点都放在了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要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加以控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电影、投影仪、互联网等),使学生上课时能够置身于特定的文化氛围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改进教学方法时,使文化教学与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紧密联系,并与语言交际实践紧密结合。
  3.充分利用“第二课堂”。
  英语课堂教学的课时有限,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广泛阅读西方英语文学作品、观看欣赏外文影片,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和鉴赏吸取文化知识,增加文化素养,拓宽其西方文化视野,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总之,对英语文化的学习是真正掌握英语语言不可或缺的因素,文化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需要正确认识跨文化交际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对跨文化交际教学在当前教学中的地位的认识,并在课堂教学及课外辅导中全面反映出来,为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素质的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高一虹.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吴义诚.外语教学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4):78-79.
  [3]许静.非言语交际的跨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4):86-87.
  [4]赵爱国,姜雅明.应用语言文化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58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