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 霞

  虽然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但是许多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仍然只重视自己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学。教师把课堂当成了传授知识的场所,往往将数学思维的活动、数学化的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拒之于课堂之外,形成教师灌输多、包办代替的教法,与当今的素质教育与实践的长足发展背道而驰,跟教育理论不能有机接轨。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从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导就是教学中要富于艺术的学法指导,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引设课题,激发学生,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无兴趣,教学事倍功半,反之兴趣浓厚,则事半功倍。教学的首要工作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用功意愿,培养积极探索的能力。我在优化课堂教学中巧设课题引入,体现了一个“巧”字,用充满激情而又生动精辟的语言把富有故事情节和趣味性的数学知识讲授给学生,对唤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渴望感,促进他们学习的兴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实践证明,通过此举,学生兴趣十分高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愉悦的学习情感。长期这样巧设课题引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各种心理活动,促进大脑机能的积极参与,获取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巧做总结,科学梳理,指导学生学习
  学习数学的关键在于全面而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各知识点,知识结构体系,学生在这方面往往存在:对知识点归纳不科学、不完整,比较重视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死记硬背,忽略对知识的准确表达和正确地理解,知识点总是零散的,不能将知识“冰糖葫芦式”地串联起来,储存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中。针对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在学法指导上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科学梳理,宏观把握,如每堂课结束前几分钟,指导学生小结这节课学习内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有一个比较清楚、准确地理解,以便学生课后有目的、有方向、有策略地复习与巩固。每章节结束后引导学生从某一角度,以某个中心为主线,对本章的知识结构框图。第二,微观设计,精心引导,贴近“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弄清章节中重点内容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引发学生心理上的强烈渴望与期盼,使学生思维由潜伏状态变为活跃状态,积极参与、积极探索,获取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与培养,教学目标也得到良好的实现。
  三、善待学困生,分类推进,狠抓教学质量
  目前,中学生有相当一部分生活一帆风顺,很少遭到困难与挫折,依赖心理强烈。在学习中稍有一些阻碍,积极性便猛受打击,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这样一个小小问题若不能及时解决,将累积成一个大问题,最后造成知识的脱节,丧失学习的主动性,产生厌学心理,最终放弃学习,因而在课堂中如何转差促优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对学困生要以慈母之心、兄长之情、导师之严循循善诱,耐心启导,把“责骂”变为“爱护”,把“歧视”变为“帮助”,使他们主动接近自己,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帮助他们克服消极心理,扬起自信的风帆,也可以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古今中外数学方面的伟大成绩,以使他们产生热爱科学的情感。然后用“跳一跳能摘到”的习题训练,使他们从成功中培养出耐心、信心与顽强拼搏的毅力。在课堂上,用“阶梯式”、“题组式”的课题授课,让每个学生都有饭吃,人人都能吃饱吃好,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培养终身受用的学习能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四、精编习题,防错纠错,天天学有所得
  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从心理的角度分析,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弄清差错原因,分析形成过程,那么他们的理解将会深化,记忆也将牢固。教师可根据学生常犯的错误,精编习题,有意识地“引蛇出洞”,使学生在失败中清醒,主动地结合老师讲评,重审解题过程,找出差错原因,真正“吃一堑,长一智”。通过这些练习,可以真正地达到防错纠错的目的。同时,也可以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在与所学知识同步的基础上,坚持每日弄清一道错题,长期坚持下来,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77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