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标下农村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几个误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汪恒群

  新课标的颁布,掀起了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风暴。在实施过程中,受条件限制,农村中学体育课程改革遇到了阻力,存在着不同方面的误区。就此,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误区一:对课程的基本理念认识有误差
  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魄;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我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目前部分农村中学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追求升学率,减少锻炼时间,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学习时间过长、学习压力过大。学生身体素质大幅度下降,呈豆芽菜型、胖墩型,患有多种心血管疾病……尤其在体育活动中受伤较多。
  其次,因为“体育考试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中考总分”,这就引起部分学校领导和家长学生的重视。他们的主导思想与主攻方向就是中考体育加试,加大运动负荷和强度,在短暂有限时间内,打“短、快、平”战术,考前突击强化“恶补”训练。导致学生身心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最后,高考不考体育学科,高中阶段部分学校领导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过分看重升学率,忽视高三体育的重要性和规范性,致使体育课减少或被其他学科取代。同时,偏远地区个别学校体育教师“无证上岗”,教学态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确、内容陈旧、方法和手段落后,加之对新课改精神理解不透彻,一节课下来,教师既是导演又是主演,学生却成为观众。甚至个别学校受场地和器材的影响,依然存在“放羊课”。透过现象看本质,难怪有些专家把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概括为“软―硬―笨―晕”。
  新课改中提到“淡化运动技能”不是不需要掌握运动技能,而是缺少其作为载体的课堂是对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不负责任。
  误区二:学习目标设计不合理
  “目标统领内容”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先有目标才有内容,才能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体教育理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学习目标设计片面追求多元化,致使目标多而全。
  例如:学习内容:(1)耐久跑,(2)游戏:大网鱼。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耐久跑的技术原理和锻炼功能,通过其学习懂得耐久跑对发展心肺功能的作用;
  (2)技能目标:掌握耐久跑技术及其基本练习方法和手段,提高运动速度,发展学生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愉快展示自己,表现自我陶冶情操,通过集体练习互助互学,培养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这是一个典型的面面俱到的学习目标,这些目标很空洞很大,在短短45分钟里很难实现。在新课改过程中,把学习目标多元化理解成面面俱到的现象较普遍。我认为:目标以少而宜,可以具体到1―2个,且目标要与内容统一。
  2.学习目标设计指向性、针对性不强,概念笼统、抽象。
  例如:学习内容:(1)正面双手垫球。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基本掌握垫球技术;
  (2)技能目标:提高学生体能水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坚强意志品质。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概念比较模糊、指向不明。体能包括速度、力量、柔韧等。意志品质包括独立性、果断性、自制力等。知识目标设计难以量化。
  3.情感目标设计可观察、可操作性不强,没有做到具体能力培养,与学习内容不一致。
  新课改中提到特别是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两个方面,应使情感、意志、合作、交往等成为可观测,促使学生在掌握专项运动知识和技能及健康知识与方法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行为。
  例如:学习内容:(1)正面双手垫球,(2)双人互推小车游戏。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80%以上学生掌握其技术;
  (2)技能目标:通过双人互推小车游戏提高学生的上肢力量;
  (3)情感目标:通过迎面垫球接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过双人互推小车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坚毅性。
  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学习目标设计相对很具体,体现具体能力培养。尤其在情感目标体现得更明确。
  误区三:安全意识不强,忽视隐性安全隐患
  “安全无小事”体育教学也不容忽视,在体育课堂上不同项目有不同的安全隐患,还有场地和器材等。例如:体操的保护与帮助很关键,我们要加强对体育课堂的管理,不放过任何细节。
  目前,农村中学受客观因素影响,加之个别学校对体育教学安全工作仍然存在不重视现象,才造成诸多隐性安全隐患,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必要的伤害。部分学校医务室不健全,每年不能对学生健康进行跟踪检查。尤其部分偏远地区的乡村中学受经费缺乏的困扰,大部分体育课在水泥地上进行,对学生身体健康危害和伤害后患无穷。一些学校仍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不排足体育课或干脆以文化课取而代之。尽管中考体育成绩计入总分,但是他们依然是考前突击,加大运动量,不顾学生的承受能力,这同样对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极大不负责任。
  误区四:教学内容确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值得商榷
  在农村学校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现象,改革只重形式而轻实效,教学内容陈旧、方法落后,将模块与单元混为一谈,将选项教学变成运动训练,将学分由百分制代替的现象仍然存在。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主心骨”,教学方法的更新是高效课堂的具体体现。新课改后的教学内容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体现课程的时代性,注重新兴项目的引入。体育教师在注意选择适当教学组织形式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教师应转变角色,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以教促学、互教互学,相互尊重、相互补充,与学生一起加强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解,共同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学生是主体,要改变单一的接受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张晓晶.中小学体育如何被“激活”.中国体育报,2009.10.14.
  [3]陈晓乐.对高中学生终身体育健康意识的调查与分析.科技信息,2009.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83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