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探究式教学走进财会学科的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世海
摘 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为有效地落实这一目标,关键是教师能积极地、主动地开展科学的教学方法。本文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激活思维与归纳评价方式等方面对在会计基础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会计基础 课堂教学 探究式教学 教学心得
如何改进课堂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体现时代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应运而生的探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目前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一大趋势。我结合几年来的课改实践,就会计基础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谈谈几点教学心得。
一、创设情境,提供探究条件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他认为:发现学习就是由教师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这一情境中发现问题,积极思考。由此可见,学生能否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给学生创设一种探究的情境。创设情境,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1.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态度,诙谐潇洒的谈吐,必将搭起师生间情感的桥梁,形成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为创设探究情境奠定基础。
2.学生的学习心情、态度也是一种情境。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并非所有学生都很愿意学习,特别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只有教师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活动对他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时,学生才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快乐,才能事半功倍。
3.课堂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情境,老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挖掘教材,充分发挥问题情境的作用,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一些贴近生活的、喜闻乐见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学习确实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用,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改善师生关系,营造探究氛围
传统的师生关系强调“师道尊严”,这种定位确立了教师的支配性,强化了学生的接受性与服从性,教师成了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评判者,师生之间不能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交流意见与探讨科学知识。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学生是不可能进行探究式学习的。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害怕犯错误的压力会禁锢学生的智力活动,阻碍学生通向新思想的道路;担心受到批评指责会导致其产生模糊的主张和阻碍选择答案的途径。因此,教师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必须改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中要做到“四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补充;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辩;教师错了允许学生提意见。教师要切实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个不断面临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扩展的过程,是一个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是以完全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一起查阅资料、寻求答案的过程。
三、激发兴趣,增强探究意识
探究意识是探究学习的前提。探究意识的培养来自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是以他们的学习兴趣为转移的。唯有学生爱上学习,才能产生内在动力,才会有积极持久的求知兴趣,创新意识才会萌芽。因此,在教学中,上好每一门学科的第一课对学生而言影响关系重大。因为学生往往带着一种好奇的心理步入这片森林,期盼早日能揭开这神秘的面纱。如:在开始学习基础会计时,教师可以请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给你一百万元钱,你怎样办一个企业,或开一家饭店?你怎样支配这些钱,如何记录这些支配的钱?在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中,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就能水到渠成。
在每一节的开头也很重要,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优秀的课,必然重视导引的设计。探究性教学的导引设计,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以及教材自身的性质。如: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出让学生从“生活走向财会,从财会走向社会”的理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故事、小典故,如“刘晏理财”等来增加学生学习财会的愉悦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学生有了兴趣才能有问题,有了问题才会产生探究。
四、激活思维,培养探究能力
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开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在课堂提问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度”要适中,即学生通过积极思维能解决的问题。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想办法,补充适当的辅助性问题,把大题化小,分步提问,引导过渡,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题中的障碍。切不可有意设计太难的题目为难学生,否则会使学生无所适从,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厌学。但对于过于简单的,甚至只要求学生回答是与否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也不宜当作探究性教学的问题。如:在借、贷记账章节教学中,不易一次性探讨所有账户记账结构,应根据会计等式原理,通过实例,首先掌握资产与负债之产的经济业务记账规则。然后进一步探讨其它要素的业务关系,做到循序渐进,分步探讨。
五、归纳评价,引导自主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小结归纳是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升华。在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小结,教师都应努力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进入探究者的“角色”上,只有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多讨论,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课堂结尾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效果。课堂小结是活化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的好时机。教师结合具体、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适时得当的点拨、引导,使学生“居高临下”地俯视所学知识,有助于他们将平时所学的被肢解了的知识系统化,从而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起到思维辐射的作用。如:归纳损益表教学时,不仅要归纳出收入、费用、利润项目特点与取值,而且要辐射到结转本年利润账户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是探究式教学活动的继往开来的一步。长期以来,评价都是教师承揽了任务,成为权威的鉴定者。大家都已清楚地认识到,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在上述评价机制的影响下,学生的主动性是难以调动起来的。因此,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是探究式学习有力的促进因素。
首先,要让学生参与评价,让他们在评价中增强探究式学习的动因。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参加者,教学的最终目标要体现在他们身上,要靠他们通过努力来达到目标。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来让学生参与评价:“在本节学习中,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在本节学习中,你的困惑之处有哪些?”“除了课本知识,你还了解哪些相关知识?”“你参与课堂内容讨论吗?”“你在课堂上发言多少次?”“请你给自己在会计基础学习中的表现评个等第。”等等。这些评价项目由学生自己操作,学生可以直抒胸臆,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在评价之中也能得到提高。
其次,在评价方法上由终结性评价转向形成性评价,由单一的书面考试评价转向考试考核考查结合、口试笔试结合、开卷闭卷结合等全方位多形式并举的评价机制。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评价成分渗入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去,即边教学边评价。其实,这一教学过程对于学生来说也就是一个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毫无疑问,学生从中能增强学习的动因,变间接的学习动机为直接的学习动机。
探究式教学能否取得实效,归根结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每一步探究都应让学生尝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探究要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就可以使探究式教学进入理想的境界,促进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袁振国著.教育新理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朱慕菊著.走进新课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施良方著.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75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