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 忠

  摘 要: 研究性学习是江苏省新课改的主要课程之一,但在实行过程中却困难重重,举步维艰。本文列举了它的特征和试行中的优点,探讨了导致它处于这种地位的原因,希望有关部门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使素质教育真正地实施下去。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特征 研究 现状 高考
  
  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
  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我总结出这门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三大特征:其一是学科的综合性。在很多情况下,它涉及众多学科,但它又不是这几门学科简单的综合,而是应用;它也不是活动课程,因为它不是一般的活动,而是学生开展的自主活动,是以科学研究为主的课题研究活动。其二是学习方式有别于其他课程。其他学科的学习方式几乎均为接受性学习方式,而此学科虽然也以问题为载体,但不是接受性学习。它是以研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开展的、以研究为目的的教学课程。其三是这门课程的实践性极强。和现有的学科教学不同,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
  高中学生绝大部分都已顺应了学校的学习生活,形成了接受式学习的惯性。与同学们熟悉的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对同学们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要求:
  第一,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什么”要由学生自己选择;
  第二,在研究性学习中“怎么学”要由同学们自己设计;
  第三,在研究性学习中“学到什么程度”要由同学们自己作出预测和规定。
  因此,在研究性学习中,知识本身的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获得知识,如何在知识获取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
  我曾在09―10学年度指导过研究性学习,课题为《中学生营养与健康》。经过一学年的实践,对研究性学习感触颇多,让我们先来听听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态度:
  陈露:在这次有关营养与健康的研究性学习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组员之间虽然存在分歧,但我们能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在学习过程中也培养了我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处理信息、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陈亚云:青少年的身心发育与饮食密切相关,合理的饮食可以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发育,营养贵在全面、均衡适量。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掌握了一些有关饮食的基本常识,对我们的健康生活大有裨益。如化学确实是一门造福人类的科学,了解它受益匪浅。
  许丹: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但通过小组成员的齐心调查、实践和交流,大都得以解决。从学习过程中我明白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此次活动中,我负责记录工作,虽然工作不重,但需要耐心和毅力,更需要细心。这次学习锻炼了我这方面缺陷。学有所获!
  李阳:研究性学习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丰富了知识,还让我积累了很多做事的经验。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如何上网查资料、如何整理资料、如何选择有用的资料等。在研究性学习中可以边玩边研究,我从中感受到了研究性学习带来的乐趣,在乐趣中建立了兴趣。研究性学习是一门自己动手才能得到知识的课程。
  柴业秋:通过多次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很多同学在饮食营养搭配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此次研究性学习使大家对自己的饮食习惯加以注意,纠正不良习惯,爱护自己的身体。
  另外,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大家都能积极参与,充分体现了分工合作与团队精神;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共同研究、相互配合,使工作进行得很顺利,也得到了预期的结果。这次学习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更考验了我们的耐心,体会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次研究性学习让我们获益匪浅,它在我们今后的生活、学习中肯定会有帮助。
  从以上几名学生的心得体会可以看出,学生比较喜欢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他们说研究性学习能满足学生探究的兴趣、巩固已学知识、增加交往的机会。这说明学生喜欢研究性学习并非全然出于其内在价值,而在于这门课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比较灵活、没有考试压力,学得轻松。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感觉到在参加研究性学习后的最明显变化,就是喜欢探讨问题的学生人数多了,师生、生生的人际关系更融洽了。
  研究型学习的作用是明确的,而其现状令人堪忧:研究性学习课程几乎全被语、数、外课占用,不再专设课程。我电话联系了好几个学校的同事,他们也遇到相同的问题:“研究性学习”名存实亡。学校不开设研究性学习的原因只有一点:影响升学率。学校领导觉得这门课与高考无关,开课会浪费时间。另外,学校现有的条件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得不到外界的支持,也可能是学校不开设这门课的部分原因。
  研究性学习开课好处多多、效果明显,但大多数学校却不愿开设,使之如同鸡肋,究其原因,归根到底缘于高考政策。一种新生事物只有在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下才能顺利发展,研究性学习也不例外。在当前,高考压力是影响研究性学习开设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现在虽说实行的是素质教育,但本质上还以应试为主。为给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必须对高考和评价制度进行改革,把研究性学习与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评价结合起来,在高考和有关评价体系的改革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只有这样,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才有前景可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67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