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康小孟

  摘 要: 高职教育在注重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加强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本文针对高职学生存在的诸多心理问题,强调高职班主任加强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开展心理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 高职班主任 学生心理 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亦即心育,是指学校教育者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运用心理教育的理论及心理辅导的方法,对其心理各有关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提供所需要的服务,以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系统的教育实践。目前,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但心理健康教育在国内相对起步较晚,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成熟,师资力量匮乏已成为制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谐开展的瓶颈[1]。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等相关文件的规定,班主任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有效缓解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重要途径。
  一、高职学生的现实状况
  1.学习基础较差。
  高职院校的生源大部分来自高考成绩偏低者,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学习方法、习惯及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也较差。
  2.学生心理素质偏低。
  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孤独自闭心理
  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在人际关系、异性交往中遭遇挫折,其中既有客观现实的挫折,又有主观想象的挫折。常会导致孤独心理,封闭自我,产生与他人、社会隔离的自身孤立心态和闭锁心理,这种心理会使学生产生对人对事偏执冷淡、不合群的病态性格。
  (2)消极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采取对对方的要求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态。此种心理常表现为对社会不良现象持认同态度,大喝其彩;对先进人物、榜样无端怀疑甚至对之否定等。这种消极逆反心理对其学习知识、接受教育、提高素质设置了严重的心理障碍。
  (3)抑郁心理
  这种心理是指遭受挫折后产生持久的抑郁情绪或情感。主要表现为哀伤、悲观、自责,对任何事不感兴趣,缺乏食欲,导致失眠等。
  (4)自私嫉妒心理
  这种心理常表现为怀疑他人,怀疑一切,缺乏真诚,自私自大,嫉妒别人的优越地位和条件,在交往中故意设置障碍,最终使自己陷入困境。
  (5)自卑心理
  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括中的自卑心理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无精打采、意志消沉、人际关系冷漠等。
  (6)焦虑紧张心理
  主要表现为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其中既有现实性的,又有神经性的,还有属于道德伦理性的。这种状态若长期高强度地持续,会趋向焦虑性神经症,损害人的身心健康。从在校的学生来看,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从中学到大学均缺乏独立性锻炼,在生活上和心理上明显处于“断奶期”。对于长期依赖父母的学生来说,往往更容易产生一种紧张的心理[2]。
  以上高职生的心理素质现状,影响着高职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甚至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高职班主任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1.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需要。
  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导师作用,尤其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方面,是当之无愧的良师益友,是他们心理健康史上必不可少的良医。大学生只有在身体和心理两方面都健康的情况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才能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2.是加强和改善班级管理的需要。
  班级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并用心指导,班级管理工作定会事半功倍。
  3.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人才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其特色是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高层次的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人才的培养既有数量的问题,又有质量的问题。心理健康是关系到人才质量的重要问题[3]。
  三、高职院校班主任开展心理教育的措施
  1.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学生心理档案可为班主任开展心理教育工作提供重要依据,是班主任发现总结心理教育方法和规律的手段。
  首先,为使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纳入正常化、规范化轨道,在学生入学后,班主任应及时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测评,掌握班级每个学生的个性及心理状况,使之成为一项制度。
  其次,平时多观察学生的学习、人际交往等活动,多与学生交谈,了解兴趣爱好、家庭关系、生活环境等基本情况。建立较为理性的学生个人心理档案,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从而在心理教育中做到因人施教,入耳入心。
  2.创造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
  相关研究表明:一个人的个性发展与其生活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良好的班级氛围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基础[4]。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应通过自身的启迪性、权威性和榜样性,创建和优化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团结、上进的班集体。
  3.开设心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利用班会和其他课余时间,针对高职生的现实状况及在校或其它场合出现的问题,有计划、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传授心理状况的控制、调节、转移的技巧;教给学生怎样协调处理问题、稳定情绪、自我控制的方法与技巧等,使学生学会科学分析和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变化迅速的社会生活,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为获得学业和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
  4.加强环境和人际关系教育。
  让学生了解社会变化的特点及趋势,通过社会实践、模拟训练等方法,使学生正视现实,改变不切实际的幻想,脚踏实地,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学生了解人际交往及人际关系的基本知识、技能,学习与他人交往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悦纳他人,尊重他人,学会合作,和睦共处,处理好与同学、异性、家长、教师等方面的关系。
  5.注重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合力教育,运用多种力量教育引导学生。
  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搞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俗话说,学校十年功,社会一分钟。在我国目前社会多元化、生活多样化的转型期,社会因素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十分突出。同时,许多“问题学生”的产生与家庭环境有极大关系。因此,仅凭班主任单打独斗是不行的,教师可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相互协作开展工作。
  四、结语
  作为高职院校的班主任,只有加强学习与提高,科学运用心理教育的原理,采用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术,结合职业教育要求和学生心理实际的需要,才能帮助学生适应高职的学习环境,解除在学习、人际交往、就业、恋爱、挫折应对等方面的心理困惑,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其不仅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而且具有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1]肖汉仕.学校心理教育研究[J].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杨丹妮.基于高职学生特点的班级管理[J].职业技术教育,2004,(28):64.
  [3]张联朋,付智勇.高职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与方法[J].西北教育2003,2:26.
  [4]陈福北.高职班主任工作初探[J].广西轻工业,2008,2:93-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64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