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研究性学习走进信息技术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卢杰

  摘 要: 研究性学习是倡导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的一种崭新的学习模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工具性课程。本文通过举例说明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如何渗透研究性学习,让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简单、轻松地走进师生的教学互动中。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信息技术教学 实践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它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高中是一个特殊的年龄段,经过多年的学习(课堂、家庭、社会),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但它是一种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上的素养,信息能力要经过深化才能形成所谓的信息素养,即学生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创造、传递和活用能力。研究性学习作为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相互补充的学习方式,恰好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如何把研究性学习方式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当前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老师们必须研究的一个的课题。
  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一)可行性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具有其它学科所没有的优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从而具有运用信息处理工具获取信息、挖掘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信息协作、信息免疫的素质。这些素养对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水平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研究性学习更关心学生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它关注的是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思维方式的培养。将研究性学习渗入到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中,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养成深入思考、协作学习的习惯,能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创造性地学习。这时的研究性学习不再是一门课程,而是一种理念、策略和方法。融于具体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与专门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的活动相比,在能力培养目标上是一致的,在操作形式上也是相似的,但在认知目标上体现得更具体。它的研究课题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围绕信息技术课程本身而开展,同时又可以涉及到其它学科或与社会、科技、人类密切相关的问题,如应用得当,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创造力。
  (二)必要性
  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内容除了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外,主要是应用软件的学习。然而,由于信息技术自身所具有的特点,不可避免地造成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的脱节。一方面,当今社会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只局限于教材中指定的几个软件,对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另一方面,教材的更新,也总是落后于软件自身的发展,往往是软件已经出了几代升级版本,教材中还是旧版本的内容。因此,只学会某个应用软件的具体操作已非教学目的的关键所在,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实践
  信息技术专题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开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最好是由学生自己选题,教师也可以推荐,凡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各方面的应用,进一步探讨信息技术原理等有关的项目都可以。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倡学以致用的精神,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改变了知识的传授方式,更改变了老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观念,改变了师生的角色定位。所以,研究性学习不应该仅仅渗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而应该渗透在所有学科的课堂教学中。
  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几个问题
  (一)指导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局限性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地位,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鉴于此,有人认为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削弱了,对教师的要求也降低了。其实不然,教师的职责是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鼓励学生思考,除了此正式职能外,教师将越来越多地成为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这就是说教师的作用更接近于导师的作用。这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只有具备了学术型、研究型、创新型的素质,才能适应研究性学习目标的实施。由此看来,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并没有减弱而是增强了,对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
  作为指导老师,我感到在指导学生方面力不从心,因为研究性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需各科的知识和各方面的能力,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在本专业范围内我们是行家,但对于专业外知识知之不多,知之不深,再加上我们长期以来只重视学科教学,不重视课题研究,所以在研究过程中经常出现回答不出学生问题的尴尬局面,影响实际效果。如果相关学科的教师能够参与该课程的教学,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问题
  “研究型课程”怎样评价?它与高考的关系如何?这是许多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我们期望抓住高考改革的契机来推进研究型课程的实施,通过实施研究型课程,将真正地赋予学生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力。这种能力可能是高考无法体现的,但是它的价值却是人所共知的,教育工作者不能不把这种能力的培养视作重要的责任。
  (三)没有充足时间去研究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以及必要的物力和财力,而现在的学生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将绝大多数时间用于基础知识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时间有限,这是影响研究性学习进度的主要因素。
  新课程标准将“研究性学习”明确纳入课程计划,要求从教学时间和教学观念上加以保证。其根本目的是切实改变呆板的教学格局,使学生形成对知识主动探究,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以回应素质教育“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时代呼唤。高中信息技术课无论从学科本身的前沿性还是注重学生操作的教学传统而言,都应该响应新课标号召,率先进行研究性学习指导方法的研究和探索。
  研究性学习像春风,给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像催化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像舞台,给每位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收益。研究性学习确实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意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技能,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85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