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瑞玲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既要搞好教学工作,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这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如何摆正二者的位置,在数学教育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呢?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呢?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寓德育于情感教育之中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又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教师应事先做大量的准备,课堂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会产生一种对老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对以后的学习工作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中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七年级的《一百万有多大》时,我没有局限于课本上的几个例子,而是鼓励学生大胆举例,描述自己心目中的一百万。学生积极发言,我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学生一方面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又如在教学八年级第一章《勾股定理》时,介绍中国古代数学家们对于勾股定理的发现和证明,在世界数学史上具有独特的贡献和地位。尤其是其中体现出来的“形数统一”的思想方法,更具有科学创新的重大意义。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又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就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理如果仅凭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四、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在教学中,我常常配合所学的知识内容,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使学生在开放的实践空间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如结合我校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请同学们自愿组合小组,自备工具,帮助总务处测量、计算出:如果按校园内有60个垃圾桶,1千克油漆可漆5平方米计算,一共要买多少千克的油漆?活动中,学生表现出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比如在量底面周长时,很多小组在没有可以弯曲的软尺能直接测量的情况下,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有的小组先用玻璃丝绳量,再用直尺量绳的长度;有的小组仔细认真地量前后两个投放垃圾口的长、宽的长度;有的小组用一把米尺,测量底面直径时,只见他们把米尺的“0”刻度线固定在圆周上,然后旋转米尺,当量得的长度最长时即为直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既积累了实物测量的经验,又培养了以变通的思维方式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有关数学知识,又接受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能仅仅就书本内容而传授给学生知识,还应该在其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因为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还要育人。我们把握好数学教师和班主任的双重角色,既可以在自己的数学教学中取得一定效果,同时又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从而发挥初中数学教师教书育人的双重作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8844.htm